旋风太极李二海
繁体版

第60章:这小子是个有心人

    今天是年三十,全国大部分地区叫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除旧布新,包饺子,搓汤圆,贴对联。

    在温定,除夕要吃饺子。第二天大年初一是要吃汤圆的,表示新的一年里会一切顺利,幸福圆满。约定俗成的是,汤圆要在除夕这天做好,摆到第二天年初一早上吃,寓意家有余粮,来年不慌。

    下午,王妍和李二海去了店里,其他人都在家里,边聊天边包饺子,四位老人幸福满满的,笑声不断。

    .忽然有人敲门,杜翠开门一看,门外站着几个陌生人,手里都提着篮子。

    其中一位大姐问:“请问这里是李厂长家吗?”

    杜翠点了点头。

    那们大姐又说:“总算找到了,这里这么多楼,真是难找。”说着,这些人纷纷把手里的篮子放进了门里。

    另外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说:“我们是老二厂的,今天特意来感谢李厂长,也没什么好东西,都是我们亲手做的一些糕点,只能是略表心意,还望李厂长不要嫌弃。”

    说完,那些人就进了电梯,走了。

    二海爹娘和王炳开都围过来看,有饺子、汤圆和各式糕点,看得出,是精心制作的。

    杜翠为难地说:“他爸,二海不在家,我们这样子替他收下礼物,不好吧。”

    王炳开大手一挥,颇有风度地说:“这有什么,不过是一些自家做的食品,算不上受贿的。”

    他心里很高兴,这个二海,在职工中竟然这么受爱戴,会做工作,不错不错,有前途,比自己强多了。

    整个下午,不断有人来送东西,杜翠都有点烦了。

    后来,就由王炳开负责接待。

    只要是厂里职工自己做的东西,一律收下,不能冷了他们的心。

    听说李二海马上就是县委常委了,也有不少其他单位的人来走路子送礼的,一眼就能看出,因为礼品都是高档的,王炳开一律挡回。

    晚上李二海两口子回来一看,傻了,屋里堆满了东西。

    王妍有点抱怨爸妈:”这么多东西,又吃不完,干嘛收呀?“

    李二海听岳父一说,觉得可以理解。工人们不过是表达一下正常的心意,也就是朋友那种,算不上送礼,就是李二海在家,也是会收下的。你收下了,这些工人心里反而踏实,反而高兴。

    反而那些真送礼的被挡回,才是岳父的高明之处。他说:“爸不愧是老干部,做事稳当。”

    王炳开被他一说,竟然有点不好意思,说:“我算个什么干部,在你这个常委面前,提不上手,提不上手。”

    李二海说:“下午再有人来,一律由爸你出面,我就不现身了。麻烦您帮我挡一挡。”

    王炳开好像乐于做这件事,很高兴地领了任务。

    二海娘开玩笑地说:“二海啊,你怎么指使起了老有丈人了?”

    大家都哈哈大笑。

    李二海忽然想起一件事,打了个电话,请伍连军晚上来家一起吃个守岁饭。

    接到电话,伍连军愣了一愣,这是至今为止接到的唯一邀请。

    虽然只是一个镇长,往年这会儿也有很多电话邀约,也会不断有人上门拜会。

    自从被处理之后,自己就是一个闲人了。真是人走茶凉,人情冷暖,现实得让你感到残酷。

    可就是这个李二海,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被撤职之后,他就请自己到醉仙楼吃过饭,而且是单独请自己。

    现在这个除夕,跟往年自己家门庭若市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真是冷冷清清。

    伍连军知道李二海好意,却总觉得不好去讨扰他,况且他马上就要提拔为县委常委了,生怕自己和他交往会让李二海受到牵连。

    不过,在李二海的再三坚持之下,伍连军还是答应来了。

    李二海让司机老张去接,这让伍连军甚是感动,这个李二海,不一般。

    王炳开见到伍连军,也是很亲切。两人共事多年,相互了解,都觉得对方不错。以前伍连军只要一到丰南,就一定会到王炳开家吃饭。

    杜翠忙从厨房出来,喊了一声”伍镇长“,伍连军很高兴,打趣道:“以前到你家吃的支书夫人做的饭,今天到你家,可是要吃县常委丈母娘做的饭喽。”

    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

    这一顿酒,一直喝到九点多,春节晚会都没有看。

    伍连军感慨最多。

    他跟王炳开抬了一杯,说:“王支书,我现在是个下台干部了,当时处理时,还真的想不通,不管怎么说,自己也踏踏实实地干了二十几年,如果连当兵也算上,为集体整整服务了三十三年,你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虽然工作成绩不突出,但凭良心说,真是鞠躬尽瘁了。”

    王炳开是了解伍连军的,也是认可他的,便说:“其实那个事也不大,不过设了个小金库,你也没有参与私分过,最多也是个领导责任,再说了,哪个乡镇没有这种情况?处理确实有点重了。”

    李二海说:“那次事情,也是受我牵连,不然也没事。”

    伍连军不同意李二海的说法:“根本不存在受牵连,还是有人小题大做,这种事以前在其他乡镇也有过,我也不是第一例。”

    王炳开很是赞成李二海对伍连军的态度,这样的孩子宽厚仁慈,常怀感恩之心,不一定能做多大官,但肯定会赢得很多人的信任,就连厂里的工人都有很多人想着他,着实不易。

    王炳开心里还有另一层想法,这样的女婿,才能对女儿王妍一辈子好。

    伍连军吃了一筷菜,感慨地说:“常言说,五十知天命,以前总是不信,现在是信了。其实不是一到五十岁就懂人生,而是一般人到了五十左右,就吃尽了各种苦头,知道这世间冷暖,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时候就不争了,不抢了,想过个安稳的日子。”

    王炳开和伍连军差不多大,最近也有这个想法,特别是知道王妍怀孕了,觉得马上就要做外公了,才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好多东西也就放下了。

    听了伍连军的话,王炳开频频点头,他说:“伍镇长,你也不要嫌我这个村支书官小,以后倒是想我们俩经常在一起玩玩。”

    伍连军很高兴,说:“那我们就说定了,我经常去找你,你有空也要来找我。这么多年了,我们之间关系本就不差,对吧?”

    看到杜翠过来,伍连军又说:“别的不说,还真是吃惯了你家杜翠做的饭,要是吃不上,岂不是遗憾。既然你王支书都这样说了,以后少不了讨扰。”

    杜翠就喜欢人家夸她饭做得好,听到这话,脸上就露出喜色,说:“你女儿伍潇要毕业了吧?”

    “明年毕业,不提这事都忘了,提起来就烦,这几年工作难找,好一点的单位就更难了,她妈都烦白头了。”伍连军喝了一大口酒。

    李二海倒是有过想法,一直没有说,现在提起,便说:“伍镇长,如果你家伍潇想考公务员,只要她能进面试,我倒是能帮得上忙,去省城也可以。”

    伍连军听了大喜,自己又喝了一大杯,激动地说:“二海,那我就先谢谢你了!”

    李二海又说:“当初到庆丰报道,镇里只有你和李元刚主任对我不错,只要是你和李叔的事,能帮上的,我都会尽力的。”

    临走的时候,伍连军紧紧地握住李二海的手,久久不想放开。遇到李二海这样的人,还真是他的福气。

    回到家,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妻子和女儿,她们都很高兴,因为伍潇还正计划考省城的公务员,这不更有希望了吗?

    妻子激动地说:“潇啊,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可不能放弃,要抓紧复习,咱得先把成绩考出来吧。”

    伍连军激动地和李元刚通了电话,把李二海的话说了一遍,李元刚也很感动。当时也没有给李二海什么帮助,没想到这孩子一直记着,真是个有心人。

    王妍这几天都很忙,每年春节,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忙得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越是忙得不可开交,越是心花怒放,生意人都知道,这样的日子,就是吸金的时光。

    李二海每天也去店里帮忙,他不会卖衣服,就在后边整理货品,及时补货。还别说,这个大男人干起来这事来,竟然井井有条,店长跟王妍打趣说:“老板,不如把这个男人雇过来,做个长工,我们工作都轻松了。”

    李二海也笑道:“不用雇,已经是长工了,是她一辈子长工,随叫随到,绝不含糊。”

    旁边的王妍,听了只是笑,一脸的幸福。

    春节几天假很快就过去了。

    王妍让公婆就住在城里,反正家里也宽敞。

    二海娘倒是想住,但二海爹不同意。背地里他跟二海娘说:“王妍她妈在这里,我们就不要住这里,长期在一起,总会有话的。”

    二海娘觉得有理,便不再坚持。初六的时候,便和二海爹一起回去了。

    同时回去的,还有王炳开,他是村支书,家里还有很多事要他回去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