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当也罢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 水来土掩

    “赵周,你不要太过分!不给钱太子如何做事?”长孙无忌怒斥道,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赵周反唇相讥:“国舅爷,您未免也太不讲道理了。要是朝廷能拿出钱来,李尚书不就把事儿办了么?还有困难么?赵国公,不能因为您是国舅,就如此偏帮吧?若真如此做了,岂不是在说太子殿下是个废物?”

    “你!”长孙无忌怒不可遏,但被李世民叫住了。他如何看不出,这俩人是在演戏。

    “好了,大殿之上,成何体统。两位爱卿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高干,传朕旨意,命太子领工部,户部无需增加钱粮人手,年底之前,朕要看到大慈恩寺和孔圣庙完工。”

    “陛下圣明!”赵周心满意足,退了下去。

    长孙无忌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好像在说,这事儿没完。

    李世民叹了口气,难掩失望之色。辅机啊,你终是负了朕!

    ……

    李牧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在洗澡,听完了高公公传的旨意,差点起床气犯了。

    “就不能让人好好做一条咸鱼么?”

    李牧嘟哝着,不理高公公,高公公求救似的看向旁边的鞠仙儿,道:“鞠姑娘,您看这……”

    “给我吧。”鞠仙儿把圣旨接过来,道:“请回禀陛下,太子殿下会按时完成陛下的吩咐的。”

    “好嘞,那老奴就不叨扰,这就告退了。”说罢也不等李牧说什么,转身就跑了。几次软钉子碰下来,他多少有点忌惮李牧,生怕惹得李牧不快,自讨苦吃。

    脚步声渐远,李牧从水里出来,赤条条的样子惹得鞠仙儿一阵娇嗔。打闹过后,李牧擦干了身体,披上了一件袍子,把鞠仙儿搂在了怀里,打开圣旨又看了一遍,道:“瞧见没有,想过几天消停日子多难,你不找人麻烦,人家来找你麻烦。不给钱还让办事,哪有这么办事的?”

    “殿下,这江山早晚都是你的,也不算白干活。”

    “不算白干,钱呐?”李牧摊摊手,道:“我又不能变出钱来。”

    “殿下,其实……也用不了很多钱。”鞠仙儿有些吞吞吐吐,李牧看到她的样子,道:“怎么,你又知道什么消息了?”

    “之前你不是把销金窟的事儿交给我了么。”鞠仙儿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为了建造销金窟,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工匠。其实除了工部之外,民间也有不少泥瓦匠,他们的水平不在工部的工匠之下,甚至还能高出一些。”

    “高出一些?”李牧的语气有些不信,鞠仙儿解释道:“是的,你不要不信,确实是这样。工部的工匠,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前朝留下的匠户,一部分是各地来服徭役的民间工匠,还有一部分是因事充为苦力的罪犯。这三种人之中,技术最好的是匠户,工部的工程主要是他们来负责,但他们非常奸猾。为了从中渔利,他们巧立名目,层层盘剥加价,由于他们对修建工程的每一项环节都了解的非常清楚,哪里加价了,甚至寻常工匠都看不出,而且控制得很好,所以基本上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的。”

    “而民间来服徭役的工匠,他们没钱拿,所以干活也不积极,都是能混一天就是一天,偷懒耍滑是常态。”

    “那些罪犯虽然地位最低,但干起活确实真出力气。因为他们指望干活干的好能把奴籍消了,工部确实有这个权力,所以殿下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那你的意思是?”李牧非常自然地接了一句,他这人就这点好,如果身边有人擅长什么事情,他总是不吝给机会让他们去施展,好听点是知人善任,难听来说就是懒到家了。

    “很简单,想让他们卖力气,逐个针对就是了。先在民间遴选大工匠,让他们和匠户一起负责主持工程,让他们互相监督,同时定下规矩,违者必究。这样匠户做手脚就会很难,甚至不敢。本来民间的大工匠,对这些匠户也是十分看不惯的。”

    “接下来就是这些服徭役的人,他们不愿意干活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酬劳。如果能把在匠户那儿省下来的酬劳给他们,他们一定会卖力气干活。罪犯就更好办了,表现好的,一律消掉奴籍,不怕他们不卖力气。”

    “嗯……”李牧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其实鞠仙儿的想法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道理也不难懂,但是做起来就不容易。那些匠户是从前朝就留到今天的,体制内的老余孽了,盘根错节的必定非常难搞。

    但自己这个太子也不是假的,又是在这么苛刻的条件下,拿出点态度想必也没人敢说什么?要是有人敢说什么,那就更好了,谁废话就让谁来做,正好把烫手的山芋推出去。

    在心里捋了一下,李牧又问道:“如果预算差的有点多,这些还不够怎么办?”

    鞠仙儿狡黠一笑,道:“我听说有不少人对儒术心向往之,如果殿下缺钱,可以找他们要啊?”

    “欸?”李牧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么多私下办班儿的大儒,肯定有不少钱。但他们又拉不下老脸来参加科举,如果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出一点小钱钱,想必是很乐意的吧?

    “聪明!”李牧大喜,低头亲了鞠仙儿一下,开口道:“唤吾爱徒来见我。”

    言出法随,书案上的笔墨自动,磨墨,沾墨,然后写了几个字,随后,纸张自己叠成纸飞机,从窗户飞了出去。

    国子监,藏书阁最顶层。

    明面上,孔圣像搬进了宫里,但实际却偷偷搬到了国子监的藏书阁。

    这样即便有人想打主意,他也找不到。

    孔圣像到藏书阁的那天,孔颖达就住在这儿了,可谓是寸步不离。吃饭都是有人送到门口,他就坐在孔圣像前读书。

    子曰,温故而知新,孔颖达这几日是彻底了解了这句话,获益匪浅。

    以前不能领悟的道理,在孔圣像前,又有新的理解了。

    忽然,清光一闪,一个纸飞机凭空出现。

    孔颖达接过来展开,下一秒,清光罩再次把孔圣像笼罩起来,他也消失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