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可能是胡亥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大秦的新年与重要节日

    就在白杨战场之上生死拼杀之际,胡亥与周锐两人却是在章台宫过着悠闲地生活。

    这几天胡亥发现殿外貌似多出一队黑衣黑袍的人马,看着这队特殊的人马,胡亥贱兮兮的笑道:“老周,快看,外边不知何时多了一队人马,这气质这装备,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我猜,这是始皇大大派来监视我的。”周锐一脸无奈的说道。

    胡亥自然知道周锐指的是嬴政限制他自由这件事,也挺无奈,宽慰周锐:“也别太在意了,我那便宜老子是担心敌国奸细搞你,你现在可是他的大宝贝,见这炸药如此厉害,想要重用你才如此这般。”

    见胡亥安慰自己,周锐立马换上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我明白,咱爹是看重我的才能,一般人还没这待遇呢。我在秦国,必将强大秦国,但话说回来,我若为他国所用,便将是秦国的灾难。

    “对我来说,大秦,便是我的故乡,始皇大大更是我偶像,怎么着都是呆在秦国好。”周锐说到最后就像自己给自己找补,“何况咱爹也不算限制我的自由,这不是还能在咸阳城里边晃悠嘛,外边我也不感兴趣,兵荒马乱的宅家里多好。”

    “心态倒是挺好,好好干小周,本公子看好你嘿嘿。”胡亥又换上贱兮兮的表情打趣周锐。

    周锐斜眼瞅了胡亥一眼,蔑视的表情让人一览无余:“小样儿,还没长毛吧小子,多大年纪就该做多大年纪的事,你这个年纪不吃奶会长不高的小子。”

    “我擦你说谁没长毛呢,你如此龌龊的跟本公子说话,下半身不会感觉凉飕飕的吗,小心让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监。”胡亥不善的瞅着周锐,男人,无法忍受别的男人质疑自己身为男人的象征。

    “想啥呢,你在想啥呢我的大公子,我不就是想说你没长胡子吗,不至于说我龌龊吧,小东西人不大想的倒是挺长远啊。”周锐不要脸起来那还能差了胡亥不成。

    “老子踏马跟你拼了!!!”胡亥张牙舞爪。

    “怕你不成,舍得一身剐,皇帝也给你拉下马!!!”周锐朝着胡亥屁股啪啪就是俩巴掌。

    黑狗儿在外边听着里边的动静儿,感觉自己都快炸了,狗贼,纳命来!!!

    ……

    胡亥小日子过的却是舒坦,比起伐燕的将士们来说。

    嬴政从蓝田大营中回来,没过几天便从清凉殿搬到了温室殿,冬天还没到呢老嬴便开始准备“冬眠”事宜了。

    而胡亥殿外那群黑衣黑袍的神秘人也的确是嬴政安排的,从蓝田大营回来的当天,便在清凉殿召见了尉缭,让他在黑冰台中安排了一队黑卫,全天十二个时辰盯紧周锐,除了上厕所,其他时候几乎是不会让周锐离开他们的视线的。

    得到黑冰台最精锐的黑卫寸步不离的保护,年年享受大秦特殊津贴的高科技人才,为大秦统一华夏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便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周锐时时挂在嘴边的话。

    虽说突然被监视,让两人有些颇不自在,但很快,这种感觉就没了,因为,快过年了。这段时间章台宫与咸阳宫内内外外又开始忙碌起来,洒扫庭院的,准备年货的,甚至武士们开始习练角抵戏。

    角抵戏在秦汉时十分盛行,尤其是新年时候,角抵戏更是成为了一种带有表演成分的游戏活动。

    “角抵勃发于秦,大盛于汉,而其渊源又可追溯到商周的社祭与社乐,其余绪亦沿唐宋明清绵绵而下,至今仍活跃于国家盛典与民间赛会之中。”

    如今的什么“倭国相扑”的老祖宗正是盛于唐代的角抵戏,倭国遣唐使带走了大量唐朝的文化技术,就像唐刀的锻造工艺,后来便演变成了武士刀。握着武士刀反杀我国人,这群人面兽心的畜生,罔顾人伦天道。

    文明是开放的,并不是说一定要固步自封或是敝帚自珍,重点是我们是否该反省下自身,老祖宗五千多年来挣下的家当,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又继承了多少,遗弃的又有多少。

    话扯远了,但皆是肺腑之言,且在此与诸君共勉罢。

    古代,“元旦”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即是如今的春节。元旦虽说是农历年的第一天,但是先秦时期因各政权历法不同,比如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等,人们将这些历法称之为“古六历”。

    由于各国历法不统一,元旦这天的具体时间也不一样,秦国以孟冬之月为正月,即农历的十月初一为元旦。

    正月的“正”本来是读四声,但秦始皇本名嬴政,“政”与“正”同音,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便将四声改成了一声,读正(音征)月,后世人们便习惯将正月读一声。

    春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虽说其他的节日也都很重要,但遇到春节都得靠边站。春节是由上古时期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成,有道是“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在传统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籍此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古代并不是过了清明就是端午,清明节左右还有两个重要节日,上巳节与寒食节,而且这两个节日比清明都重要。因为清明节起初只是个农事指南,没什么地位,人们在这一天出城踏踏青,郊郊游什么的。

    而上巳节却是人们统一的招魂辟邪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编柳条,折柳枝带在身上,上巳节还有个很变态的活动,那便是在巫师的指导下洗冷水澡。这项活动叫“祓禊(fuxi)”,据说能洗掉身上晦气。

    寒食节的传说想来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就是那个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吃的故事,晋文公发达之后想报答介子推,介子推却坚持不受,最后被迫带着老母亲进了深山死活不出来。

    后来文公放火烧山想将介子推逼出来,不成想没把握好火候,一把火将介子推母子二人烧没了。重耳非常后悔,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一段时间内所有人都不准玩火,只能吃冷饭。

    上巳节太无聊,寒食节过的又太苦,于是清明节便逐渐被古人玩出了不同花样,不仅吸收了上巳节与寒食节扫墓、插柳的习俗,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吃凉食的习俗。

    再说端午节,从小老师就教我们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不然,屈原本人都过端午。过去的农历五月被称为毒月与恶月,因五月正值夏至,中原潮湿炎热,这时蚊虫蛇蚁滋生,而五月初五这天,更是恶月中的恶日。

    于是人们便有了在这天用香草洗澡,携带香囊,喝雄黄酒,挂菖蒲等行为,后来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习俗,人们便将这天定为节日,还起了个“端午”的名字。

    端是初始的意思,午其实是五的通假字,所以端午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初五,所以先秦之前端午跟屈原还真没啥太大关系。

    后来为何过端午就提屈原,完全是因为屈原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大家敬佩屈原的爱国品质,而且文章还写得好,便在端午这天一同纪念屈原。

    其他的诸如三元节即上元、中元、下元三节,还有七夕、中秋、重阳、寒衣、冬至、腊八、除夕等便不一一细说了。

    如今讲究中西结合,现在的中国人过传统节日的同时也过西方节日,像什么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平安夜的平安果甚至比月饼都贵,中秋节没时间回家和家人团圆,情人节却有时间陪女友逛街。

    并不是说陪女友逛街不对,十分想不开的是自己国家过了几千年的传统情人节七夕却少有人问津。莫非国外的传统节日就浪漫,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便土气?

    是七夕节赶不上情人节?还是中元节赶不上万圣节,还是重阳节比不过感恩节?

    别人的都是好的,自己的从来不喜过问,人天性或许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