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可能是胡亥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易水之战(中)

    见王敖如此轻视自己,白杨不再多说,取下长弓轻轻一扯弓弦,一阵嗡鸣声响扣动在场所有人的心弦。王敖不禁脸色一黑,这弓要比自己的弓强上些。

    白杨却不管此时王敖神色,张弓搭箭,不待瞄准,箭矢便急速射出,三十米箭靶却是已透靶正中而过,不仅仅三十米靶,五十米靶也被白杨弓拉满圆,力透而过,一百米靶一百五十米靶皆连命中靶心。

    二百米靶时白杨稍微停顿,略调整了一下呼吸,锁定二百米外的箭靶,迅捷如电般张弓搭箭,弓拉满圆,箭如流星,可白杨电光火石之间再取两箭先后射出,却是连珠三箭,皆是衔尾而去,动作一气呵成,使人赏心悦目。

    再看箭靶,第一箭正中靶心,第二箭尾随而来射穿第一支箭杆,第三只又射穿第二支箭的箭杆,看的周边众人大呼不可思议,再看王敖却已是瞠目结舌。

    王贲率先喝彩:“彩!彩!彩!白杨你很不错,小小年纪便能开四石硬弓,更是能连珠三箭,臂力亦可见一斑。王敖,此局白杨胜,你可服。”

    王敖恭敬行礼:“末将心服。”军中汉子皆是直爽性子,只要你比我强,低头服你那不算丑事。

    “嗯,不错,接下来,比试一番拳脚吧。”王贲话毕,便开始了下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比试。

    其实,王贲对这场拳脚比试早有预料,王敖的拳脚功夫,那是战阵之上一刀一枪拼命拼出来的,根本不是白杨这种小年轻能比的,王贲只是想见识下白杨这小身板有多大的灵活度与爆发力。

    王敖与白杨相对站立,王敖目视白杨:“我承认先前低估了你,接下来某会全力以赴,亦算是对你的尊重。”

    “多谢王千将,白杨亦会全力以赴。”白杨摆开架势,二人这便正式过招。

    其实结果不需猜测,也没有什么奇迹,白杨年纪毕竟还小,经验极其不足,白仲在家中也未曾系统训练白杨,所以白杨能够一直招架便是很难得了,偶尔还能反手零星一两拳锤在王敖身上,小身板不大劲道可是不小,直锤的王敖呲牙咧嘴。

    靠,小崽子年岁不大,锤起人来可是真疼啊。

    最终二人被王贲叫开,只见白杨浑身上下满是大鞋印子,后边屁股上那个尤其明显,那是王敖挨了白杨一锤后,吃疼气不过,报复性踹了一脚解气的。

    好小子,踹你这么多脚屁事儿没有,只挨你一拳便险些背过气去,团子的,小东西力气大的出奇。

    “若是战场,白杨你如今已经死十几回了,不过你的灵活度与爆发力却是比较难能可贵,只需稍加雕琢,不出数月便不会差那些千将多少。”王贲看着白杨,微笑的一抚短须,“白杨,你先任什长之职,随军训练,初训结束,再行议定是否有资格担任屯长。”

    “诺。”白杨一锤前胸,行了一个颇为标准的大秦军礼。

    ……

    新兵营区,一座座帐篷如雨后春笋,在这片偌大的营地中破土而出。而白杨这一什共十人,便驻扎在这其中一座帐篷中歇息。自从白杨结束比武,便被王贲亲命为什长,被将军亲命,也算是一项殊荣了,虽只是小小什长。

    从此白杨便和他的手下九个小兵,开始了全天的操练,与大部队一起。值得一提的是,黑夫与惊也被分在了白杨所在的什,自此以后,他们三人便是生死战友,是战场之上可以放心托付后背的人。

    在其后的军旅生涯中,黑夫与惊作为白杨的左膀右臂,历经无数生死危局,攻伐六国,北拒匈奴,南征百越,巡抚西南夷,直到白杨位上将军,爵三等公,白氏一门,三代上将军,煊赫一时。

    这都是后话了……

    白杨他们的上官是一位李姓百人将,原是大秦蓝田大营中的戟盾兵,参与过灭韩灭赵之战,因军功进百将,也是个百战老兵了。

    “都给我将长戈握稳,握准,握狠!你,将盾牌顶牢,似你这般顶法,不需战马,材官都能将你顶翻在地。”

    看着这帮新兵蛋子们偷奸耍滑,李百将不由火冒三丈,连抽了几个新兵鞭子,对他们训诫起来。

    “尔等记住,敌人,不会因尔等乃是新兵便心怀仁慈,反而会视你等为军功,会不择手段的杀死你们。杀你们,可比杀老兵简单保险的多,所以,你们要珍惜这两个月的操练时间,你等对待此次操练的态度,将决定你们战场之上能否存活。”

    “我也是同尔等一般,自新兵一路摸爬滚打成老兵的,也明白你们此刻的烦躁,但我要告诫你等的是,许多同我一道应征入伍的兄弟,皆殁在了初战,你自己一人的疏忽,甚至会害死将脊背托付给你的袍泽。”

    “都给我打起精神,努力操练,记住我说的每一个要点,今日加练一个时辰。”

    新兵蛋子们简直苦不堪言……

    操练完毕,众人返回营地。这大营中的土路是被踩出来的,一队队的兵卒常年踩踏,将土质踩实踩硬,即使下雨下雪也不会泥泞。

    秦军上下等级分明,尤其在膳食之上,屯长以上的军官每日都会分到肉食,军职越高,所分肉食越多,而李百将就能分到些许肉食,李百将的上司千将也会分些肉食给李百将,很少那种,可即使这般少,他也会与手下袍泽分食。

    因此,在白杨这帮新兵蛋子之间,李百将颇有威望。这也算大秦军队之中军官笼络士卒的一种手段。

    眼瞅着两月的操练之期已至,这三万余新兵即将要奔赴战场前线,秦国先遣部队已经从赵国故地发兵开始进攻燕国,新兵们等赶到战场也就是能赶上战争的尾声。

    此次调拨他们上前线,一是为了让他们见见血,能够迅速成长;二是磨砺士卒袍泽之间的战阵默契。

    蓝田大营的二十万锐士尚需防御咸阳东方与东南方的门户函谷关与武关,这是东进魏国南下楚国的必经之地。

    函谷关位于大秦东部,乃是东出的门户,涧河流经函谷关前,可谓是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关隘背倚稠桑原,函谷关乃是通过稠桑原的必经之路,关隘后面的小路极其狭窄,两侧悬崖峭壁仿佛“一线天”。

    函谷关历经数代秦人的经营,城高墙深,军事设施相当齐全。五国联军数次攻秦皆是被阻函谷关前不得寸进,其地势之险要,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前线不断传回捷报,偏居北方的燕国国力衰微,如何能是大秦锐士的敌手,方一交兵,燕军便溃不成兵,燕王喜便联合代王嘉组成联军,在易水阻击秦军。

    代王嘉乃是赵国公子,赵国国破之时逃往代地,在代地自立为代王,持续着赵国的国祚。此次秦军来犯,燕国不敌,燕王派人来与自己结成联军,共同抵御虎狼之秦。

    代王嘉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让嬴政灭掉燕国,自己又怎能独善其身。只有联合燕国,方有一线生机。

    前方已然交兵数月余,王贲在秦王诏令之下率领三万余新兵,押运粮草辎重经函谷关往赵地而去,三万新兵共计弓驽兵一万八千余,矛盾兵六千余,戟盾兵六千余,白杨与他那一什新兵被分到了矛盾兵营。

    白杨与黑夫手持长矛,惊手举皮盾,行走在长长的队伍之中。经过函谷关时,众人皆是神情激昂,高大雄壮的关隘,激荡着他们身为男人的雄心壮志。

    此次出关,只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