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可能是胡亥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千古奸宦(下)

    胡亥回到自家寝殿,踢掉脚上的鞋,往榻上就是一趴。小团子见胡亥回来,屁颠屁颠跟着爬了过来,小短腿蹬啊蹬好不容易爬上床榻,来到胡亥身边,小脑袋一缩,亲昵的抱住胡亥的小胳膊卖起了萌。

    胡亥却无心逗弄团子,他转过身,找了个姿势躺好,将团子揽到臂弯里,抚摸着团子毛茸茸的小脑袋,任它轻轻撕咬自己衣袖。

    他吩咐黑狗儿道:“黑狗儿,带上本公子的玉璧,去找一找赵高的资料信息,从他出生到几岁时尿过几次床,事无巨细全部查清楚,注意不要走漏消息。”

    黑狗儿接过胡亥一直随身携带的玉璧,应声领命,他自然知道去哪里打听消息,有了胡亥的授意以及身份玉璧,一切都好办。“小公子不过才三四岁,做事风格却丝毫不像是个孩子,多少有些妖孽啊。”黑狗儿退出胡亥的寝殿,暗暗想着。

    黑狗儿直当胡亥是个孩子,哪能料到他的心智已经二十多近三十岁了。

    胡亥前世却是看到过不少有关赵高的文章信息,但是都是片面的、破碎的,无法完整了解赵高。胡亥明白,只有将赵高里里外外全部吃透,才能完全了解这个大奸臣。

    如果在赵高不显山不露水的时候收拾他,一切都还好办,而如今赵高已经走进便宜老爹的视线,那便不能轻举妄动了。

    就在胡亥见赵高的第一眼,胡亥就知道,赵高此人,绝对是这个时代最精英的人才,这B不仅精通律法善专刑狱,身材魁梧骑**湛,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堪比书法家的字,如果不谋朝篡位,赵高绝对是享誉后世的书法家、法律专家。

    然而,就在赵高权倾朝野之后,仗着自己也是嬴姓赵氏,逼杀胡亥,意图自己登基称帝,只是满朝文武都以沉默抵抗,赵高只能作罢,大叹“天弗与,群臣弗与”,迫不得已才扶持三世子婴继承大统。

    如今胡亥所掌握的有关于赵高的信息只有那么可怜的一丁点,只知赵高虽是嬴姓赵氏,但出身低微,他是从最底层的小吏做起的,最起先的令史、尚书卒吏,到如今的中车府令,到后来秦二世时候的郎中令,最后做到丞相,除了鬼蜮伎俩外,个人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不大一会儿,黑狗儿便回来了,带回来了胡亥想知道的一切。

    赵高的童年说实话有点凄惨,赵高祖上是赵国王族中的一支旁系,赵国国君派赵高祖先质秦后,便没再管过,所以赵高祖先只能在秦国扎根,娶妻生子。

    赵高的生父是一个法律相关的底层史官。“史”是一个世代相传的职业,史官之子想要继承父业的话,必须要经过专业教育考试,通过之后才能被授于“史”。

    赵高生母是一个犯罪判刑的女人,因刑罚致残,刑满释放之后被收容在“隐宫”,《睡虎地秦简》记载,“隐宫”是官办的手工作坊,是收容刑满释放但因刑罚致残的受刑者生活、劳作的地方。

    赵高之父在隐宫担任小吏的时候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生下了赵高、赵成等兄弟。史记中这么描述赵高的出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这里“隐宫”的“宫”,就被后人误解为宫刑。

    胡亥这才明白,原来赵高并没有受过宫刑,后世的一部分认知是错误的。

    汉代之后,认为赵高是阉宦是太监的大有人在,一是史料缺失,后人断章取义,二是后人痛恨赵高篡国弑君的种种可耻行径。

    其实赵高确实是宦官,这没说错,但却不是受过宫刑的宦官。“宦”在秦汉之前,并不是指阉人,是指在王公贵族家中学习官吏事务,并为主人做事的人,后来“宦”成为了特指在宫廷内任职,成为君王近侍的称呼。

    其实不难断定,如果赵高是阉人,那么身体发育肯定不能和正常的男人相比,要知道赵高既然能胜任中车府令,本身肯定具备一定的驾驭技能以及精湛的武力,《史记蒙恬列传》就说:秦王闻高强力,通于律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高生于隐宫,作为令史的孩子,自然有子承父业的权力,但由于其母是刑徒,所以赵高在成长过程中饱受欺凌与白眼,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心理都有些不健康,这种人要么奋发图强不甘人后,要么自暴自弃甘于堕落,但这两种人共同点就是能隐忍,性格阴辣狠毒。

    史载:令史的儿子十七岁可以进入学室成为学童,学习“认字、写字以及练习背诵”,三年之后可以参加考试,第一名可以被任命为县令史,再学习三年并参加考试后,第一名可被任命为尚书卒吏。

    资料看到这里,胡亥大概明白了赵高的生平,其父是一名底层小吏,其母乃是刑徒,出生后在隐宫饱受欺凌与压迫,但也养成了他狠辣隐忍的性格。

    赵高十七岁的时候,迎来了他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可以入学室成为史学童了,于是他很珍惜这次机会,比谁都刻苦认真,三年后,赵高二十岁时参加考试通过,被授予“令史”,相当于现在的文书.

    但赵高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之后的三年学习中依旧刻苦,并练就了一手好字,二十三岁时,赵高在千百个低级官吏中脱颖而出,入宫成为一名尚书卒吏。

    虽然尚书卒吏是少府尚书郎下面最低级的官员,类似现在的文法秘书。但是尚书卒吏毕竟是最容易接近秦王的官员之一,有机会进入秦王的视野。

    沙丘政变秦始皇去世时赵高入秦宫已有二十余年,所以推测赵高入宫大概是公元前235年左右,赵高成为尚书卒吏时二十三岁,由此推算赵高成为中车府令时应该是四十几岁左右。

    秦统一天下之后,规定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于是秦始皇命李斯作《仓颉》七章,命赵高作《爰历》六章,令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三者作为全国规范字帖,可见嬴政对于赵高的恩重。

    赵高能在复杂而严密的秦国法治体系中成长为专通律法的人才,能够在进学过程中练就一笔堪称一流的文字书法,能够作《爰历》为秦国官定的文字规范字帖,赵高没有显赫的家世,几乎全凭自身才识达成如此高度。

    历史上大奸大恶之人绝非无能之辈,赵高精于律法,长于辩才,工于文字,完全是一个执书能教人,佩剑能杀人的狠角色,轻视他绝对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

    这绝对是个优质的亡国之臣。

    胡亥在心中默默消化着这些信息,一旁的团子已经睡了,睡得四仰八叉的,黑狗儿也不知何时悄悄退下了。随手将竹简丢下床塌,胡亥盯着殿中悬挂的巨大金镶玉,放空着自己。

    堂风穿过,牵起门窗的青铜铺首,声响清脆的很,殿中的巨大金镶玉伴着微风发出清脆的金石之声,胡亥扯过旁边的锦被,将自己和团子裹了起来,这季节尚有余寒,风吹进来还是会有些冷。胡亥抱着小团子裹紧被子,吹着凉凉的堂风,还真是有那么一丢丢盖被吹空调的爽感,妈见打的那种爽感。

    若有若无的香气萦绕着胡亥,上次从便宜老爹那顺来的龙涎香快用完了,找个时间,得再去老爹那去一趟了,到时候得让黑狗儿提醒下自己,带个稍大点儿的袋子。

    脑海中不觉浮现出赵高那张端正的脸,谁能知道这张脸下面,是一颗多么丑陋的心。

    但是如果说赵高是个千古大奸佞,那胡亥绝对是个绝世大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