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羊的奇妙冒险
繁体版

登月前夕

    陈羊羔和于喜这辈子没想过还要接受一次填鸭式教育的摧残。

    埃里克森根据周猴子的要求,请了一名漂亮国航天大队教练员,给这两个航天小白教导航天知识。

    一名合格的宇航员远不是说像正常人学开车拿个驾照就完事了的。

    航天员首先要求的就是知识面要广。

    主要包括一些理论学习,如宇宙,大气,天文地理,空气动力学,航天器飞行原理等等,还有航天医学和生理学等。

    他们管这个叫“基础常识”。

    这两人的知识面在教练员看起来尤为匮乏。

    庆幸的是两个人被教练员安排在同一间房考试,每天下午的测试环节两人常常一起作弊。

    经常会出现诸如今天下午出现的情况。

    于喜在用摩斯电码问陈羊羔第一题选哪一个。

    题目是“在赤道上空等间隔分布几颗静止轨道卫星就可以实现除两极部分的全球通讯”。

    陈羊羔理性分析了一波。

    首先,这个卫星假如类比成太阳光的话,应该可以照射到一个球的一半。

    那我们就选偶数个的答案,要么是两个,要么是四个。

    陈羊羔为自己的聪明答案感到窃喜,他敲了敲桌子,重轻轻轻。

    给于喜回了一长三短的信号。

    选B,两颗!

    答案自然是错的,在赤道上空需要布置三颗卫星才能达到全球通讯。

    这已经是极为简单的问题了,实际上宇航员需要对科技工程和数学的造诣极为深刻。

    别说陈羊羔或者于喜了,在训练员看来,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航天专业系统训练过的人,想要在短短一周内就速成,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哪怕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备选宇航员,经过系统的学习也需要九个月的时间来消化。

    不过受人所托,所以这位教练员还算尽心尽力,每节课上课之前都会想想对于这两个即将实操上天的少年来说,最先学习以及最应该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进行筛选和备课。

    这让两名少年学习到了最迫切、最实用的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进入太空以后的出舱活动。

    要知道,空间站内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略低,标准大气压约101千帕。

    舱外航天服内气压只有正常大气压的40%左右,在这么低的气压下,宇航员必须呼吸纯氧,才能正常工作。

    最重要的是这么低的气压下,如果不事先排氮,贸然穿上舱外航天服出舱,会产生严重的减压病,体内的氮气会大量释放,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这位教练员以此为根基点就会出一道问答题——出舱时应该先做什么?或者说,基本的出舱条件?

    所以答案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舱的宇航员在一个专门的密闭空间内,逐渐提升氧气的浓度,同时逐渐降低密闭空间的气压。

    经过一定的时间,宇航员呼吸纯氧,体内氮气随着周围逐渐降低的气压一点点排出体外,体内氮气浓度值降到一定值以下,即可认为排氮成功,具备了出舱条件。

    至于吸纯氧的确是会死人的,但是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吸纯氧并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影响。

    宇航员需等待外面的轨道舱气压降到3千帕时,舱外服与飞船的气液组合连接器断开,服装转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却。

    一直等到轨道舱的气压降至2千帕左右,就可以开门了。

    还有类似地面引导降落…手动修正等等。

    其中还有过分一点的操作,比如对接轨道。

    双子座8号、阿波罗11号任务中都有很重要的宇航员手动操作,其中阿姆斯特朗就通过计算轨道来和阿金娜号对接。

    这位尽心尽职的教练员拿了出来这项范例,教给两个人如何在太空作业中正确操作。

    令他没想到的是,陈羊羔居然不会计算轨道。

    他充当起数学老师,一点点详尽地给这名文化白痴科普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

    于喜也没有好到哪去,虽然于喜的数学很不错,但一些很一般的常识来说,他居然一点不懂。

    而且十分挑剔,这名大少爷对航天餐总是抱怨这不好吃那不行,说什么还不如他两块钱在街边摊上买的煎包来的好吃。

    这两人一个金贵一个傻瓜,快把教练员折磨到崩溃了。

    不过让教练员意外的是,尽管这两个人的理论十分差,但身体素质却出奇的好。

    两个人第一次上模拟仓居然能承受8G以上的训练,这让教练简直开了眼,直呼“我的上帝”。

    一般的民航飞行员只需要承受5-6个G的加速度训练。

    战斗机驾驶员会要求8-10个G,一般来说,普通人第一次接触4G的加速度就会十分不适,体质稍微弱一点就会晕倒呕吐。

    但这两个人在和体魄有关的训练上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这位教练员只好感叹上帝关上窗户的同时也会开门。

    至于老大,豪猪,周猴子他们并不需要再进行所谓的训练。

    他们本身早就接触过大量的航天任务,积累了很多的航天经验。

    要知道,时空管理局对于太空的探索是十分重视的。

    ————

    又是一天午后,于喜悠然地走出模拟舱,陈羊羔也从模拟仓上蹦蹦跳跳地下来。

    这让教练员再一次感慨这俩人身体素质的变态。

    陈羊羔看了看身后的模拟仓,然后决定打开了刘鲨鱼自带的同声传译,和教练交流。

    “教练员,这个模拟仓我今天在里面听到了有嘎吱嘎吱的响声,和平时有很大不同。”

    教练员听后立刻进入模拟舱内部检查了一下,发现有很多部件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老化。

    私人航天公司里的模拟舱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因为资金肯定不如东方大国公有拨款来的宽裕,所以一般为了节省资金,会对机器的使用寿命延长一些。

    这就导致机械的效果有时候会打折扣。

    检查完毕后,教练员对陈羊羔和于喜说:“这个模拟舱内老旧了,我们看看明天能不能向上面要点资金,置换一部新的。”

    于喜是个大款,他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的,顶着鼻孔就问:“多少钱,我有,咱直接换一个新的。”

    教练员一看,好家伙,装逼犯!

    他立刻面色平静地报出来一个数字:“大概也就在两千万左右吧。”

    让教练员没想到的是下一秒对方就拿出来一张支票签好了名字塞回自己手里。

    于喜还附带了一句“多的钱当你工资了”。

    两千万对财大气粗的于喜来说不值一提,但却让旁边的陈羊羔感到很惊讶。

    “一个战斗机的模拟舱就要两千万?每年人类都会为探索太空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吗?为什么不拿去做其他事情呢?”

    教练员罕见地沉默了一会,这些天的相处他不得不承认,这名正太模样的东方小孩很让人讨喜,并且他是善良的,问出的问题总是站在弱势群体上进行的考量。

    听到这笔巨大开销的陈羊羔脑子里第一时间反而想的是这笔钱为什么不能拿去做一些其他事情。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人类从未停止。

    有人问太空探索是否必要,每年投资进去大量的资金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们是否应该脚踏实地地干一些实业呢?

    假如投资更多的钱给医疗,给贫困地区的人,给那些还没有钱上学的孩子不是更好吗?

    对,的确,这个问题是带有怜悯和仁慈之心的,也带有者探求的精神。

    这个问题最早,或者说最出名的时候,是由五十年前的人问出来的。

    1970年,赞比亚修女MaryJucunda给Ernst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信。

    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NASA(航空航天局)Marshall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

    信中,MaryJucunda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最终,NASA寄回去一封信,信中,NASA用富有人性和思辨性的言论回复了对方。

    回想起这个事例,让教练员当场茅塞顿开。

    教练员眉飞色舞地开口道:“你知道五十年前一封修女的信吗?”

    陈羊羔摇了摇头。

    教练员继续说道:“一名善良的修女问NASA,为什么政府每年拨款大量的资金给航天事业而不去管管那些尚且在饥荒中的人呢?”

    “很快,NASA就回复了一封信。”

    “信中,NASA举了众多事例来证明投入在航天事业上的资金是十分明智的。

    比如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投资上,每年大约会诞生出一千项左右的新发明。”

    “那些研究为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革新。

    帮助我们研制出性能更卓越的厨房设备、农场设备、缝纫机、无线电设备、船舶、飞机、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系统、通讯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比如阿波罗十三号的生命检测系统后来就变成了远程心脏检测设备,这是医学的福音。”

    “甚至太空蔬菜也可以是一种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强心针。”

    “诸如此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会极大的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陈羊羔正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一只手按住了他的脑袋。

    他回头看去,发现是穿着黑色风衣的老大。

    陈羊羔高兴地拉着于喜回头看。

    老大对回过头的于喜笑了笑,然后对教练员说:“的确如此。

    但假如当时政府能够将给航天事业的1.6万亿$的拨款换成给医疗事业,生命体征检测系统会更快的研究出来。”

    “而且也没有人告诉你,所谓航天领域每年能诞生出来1000项的发明研究中,仅仅有那么几项研究是能造福于大众的。”

    “至于饥荒问题假如能得到这笔捐款,我相信投入到新型农产品的研究上,不一定比太空变异植株带来的农作物产量差。”

    他又揉了揉陈羊羔的脑袋。

    “羊羔你要记住,对于任何人说的话要有自己的判断,尽管对方可能也是好人,但他说出的话很可能是经过别人的引导而说出来的。

    你要切记,别人说的话,哪怕是一名好人,也不能决定事情的对错,因为好人很有可能比较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你要有自己去分辨的能力。”

    教练员听到对方说的话,认真地想了想,发现确实有道理。

    但他身为一名资深的航天领域人员,对方的话这是对自己职业的否定。

    更何况,他居然说自己笨。

    他向面前这名身材高大的东方男子问道:“所以阁下觉得太空航天是没有必要的吗?”

    老大看着对方说:“那没有,太空的探索我觉得是必要的。”

    “太空探索是否有必要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

    “这个问题假如放在三千年前,是探索近海是否有必要。”

    “倘若放在四百年前,是探索大洋是否有必要。”

    “倘若放在八十年前,是探索深海是否有必要。”

    “在三千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携带空气装备得以在近海中停留片刻,他发现海中的生物资源是那么的庞大。

    四百年前,人类从大洋中的矿物提取黄金,银粒,我们东方的金银珠宝,有一部分就是通过海洋深处的游离态单质矿石制作的。

    八十年前,近海处第一次发现石油,发展至今,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石油都是从海洋中提取的。”

    老大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人类是探索者与开拓者,整整三千年总有人不愿意相信我们可以从海洋中获得资源并对此嗤之以鼻。

    相对于此,他们更愿意将钱投入医疗,食品安全和生产,科技生产力相关的等行业。

    我并不否认他们是社会的基石,他们是巩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制造财富与法度,他们在平衡与发展。”

    “但我认为,正如同三千年来探索海洋的问题一样,宇宙不过是海洋放大后的投影。

    我们就是人类最稀缺的那部分勇气的化身。”

    “他们是社会的基石,我们是人类的延伸。

    而这,才是航天事业决不能放弃的原因,探索,是人类最高尚的行为,也是人类为自己谋后路和更高发展的唯一途径。”

    陈羊羔直接高声喊了一嗓子。

    “老大说得好!”

    他和于喜一块鼓起了掌。

    “老大,话说回来,你来这里干嘛?”陈羊羔问道。

    “来看看你训练的怎么样,看起来不错。”老大鼓励地说道。

    老大很快让于喜和陈羊羔去找地方玩耍一会。

    自己则是和教练员攀谈着,聊着陈羊羔这孩子近两天学习的怎么样。

    随后就是学校里最常见的那套,诸如“陈羊羔这孩子很聪明,只要用心学一定能…”之类的话芸芸。

    白驹过隙,很快一周时光就过去了。

    而陈羊羔一行人,也即将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