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脉万年江山
繁体版

第三章 助君诫臣

    这天,朱元璋批阅奏章到子夜,倦意来袭。

    还有几个急件摆在那里,心想先小憩一会儿再批,便伏案打起盹来。

    连日的操劳,朱元璋很快进入梦乡。

    恍惚间,他回到了老家凤阳。

    艳阳高照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

    “咔嚓,轰隆---”一道道雷鸣电闪响彻大地。

    一条巨大的黄龙张牙舞爪地冲出乌云,一瞬间飞到凤阳山,在山顶来回盘旋数圈后遁入山间消失不见。

    猛烈的狂风夹裹着滂沱大雨铺天盖地袭来。

    凤阳一带树倒屋塌,惨不忍睹。

    朱元璋在风雨雷电中大声呼叫:

    “天呀,这是要干什么呀!”

    惊醒过来的朱元璋呆坐在龙椅上发愣,内侍太监王公公见他说梦话,早已来到近前。

    见朱元璋醒来,关切道:

    “圣上梦见什么了吗?”。

    朱元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道:

    “速传刘伯温。”

    刘伯温慌忙赶来。

    “圣上子夜召见,想必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朱元璋讲述了梦中的情景,问道:

    “爱卿认为咱这个梦是吉兆还是凶兆啊?”

    “启奏圣上,梦见神龙是吉兆。代表一个人的权力、权威、尊严会进一步增强。”

    朱元璋凝重的神情稍稍舒缓,道:

    “会不会有其它预兆呢?”

    刘伯温道:

    “启奏圣上,臣昨日亥时初看到江西巡抚传来的一道奏折,建昌县发生了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时间太晚没能及时奏报。”

    刘伯温边说边呈上奏折,朱元璋翻了两下,放到一旁道:

    “爱卿仔细说说。”

    刘伯温于是绘声绘色地将沐清歌鄱阳湖奇遇前后的事情讲了起来。

    朱元璋听后大惊,联想到梦中的情景,暗忖:

    难道有人想争夺咱大明江山?

    “爱卿的看法是什么?”

    “臣仔细想过,从这件事儿的情形来看,可能是兆示会出一位仙人,但也可能是其它预兆。”

    “什么预兆?”

    “有可能是其它帝王龙脉发动。”

    朱元璋忧思中带着一股杀气,沉思了一会儿道:

    “爱卿明天一早前往凤阳,看看有什么异常情况没有,咱派六个大内侍卫跟你一道去。”

    第二天卯时中时刻,刘伯温带着六名大内侍骑着纯血马向安徽凤阳疾驰而去。

    第三天未时,刘伯温风尘仆仆赶到勤政殿回禀朱元璋道:

    “凤阳山中段一夜间树叶花草变黄,昨夜观察龙脉地气灵力很稳定,应该不会出现重大变故。”

    “一夜间树叶花草变黄?”

    朱元璋露出惊恐之色,直视刘伯温道:

    “爱卿有什么考虑?”

    “圣上也不要过分担忧,我可立即前往建昌,看那里的龙脉有没有帝王之气,如果有,沐清歌及其他人的祖坟在没在龙穴上,如果存在,臣立即处理掉。必要时斩断其它所有帝王龙脉,确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朱元璋想了想道:

    “爱卿的意见很好。再派王公公和大内侍卫张家华、许耀华前往建昌先将沐清歌传唤到京囚禁起来,你们一同出发,各行其是。”

    “圣上英明!”

    十天后,沐清歌到达京都,被十几名大内侍卫软禁在宫中。

    他意识到湖中奇遇可能引起了朱元璋的某种猜忌,边想着应对之策,边消化《地道经》、《人道经》。

    十六天后,刘伯温回京连夜到勤政殿朝见了朱元璋。

    朱元璋直点主题:

    “爱卿辛苦了,有什么发现?”

    “启奏圣上,臣日夜反复勘察,庐山西海一带并无帝王龙脉,但是武宁县一带仙气缭绕,臣认为沐清歌有可能是神仙下凡。”

    “那沐清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刘伯温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介绍了沐清歌的情况后道:

    “沐清歌从湖中回来后武功飞升,五十多个弟子联合与他对弈都输得一塌糊涂,但他在鄱阳湖下那三十六天里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却无人知晓。”

    朱元璋沉思一会儿后道:

    “看来此人确实不凡。不妨现在将他召来我们一起问问,你也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帝王之相。”

    “圣上英明!”

    “爱卿先坐下休息,我再批阅几个奏折。”

    沐清歌进到大殿,故意不行跪拜礼,而是按江湖礼数拱手道:

    “草民沐清歌拜见皇上,恭祝吾皇万福!”

    从他进来到施礼,朱元璋都没抬一下头也没说一句话,只顾埋头批阅奏章。

    沐清歌认为朱元璋有可能是给他下马威,也不在意。

    他不认识端坐在椅子上的刘伯温,点头示意了一下,刘伯温也点头回应了一下。

    他站在那里作出恭敬之态,观察着朱元璋及其前后左右的物件。

    在金龙图腾下面的龙椅上端坐着的朱元璋,双手平放在龙案,右手撰着一支小楷,微微低头在一本摊开的奏折上扫来扫去。

    宽大的龙案两旁重叠着一堆堆高高低低的奏折,仿佛守卫在他两旁的青龙白虎。

    从坐着的姿势来看:

    朱元璋身长约摸七尺六寸左右,两只大大的龙眼深黑沉稳;

    马脸奇长,鼻子高耸直贯眉间,准头奇大而丰满;

    厚实的耳朵从发际跨到下颚尾部;

    剑眉浓密而修长、像张开的双臂高高地举在宽阔的额头两边;

    口大得能放进一个小西瓜,下巴宽大奇长而向上翘;

    颧骨高耸、法令深长。

    强烈的刚毅果断、机智狡诈、威严莫犯的特质向四面扩散。

    沐清歌虽然学识渊博、江湖经验丰富,在地方达官贵人面前也是泰然自若,但朱元璋浑身透出的那股极其强大的威严和威压之气还是使他心生忐忑。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将一本奏折合起来放到一旁,抬起头来看向沐清歌,在他身上细细打量起来:

    沐清歌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长八尺、肩宽腰小,眼睛奇大、眼珠黝黑、深不见底;

    面宽而长、红润饱满;

    束系头顶的头发浓密乌黑、发际呈M型;

    额头宽阔圆润,平行眉眉毛较宽、乌黑油亮、眉际宽阔;

    鼻梁高挺,准头宽厚丰满,鼻孔深藏;

    上下嘴唇厚而红润,下唇略厚;

    手臂过膝,手指修长略肥;

    颈长肩宽,腿长脚大。

    整个神态显得英武、儒雅与厚重浑然交融。

    朱元璋暗忖:此人难道有帝王之相?!

    心中顿时生起一股杀意,刘伯温看在眼里没说话。

    朱元璋盯了沐清歌好一会儿才虚情假意地开了口:

    “沐先生舟车劳顿,这几天休息得可好?”

    沐清歌被朱元璋看得有些发怵,却还是沉稳地回道:

    “托皇上洪福,蒙皇上关照,草民这几天休息得很好。”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道:

    “先生多大年纪了?”

    “草民虚度五十有九了。”

    “嗯?!大胆沐清歌,竟敢欺瞒咱!”朱元璋那中气十足、带着些许杀气的声音传来。

    朱元璋当然知道他的年龄,可他并不清楚朱元璋了解得这么细,吓得微微一颤,躬身道:

    “草民万万不敢欺瞒皇上!”

    “哦?咱看你年方二十五六,如何就有五十八九了?”

    “草民不敢扯谎,草民确实已经五十有九了。”

    “那莫不是你掌握了什么延年益寿的法子?”

    “草民恐圣上觉得怪异,不敢禀报。”

    “但说无妨!”朱元璋面带假笑。

    “其实草民早就满发花白,在东海呆了三十六天后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嗯?!咱听说你在鱼覆中沉入鄱阳湖中,怎么又是东海呀?”

    “那三十六天草民确实是在东海度过的。”

    朱元璋点点头道:

    “那你把怎么去的东海、在东海那三十六天里经历了些什么讲给咱听听吧。”

    沐清歌大体上讲述了飞入鱼覆、沉入湖里、回到湖面的过程,但只字未提华夏龙脉将面临内忧外患的事情。

    朱元璋听后大为惊诧的同时暗忖:

    如此奇遇,难道他真是神仙下凡?

    沉思了一会儿问道:

    “那《地道经》和《人道经》都讲了些什么?”

    沐清歌概述了两本书的内容:

    《地道经》围绕地道系统讲述了天道系统与地道系统、人道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

    着重讲了山河地气灵力、尤其是龙脉地气灵力与人类发展社会的关系;

    对怎么识别地球山龙和水龙的优劣、怎么寻龙点穴、怎么修复受伤的龙脉也作了详细讲解。

    《人道经》讲述了人道系统的运行规则,重点讲了四点:

    一是全球人类发展大趋势;

    二是帝王将相的产生和帝王将相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三是鬼谷子阴阳性学说、捭阖之道、纵横之策、应对之术、无为之道;

    四是八字算命术与识人用人之道。

    朱元璋听后心里波浪翻滚:

    帝王学?鬼谷子?识人用人之道?

    难道此人还真有可能争夺咱大明天下?!

    朱元璋看向刘伯温,刘伯温微微摆头。

    刘伯温的意思是此人没有帝王之相,朱元璋却意会为此人不可留。

    朱元璋看了看沐清歌,怒声道:

    “大胆沐清歌!你竟敢信口雌黄、欺君罔上!立即打入天牢!”

    沐清歌虽然没能反应过来朱元璋为何突然翻脸,但心里早有准备:

    既然上天赋予我重大使命,必然不会让自己的性命中途夭折,走一步看一步!

    他镇定自若地跟随两名大内侍卫走出了勤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