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吧,校园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判若两人

    被团支书看见“脚踏两条船”,我有点儿脸红,赶紧埋头捞菜。杨溢辉迅速化解了尴尬,“老师,等我一下”,他对着外面喊道。

    “呸,油腻男。”望着他的背影,姚琳溪不屑的啐了一口。

    “你为啥呸他?”我不解道,“我们班同学都挺喜欢他的。”

    “方清芝家庭条件不好,性格天生就要强。可是她做事很认真,很细心啊,让她做副会长又怎么样呢?他一个大男人,对女孩子用政治手段,真没人性。”姚琳溪不屑地说。“你知道她在宿舍里哭了多久吗?连我们班的女生都跑过去安慰她。”

    “他们是竞争对手,权力面前还分男女啊。”我小声嘀咕道。

    “一个破学生会,有什么权力?”看来我这句话触到了她的逆鳞,“我心中的大学是个单纯自由、积善读书的地方,他杨溢辉这样的人败坏了校园风气!”

    “要是你和丁蓄在一起过两天,就不会这么理想化了。”我心想。

    方清芝当然痛苦,但婉竹比她更痛苦。

    我头一次听她在电话里哀哀地哭,问我是不是不喜欢她,爱上了别的女孩。又说为了我,她真的改变了好多好多……吧啦吧啦的。她的哭声让我心碎,也让我烦燥。但我只能耐心解释道,那个女孩是我的学姐,我和她只是“合作”关系。

    翻翻这些日子的通信记录,她竟给我留了40多个未接电话,都是在我和姚林溪吃饭时打的。难道她跟踪我?我有点儿心惊胆寒,这样的小太妹狠起来,不知道会做什么傻事呢。

    此刻的我没有悔意。当初那个刘希已经死了。在和姚林溪的一次次交谈中,我明显感觉到灵魂得到了升华,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个殿堂。什么黎邑龙、什么熊哥,彷佛这些咫尺之间的事都成了过往云烟。我很想告诉婉竹,你是个好玩伴,好朋友,但我们不是同路人。当然,我不忍心直接张嘴,还是让她自己慢慢想通吧。

    六月末的雷雨,为大一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学们在泥泞中拖着行李箱,踏上回家的旅途。想想去年的此时此刻,我还滞留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中,望着灰暗的天空,茶饭不思呢。

    “我会东山再起的。”这是王遥去乡下复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应验了。

    曾经的外国语学校,奢华的水晶门楼边摆上了高考报喜的招牌。那个卖切糕的小摊子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皮肤黝黑的保安大爷闭目靠在墙边,摇着一把破竹扇。不远处,树荫下冲出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少年,他带着胜利的笑容凯旋归来,身后还跟着气喘吁吁的留学生孟钞。第二次高考,王遥发挥的相当不错,超出文科一本线二十多分。

    我们推着自行车,在阔别重逢的校园里回味。

    “我记得这栋楼当时没有暖气,冬天只能靠暖手宝。有次上课还炸了一个,把前排的同学烫伤了。”孟钞抚摸着墙上破碎的缺口,不断感叹着,“英国的大学都很破,我们学校还没有外国语这好条件呢。”

    “兄弟,我以前就坐在那,王遥坐在我后排,每天上课讲《三国演义》。”我站在窗外,指着曾经的座位笑道。

    王遥却没吭声,良久,他喃喃吐了一句:“希哥,当年我不应该打扰你啊。”

    “王遥,你能不能讲讲,乡下的复读班和高中有啥区别?”孟钞好奇道。他用手机咔咔咔拍了好几张照片,又给我俩合影了一张。

    “老师的水平,都差不多,”王遥从回忆中醒过来,他把身体转了过去,装作擦汗的样子抹了抹眼睛,“但是同学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孟钞走到他身后,按住了他的肩膀。

    “那些农村男孩起床特别早,还喜欢对着窗外大声朗读,你再想睡懒觉也会被吵醒。”王遥摸着后脑勺回忆道,“我们每个寝室住十二个人,经常停水,澡堂每天只开半个小时。晚自习后来不及洗澡,就回宿舍接一桶凉水,站在走廊上,一个人站着,另一个人拿着瓢给他冲。”

    “伙食呢?”孟钞舔了舔嘴唇,估计中午没吃饱。

    “六块钱,一荤两素。”王遥痛苦地回味道:“你知道吗,我经常做题目时被饿晕。”

    “原来是这样,老兄,逆境出人才啊!”孟钞伸出了大拇指。

    我也想夸他两句,忽然觉得很没面子。毕竟人家复读一年重获新生,而我却虚度了一年的光阴。不过,既然当上了社会实践部的部长,那接下来就是挣学分拼一等奖学金了。

    “如果你学习累了,会去哪玩呢?”我没话找话。

    “哪有时间玩?”王遥皱起了眉头,“周六周日考试,一个月只放两天假,还发十几张试卷。我每天就坐在那个潮湿的角落里,都要得抑郁症了。”

    我倒没看出他有什么抑郁症,只觉得他性格有点反常,和我记忆中的那个“泼皮无赖”判若两人。

    “对了希哥,有件事我一直很想和你说,那个,你先做好心理准备。”王遥嗫嚅道,“是关于阮雪儿的。”

    “雪儿咋了?”我的心脏猛地一紧,“快说。”

    “她也去我们学校复读了,一个人住一间宿舍。有天俞珑去她寝室,把她……之后就甩了。”王遥不敢正视我的眼睛,目光肆意躲闪着。

    “你丫的,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我强颜欢笑,强忍着鼻梁上的酸楚,“她和我也没关系了,你看,我什么事都没有,对不对?”

    我们三人好好聚了几天,每天骑自行车在城区到处绕街。有次爬问江塔,孟钞说,他在英国整天做研究,累了就打开家乡的地图,看看修了哪些新道路、建成区又增加了多少。

    “想不到我们的大留学生,竟然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情怀啊。”我酸溜溜地说。回想起高一时,我和孟钞成绩不相上下,现在人家和我早就不是一个层次了。

    “城市都在进步,你有什么权利不去努力!”他握紧我的手掌,“要给力啊,老铁!”

    暑假有个社会实践。说是社会实践,其实就等于旅游。无非是到街头上逛一逛,和其他游客一起拍照,问几个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最后记录下来发新闻稿。琳溪学姐主动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说她创建了一个实践团队,主题是“寻访文化轨迹——说出你的故事”。实践地点是老家附近一个小有名气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