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梦境游戏
繁体版

第131章 莫欺少年穷

    在扶王山半山腰,有一个冬芒丛生、荆条满地的山沟,名叫老虎坑。很久以前,在老虎坑不远处,住着几户彭姓人家,一个春季傍晚,大雨过后又下着濛濛小雨,这家男主人彭师傅披着簑衣戴着斗笠去田边看水,刚蹲下扒泥放水,只觉得一只大手压在他肩臂的簑衣上,很沉很沉,他以为是邻居小伙子开玩笑,说:“莫吵,我晓得是你!”

    凭着彭师傅多年狩猎的经验,逃跑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老虎特别喜欢做追逐的游戏。装死?也不行了。这时冷汗也化成了雨水往下流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猛然发现田坑下就是一深水池塘。说时迟,那时快,彭师傅把手中的泥土向老虎头部一扔,老虎被这突如其来的泥沙阵弄懵了。彭师傳就势一跃,钻入池塘,快速退去簑衣,把身体全部淹没在水中,只露出两个鼻孔出气,眼睛透过斗笠的缝隙向岸边张望。只见那只老虎瞪着的那双大眼睛,在夜色笼罩下,好像一对发着绿光的灯笼,一动不动地照着水面,嘴里发出不可思议的“嗷嗷”之声。

    当时正下着雨,或许,老虎是把弯腰扒泥放水的彭师傅误认为是山羊或野猪等蹄类动物。由于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老虎对这样的古怪动物还从未见过,心里疑惑,不敢贸然抓捕,试探性地用前爪抓抓,再抓抓,哪知这个古怪的动物“嗖”地立起来了,老虎还没弄清怎么回事,眼睛又遭到了泥沙袭击,等它回过神来,只有池塘中的一件黑色的簑衣和一叶斗笠尖顶浮出水面。

    彭师傅身子淹没水中,一动也不动,那对绿灯笼一直在原地探照着,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隐约听见有些人呼叫自己的名字,而且声音越来越近。这时,老虎才爬起来,只见那对绿灯笼由这头移到那头,由那头又移到这头,踱来踱去,几个来回之后,向声音相反的那条山路一隐而去。

    原来家里人等彭师傅回家吃晚饭,他妻子把饭菜都热了几次,去田里看水的男主人还是没有回来,担心出事,所以邀人一同出来寻找。老虎见到这么多人向它走来,只好惊慌而逃。这样,彭师傅才化险为夷。

    其实老虎是不轻易攻击人类的,只对四足的蹄类动物感兴趣,有时还怕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解放前,家住扶王山上深坑坳的曾师傅,在扶王山靠安化的那边一个叫杨柳坝的财主家做长工。一天傍晚,曾师傅晚饭时喝完几杯米酒,准备趁夜晚空闲时间回家接几件换洗衣服。从杨柳坝到深坑坳,有十余里山路,要翻过扶王大山。当时山路两边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高大的古树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即使大白天也难见到几缕阳光。当曾师傅走到一个叫竹山坡上的地方,在朦胧月色笼盖之下,点点光影透过古松,照在一块大石头上。曾师傅想在大石头上歇息片刻,谁知大石头的下面不远处,一头黄牛正在呼呼睡着大觉。

    难道这就是一个月前财主家丢失的那一头黄牛?当时有人怀疑被老虎叼走了。曾师傅心中窃喜,那头丢失了的黄牛就在面前,他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正准备去牵牛的鼻子,哪知这头“黄牛”一跃而起,飞身跃过石头。曾师傅一惊,还没弄清怎么回事,随即“嗷哟”一声长吼,震动山谷。曾师傅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瑟瑟发抖,心想:完了,这下完了!碰到老虎了。这时,只见一团黑影腾空而上,冲上了五、六米高的一段山崖,那灌木丛“沙啦啦”一阵乱响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只有山风吹过树木发出的“哗哗”之声。

    曾师傅这一惊,酒都变成冷汗出了,吓得像筛糠一样,很久才爬起来,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只得沿来时路返回财主家里。

    这条“黄牛”就是华南虎。原来华南虎进食之后,会选一个幽静之地,美美地睡上一觉。这只华南虎刚进完食,正在大石头下悠闲地做着美梦,睡得正香的森林之王,怎么也没料到会有人靠近它,它这一吓也非同小可,一跃而爬上五六米高的山崖,慌忙逃走……

    而在扶王山,几千年来,老虎和山民共同相处,也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传说故事。

    从前,在扶王山上,住着一个孤寡老阿婆。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到茅屋外面有老虎的叫声,不一会儿,有人敲门,敲了一次又一次,从声音判断,又不像手敲,而像是用爪子扒。老阿婆知道,那扒门的可能是只老虎,吓得她用被子蒙住头,大气也不敢出。一连三晚都是这样,老阿婆想,难道老虎对我这个骨瘦如柴的老家伙感兴趣?俗话讲:是祸躲不过,难道命中注定要被老虎吃掉吗?第四天,那只老虎又来扒门,老阿婆壮着胆子爬起来,走到门前,借着月光,透过门缝,只见一只吊额金睛的大老虎趴在门外。

    老太婆对着门外大声说:“畜生,要吃我这个老家伙就把头点三下,不吃摇三下!”老虎摇了三下头。

    “畜生,你不吃我,来扒门有什么事吗?如果有事,把头点三下!”接着老虎点了三下头。

    老阿婆把门打开一条缝,这时老虎把一只前爪伸了进来,借着油灯一看,原来老虎的爪子处红肿一片,一根很大的利刺插进了老虎脚底。老阿婆忙找来打鞋底用的钻子针,小心翼翼地把利刺周围的腐肉拔开,然后把一根很长的刺抽出来,伤口用茶叶水消毒后。然后说:“畜生,可以走了。”

    老虎好像听懂了话,对着门内摇头摆尾,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很长一段时间,相安无事。有一天早晨,老阿婆打开房门,突然看到门槛上放着一只野兔子。她猜想:“这饥荒年月的,哪有好心人这样关照我?”

    仔细一看,野兔的颈部有两个好大的洞,像是老虎门牙咬穿的。难道……

    从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在门槛上总能捡到一些山里的野物,有时是一块山羊肉,有时是一个野猪头,有时是一条小鹿腿……

    几年之后,老阿婆病故,安葬在扶王山上离房子不远处的一块山坡上。有打柴的人发现一只大老虎经常趴在老人坟头,久久不肯离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许这些,就是森林之王对扶王山民的“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吧。

    传说总是美好的,扶王山的华南虎也给山民造成过很大损失,有时是家里养的猪被叼去了,有时是耕牛被咬死了,有时是看门狗又失踪了……

    所以,许多山民联合起来,养了很多猎狗,购置打猎用的洋火铳,农闲时节就上山围捕老虎。他们组成上十人的打猎队伍,分工明确,一旦猎狗发现老虎,就在老虎必经的所有路口设埋伏,架好猎枪,然后十几只猎狗冲到老虎盘据之地,叫个不停,大造气氛。一般情况下,老虎要么追逐猎狗,要么主动撤退突围,如果到了埋伏之地,猎人开枪,但中弹机率很低,一是猎枪威力不够,很难击中;二是即使命中了而没击中要害,老虎照样能逃走。所以解放前扶王山的老虎数量可以基本维持平衡。

    我外婆家就在扶王山上,听母亲说,她小时候,有邻居兄弟二人打猎技术特别厉害,他们都是干木工的,哥哥叫大木匠,弟弟叫四木匠。有一回他们一伙猎人围捕一只老虎,正好老虎从大木匠埋伏路口突围出去,大木匠枪法最好,一枪击中老虎要害,老虎带弹又跑了几十米,钻到了一小段悬崖下的岩缝之中,那里相当安全,老虎可攻可守,可是人和猎狗都不好进攻。大木匠寻思:明明击中了要害,难道还没死?

    他下到老虎所在的岩缝的悬崖上面,手紧握着一个很大的杂木蔸根,身子悬空去观望老虎是否已死,哪知这个杂木蔸根部已腐烂,大木匠一个翻身,刚好滚到了老虎所藏的岩缝中,只听见他高声呼救:“哎哟!……”

    等众人下到缝隙,那场景简直惊呆了:老虎已经死亡,可还是盘伏在地,好个虎倒不失威,那带血的嘴巴紧紧地咬住大木匠的膝盖骨,掰都掰不开。大家想尽办法,最后是用木棍撬开的,只见大木匠膝盖部分血肉模糊。众人把他和老虎都抬回家里。听说那老虎有一百多斤,他们把虎骨虎皮等高价售出,买到了一笔可观的银子。可大木匠呢,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加上伤势太重,故久治不愈,用完了售老虎的所有银子,还是没有保住性命。

    老虎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是当时人民的共识,所以,扶王山野生华南虎的命运,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全国所有华南虎族群一样,一同进入了悲剧性的灭亡阶段。而现在,据官方资料介绍: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我们只能在人工饲养的动物园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又使华南虎这一物种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

    宁乡扶王山,几千年来曾演绎着野生华南虎和山民的精彩故事,这些森林之王的故事只能作为扶王山人的美好记忆,永远留在这座大山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不知道野生华南虎今在何处,甚至,也不知道它们是否永远告别了这个几千年来自由生存的广袤世界。

    注:文中华南虎的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图片为作者所摄。感谢!

    作者简介:廖秧坚,龙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宁乡龙田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余年,喜好书画、摄影,在各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编辑:星星尘埃校对:露西关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