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马华的事业春天
何晓没兴趣看落水狗挨揍的事儿,贾家最近没闹幺蛾子挺好,棒梗也仅仅是打架吃亏罢了,要说有别的损失,也纯属妄想。
况且他现在忙着呢。
在铁饭碗还没有被打破的年代,被穿小鞋有可能,但根本不用担心被赶走,除非棒梗犯法了,否则就是他自己不干都不行,扶桑的终身制合同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
更重要的是,有当吃瓜群众的功夫,去做发财梦不香吗?没有哪个正常人会上赶着把有限的精力整日里耗在四合院宅斗的当中。
呃,他现在固然是富二代的身份,但何晓已经发现娄晓娥在遇上傻柱后会被降智的多么严重,而傻柱又自始至终没有从心里放下四合院。为了以防万一,有机会的话,篡在自己手里的钱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机会谁不想飞一下呢?
现在恰好就有个机会,还是傻柱他们创造的。
娄晓娥毕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虽然在特殊时期受到过一些苦难,在香港也经历了残酷的商海厮杀,但显然仍对普通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艰难没多少了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于傻柱,一个连自家妹妹都差点养死,具有好工作还能给自己弄成乞丐的莽汉,跟他聊经济困难?
但问题是马华的经济困难是现实存在的呀。
前边已经说过,马华的家庭条件是个悲剧,轧钢厂又半死不活。如今这位傻柱的忠心徒弟在和冉秋叶的事儿定了之后,他更是在事实上已经处于破产的地步。
偏偏那位兜比脸还干净的主儿显然把智商全点到了厨艺上,又脸皮薄,明知道傻柱和娄晓娥的经济情况不错,也不知道求人。
嗯,何晓当然是从原剧情以及娄晓娥为冉秋叶父母所付医疗费数目上推测出来的,结果证明他的推测不错。
这对何晓就是机会,还有比马华更好的合作对象吗?人家的人品是经过验证的,厨艺也不用担心,能在中后期扛起高端馆子的厨师,厨艺又能差到哪里去?
再说,按照何晓的主意,原剧中的胖子估计都够使。
对了,千万别以为找人干活儿容易哈,否则傻柱根本没机会要挟阎解成夫妇。
如今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但凡有点办法,没有谁想跟私人混的,选择做买卖的人更是不用考虑在邻里之中的名声了,跟后来的社会风气完全不是一回事,虽然转变很快。
何晓自己做生意也不现实,先不提别的,营业执照咋办?
打听到马华今天值班,这家伙说干就干。
傻柱是个粗心的,在何晓表示自己在家太无聊,想再去轧钢厂晃悠一下之后,这位主儿都没问什么,直接领着自家儿子就进了大门,剩下的事情还不好办吗?
“师哥,我,我,何晓。”
对方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脸挺白,如果不是一双很明显比较粗糙的双手,都不像是劳动人民,跟原剧一样,如今是个闷葫芦,何晓叫他的时候愣神了许久才答应。
“你就是何晓?你来找师父的?”
马华知道自家师傅突然有了儿子的事儿,也知道叫何晓,现在看对方过来还挺热心,就是想表示高兴,又不知道怎么表示的那副纠结相让人看着挺纠结。
“不是,我来找你,这会儿忙吗?”
“找我?”
“对,找你,我们找个地方聊聊呗,就算师兄弟之间交流一下感情。”
尽管感觉到有些奇怪,他还是答应了下来,现在的师徒关系尽管已经不像是古代那样如同父子,可也远不是商业化时代可比的。并且因为如今轧钢厂严重开工不足,食堂确实没什么可干的,众人都开始轮班不说,就是值班的人也同样很闲。
不过轧钢厂不愧是重点企业,别的不说,至少地方挺大的,随便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两个人就开始了正题。
“师哥,我们一起做个买卖呗。我想挣点钱,您最近娶了冉老师,想必手头也不宽裕。”
能跟傻柱对脾气的,就不用拐弯抹角,直接说就行。
“做买卖?”
马华吓了一跳,在和冉老师的事儿定了之后,他最近是有些焦头烂额,可做买卖……
自己手里毕竟还有个铁饭碗呐,再说,那是做买卖……
“放心吧,现在没有问题,我还能坑您不成?那不是连我爸爸一块坑了,而且按照我的想法来,您只要晚上辛苦一下就行了,也不用您辞职,不顶班的时候以及晚上去盯着就行了,增加收入不说,还能让冉老师有一份事情干。”
说着他就把自己的想法描述了一下。
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某功夫和某小吃的混合体而已,都是弄好的半成品,确实不用专业厨师老在现场盯着,反而更需要冉秋叶那种细心的主儿。需要的本钱还不高,何晓现在兜里的钱就够。
完美!
对于上述两个快餐,都谈不上用脑子,何晓上辈子都快吃吐了,只要不要求百分百复制,为专业人士提供思路肯定够。
也不需要百分百复制呐。
哈哈,幸亏自己如今是富二代,否则仅仅是看似不多的原始资金就足够令人头疼的,正在阐述商业计划的何晓忍不住会心一笑,让马华顿时紧张起来。
自家的小师弟别是有病吧?这可得跟师傅说,所以他也忘了纠结时下做生意会有啥名声的事儿了。
虽然纠结也没用
总得能活的下去聊别的才有意义,马华在不值班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做苦力了。
但不管过程是什么样的吧,双方也算是就此达成一致,除了对持股比例争执了一番。
唔,不是说都想绝对掌控哈。
何晓想的是他对这个饭馆仅仅是投钱,能投入的精力必然不多,能拿几成分红就行,图的是长久合作。甚至马华需要投入的钱都可以算他先借自己的,以后从分红中扣。
马华却认为本钱和创意全是人家小师弟的,自己仅仅是出个劳动力,就只值个工钱,实在没脸拿分红。
如果不是经济情况太紧张,帮忙而已,还跟师傅家要工钱,他马华丢不起那人。
双方为此僵持了一天,最后还是冉秋叶会办事,她找到何晓表示。
“何晓,你家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你如果还要这样的话,我和马华真的没脸参与,这样吧,你占七成,我家占三成,我家的本钱和上次你妈妈借的医疗费都从分红当中扣,我和马华平时干活儿也算工钱,就这样了,如果占的便宜再多,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干了。”
一锤定音,而且因为何晓未成年办不了执照,只能用马华的名字这事儿,人家还特意弄了个协议。
剩下的事儿就是开张呗。
大栅栏,传统的商业繁华地方,如今的境况同样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不过周围毕竟底蕴深厚,已经开始复苏了,想必应该是个不错的起始之地。
遗憾的是眼下只能租房,让何晓的雄心壮志多少打了折扣,也让马华松了口气。
按他们原来的设想仍然太占师弟的便宜,现在就挺好,算是被师弟拉一把,可因为成本的降低,他和冉秋叶也不能被说是吃白饭的。
“呵呵,赶快一起收拾吧,人不大,心思还挺重。”
当老师的好像都天然懂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