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神剑乱盛世
繁体版

第三章 新生

    貂蝉辞别张辽后,出城直奔南方而去,大约一刻钟,来到一座古庙,这古庙坐落在京都南侧一山丘之上,原是烽火台,由于汉帝一统天下后再无战争,这里便不再设防,久而久之便开始荒废,后来山下村民自发出力将其修缮改造成庙宇,虽是庙宇,村民却没有设立神佛,而是闲暇时间来这里祭拜已逝古人,以此来慰藉悼念之情。

    此时这里并无人祭祀,庙门也紧紧关闭着,貂蝉来到后,推开庙门进入庙中。

    庙中设施虽然简陋,但却非常干净整洁,一切摆设都井井有条,甚至连一丝灰尘都看不到。

    见貂蝉推门进来,陈放走向前,问道:怎么样?

    貂蝉回道:拿到了,先生久等了吧。

    “没有。张辽怎么说?”陈放走到貂蝉身后,将庙门轻轻关闭,然后往放着板凳的方向走去,一边问道。

    貂蝉也跟在陈放后面,找了一板凳坐下,说道:见过了,如你所言,他解甲归田后隐于民间,现在以铸剑为生。

    陈放问道:那剑呢?

    貂蝉将剑递于陈放,说道:带回来了,但是我看此剑如凡品没有什么两样。说完,顿了顿,又说道:况且我去找张辽,张辽把此剑随意丢弃在一旁毫不关心,我看剑上的灰尘没十年积累到不了那么厚。是不是搞错了?

    陈放接过剑,看了看剑鞘,解释道:一定是张辽怕被人惦记,故意将它和其他凡剑混在一起,好让世人辨不清。

    貂蝉问道:这剑当真能孕养人的残魂?

    陈放说道:小姐有所不知,当年中原盛传有八剑名闻于世,其中‘青钢’、‘倚天’在曹操手中,孙权虽有六剑,却只有‘百里’、‘辟邪’能入名剑之列,其余不值一提,而剩余四剑,一是刘备的‘雌雄双股剑’,一是汉太尉王允的星渊,一是赤影,还有就是小姐的无空剑。

    貂蝉惊讶道:这剑外状平平,怎么配得上名剑二字?

    陈放将剑还于貂蝉,说道:小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空剑乃天外之剑,相传当年铸成此剑的铁灵大师是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因见到太多杀伐,晚年开始忏悔,从此不再铸剑。可是有一日有人带来天外玄铁,让他再铸造一柄剑。铁灵大师铸剑无数,却从未见到如此纯度的材料,于是便答应了此人。

    此时,外边逐渐下起小雨,偶有清风吹起,落叶随之而舞。

    陈放看了眼窗外,接着说道:可是大师将玄铁熔炼后,却始终无法将其铸造成形。就这样过了很久,大师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行。

    貂蝉安静的听着陈放讲述无空剑的故事,这故事从来没人对她提起,她也不知道从父亲那得来的无空剑竟有这般故事。

    陈放接着说道:直到那天,铁灵大师八岁的小儿子学着他的模样铸剑,因为并没有任何铸剑基础,所以制作的剑体很是简陋,像是一般学徒的劣质作品。铁灵大师却看着这失败品陷入了沉思。

    这时貂蝉问道:铁灵大师为什么陷入沉思?

    陈放等貂蝉说完,说道:因为铁灵大师明白了,之前一直无法将玄铁铸造成剑,是因为自己已经放弃了杀心,没有了杀心,又怎么铸造出切玉断金的杀人利器。可毕竟自己是闻名天下的铸剑师,一生光辉无数,怎能容忍生涯末端留下污点呢,况且早已应允别人,如果失信于人,那对于铁灵大师来说比死更痛苦。他就这样在熔炉旁待了一夜,第二天天明时,他将玄铁倒入此前小儿子用过的模具,玄铁很快凝聚成形。

    貂蝉叹道:铁灵大师最终还是无法辜负于人。

    陈放说道:不错,铁灵大师一生忠义,又怎肯辜负他人。可当那人来取剑时,却发现了异样。剑很钝,钝到斩不断朽木。这人便问铁灵大师为何会这样。铁灵大师没有回答此人,而是说了句杀孽无数,以仁化之。之后铁灵大师便就此圆寂。

    貂蝉听到这里,脱口说道:剑本是伤人凶器,古时荆轲刺秦王便是用剑,虽被后人称作忠义之辈,却是因为荆轲之故,剑又何来仁义之说呢?

    陈放说道:不错,剑是凶器,但是人却有仁的思想,仁,善也,有亲德、亲义之意,古人以仁者兼爱为道,兼爱,以天下为己,爱之所爱。当剑者心怀仁意,那手中的剑也便有了仁意。

    貂蝉说道:剑始终是剑,即便剑者不想伤人,可它的锋利还是能轻易划破人的身躯,除非是木剑。

    陈放回道:木剑倘若持在气力蛮勇之人手中,一样伤人。

    “那为什么铁灵大师铸造的剑如此之钝呢?”貂蝉似乎想到了关键之处,于是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陈放道:这便是无空剑。剑者怀仁,再锋利的剑也不会伤人,剑者怀有杀意,即便手持木枝亦能伤人。而无空剑便是如此,倘若手持之人怀有仁意,它便是吹发即断的利剑,持在普通人手中,就是一柄普通的剑,可是若是剑者怀有杀意,那无空剑便如废铁一般。

    貂蝉道:怪不得我以前经常用此剑断开青石,却不能伤我半分,那时候还一直疑惑,我去问我父亲,我父亲说这就是剑的心。

    陈放说道:不错,无空剑怀有铁灵大师的仁意,自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剑心。

    貂蝉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是不太明白先生所说。

    陈放见貂蝉还在疑惑,说道:小姐可以拿此剑刺我。

    貂蝉闻言连忙说道:先生莫开玩笑,我哪敢刺你。

    陈放说道:你且试试。

    貂蝉不再推辞,站立起来,拔剑出鞘。此时她又仔细看了一遍这柄剑的本身,剑刃并不锋利,她曾见过很多次这柄剑,也见过很多类似这样的剑,那是在沙场之上,因为剑刃很钝,钝的像未开锋一样,倘若这也能杀人,那京都宣华街边王婆卖的豆腐也能杀人了。

    可是她又亲手拿这样钝的剑斩开过府中很多青石木板。她一直很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今日总算有人解惑了。

    只见无空剑如废铁一般抵在陈放胸口,再难刺进半分,貂蝉见状,收剑准备装入剑鞘,但止住了动作,左手将剑鞘放在板凳上边后,轻轻抚摸剑刃,玉手顷刻便被鲜血染红。貂蝉是习武之人,故而并未慌乱,将剑也放在板凳之上,准备止血。

    陈放见貂蝉玉手受损,连忙从袖中掏出一手帕递向貂蝉,貂蝉接过。

    陈放叹道:你虽是女儿身,却喜爱刀剑,毫无女子气态,如今已是太平盛世,这样可不好。

    貂蝉用手帕包住受伤手指后,将剑收入剑鞘,疑问道:以前无空剑便不会划破手指,现在怎么不一样了呢?

    先生叹道:可能是沾惹了太多杀气。

    貂蝉恍然大悟道:不错,此剑自从我交予奉先手中后,便一直随奉先征战沙场。

    先生道:那便是了。

    貂蝉见外边的雨还没有停,一时还不能离开,便又问道:那赤影呢?为何我从未听人提起在何人手中。

    先生道:赤影便在帝鸿手中,只是当年帝鸿突然消失,此剑也随之消失,所以世人很少再谈论此剑。

    貂蝉道:帝鸿?

    先生说道:你知道此人?

    貂蝉说道:岂会不闻,当年曹操兵败袁绍于官渡,便是此人奇袭乌巢之功。那乌巢可是有袁绍百名上将镇守,可是一夜之间就被帝鸿一人一骑攻破,在当时可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先生道:不错,正是此人。此人祖先原是轩辕部......

    时间就在两人的交谈中不知不觉流逝。

    两人见窗外的雨已停,便离开古庙前往京都寻一客栈投宿。

    另一边张辽见雨停了,起身对儿子说道:走吧,你母亲听人说今日你回来很开心,非要出门去集市买菜割肉,现在估计饭也做的差不多了。

    张虎应和一声,准备动身。

    张辽道:虎儿,把兵器放在这里吧,你母亲乃柔弱女子,见不得利器。

    张虎闻言,说道:不是父亲提醒,我险些忘了。说罢,把剑放在店铺一侧。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黯黑,张辽父子一边交谈一边赶路,张辽很疑惑不知何人假传自己生病诓骗儿子回来。但他并没有将疑惑表达出来,而是不时应和着儿子讲起他在闯荡学艺的趣事。

    一炷香的功夫,二人已到家门口,进门之前,张辽顿住,对儿子轻声说道:虎儿,当初你母亲说你资质愚钝,不让我传授你武艺,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能明白,不要再生你母亲的气了。

    张虎闻言,顿生愧疚之心,道:父亲放心,孩儿外出三年,已经明了母亲的苦心。

    张辽说道:那便好。说完,推开大门进入院中。

    院子很简陋,只有三间平房和一口水井,另外种着一些蔬菜和瓜果。院墙上爬满藤蔓,枝繁茂叶的遮蔽了整个房间一面。

    张辽进来后发现院中极为安静,屋内也是一片昏暗,张辽喊了几声,没人应话,心下疑惑,此时天色已黑,且出门之前已告知妻子自己去接儿子回家,怎么会不见人?

    张虎说道:父亲,母亲她不在家吗?

    张辽并未搭话,而是径直走进厨房,厨房内铁锅正炖着鸡汤,香味四散,张辽掀开锅盖,信手舀了一口汤,很是鲜美,显然是人精心烹饪而成。

    另一边张虎则是轻车熟路走进客厅,将油灯点燃。喊道:父亲快来看。

    张辽闻言,急忙赶去客厅,只见桌上摆满饭菜,非常丰盛。

    张虎说道:这么晚了,母亲能去哪里。

    张辽道:也许是刘婶家有事,你母亲去帮忙了,你刚回来,暂且歇息,我去接你母亲回来。

    张虎说道:孩儿跟你一起去。

    张辽摆手拒绝了儿子,然后转身走出客厅。

    这时院门被人推开,是一身穿布衣的瘦弱女子,张辽定睛一看,是妻子。张辽连忙迎上去,说道:亦儿,你去哪里了?

    妻子将手中提的酒壶递给张辽,说道:我做完饭菜等你父子二人回来,见到家中已经没酒了,便去镇上打了三两竹叶…

    话未说完,见到从站在客厅门前的张虎,柔声道:你回来了?

    张虎回道:母亲,我回来了。

    张母说道:回来就好。

    此时虽以天黑,但张虎却是修武之人,所以能轻易看清一丈之外的母亲,见母亲这些年多了许多白发,不由地黯然神伤,不再回话,此时他愧疚万分,不知该说些什么。

    八岁那年,张虎听到村中人谈论自己父亲以前是将军大侠,便满怀憧憬恳求他父亲教授武艺,此事被他母亲知道后却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说他资质愚钝,做不了习武之人。从那以后,一直到十五岁,张虎只能抱着私塾的书籍度日,但张虎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选择离家出走,自寻良师,以证明给母亲看,自己是将军之子,不是资质愚钝之人。

    这一走,便走了三年,三年时间,他从京都走到东海郡,从东海郡走到益州郡,只为习得一身武艺。

    而张母也在家等了三年,哭了三年。

    她原先是江南大户许家的小姐,单名一个亦,因家教甚严,她又天生叛逆,所以经常惹些是非,那天闲来无事,和丫鬟一起爬墙逃出了许府,在集市上肆意游玩。恰巧张辽也在此地驻军,因军中无事,他也和军中好友出来散步,两人就这样见面了,当时张辽并未在意迎面走来的许亦,两人碰撞后,谁也不愿退步。后来经过张辽的好友调节,以张辽设酒赔罪结束了这场吵闹,但两人就此互相倾心,张辽更是上门提亲,许父应允后,两人结为连理。

    跟随张辽以后,一直风餐露宿,但她并不在乎。许亦觉得在自己爱的人身边,再多的苦也值得。可能是她从小叛逆不愿受家教的约束,她有时觉得对张虎太过苛刻,不应该这样管教他,可每每想到死在沙场上的大儿子张龙,内心便充满了痛楚和愧恨,她觉得是她害死了张龙,她若执意将儿子留在身旁,那儿子也会像隔壁王屠户儿子一样找份闲差做营生,然后娶妻生子,平凡度过一生,只因他父亲是曹魏大将,这一切便成了奢侈。

    那天清晨,她送儿子出门,她知道儿子就要上战场了。父亲是英雄,儿子又怎么可以做狗熊呢。这句话是儿子对她说的,她记得很清楚。

    得知儿子战死江都,她悲痛欲绝,她要张辽将她休掉,自己一人回到江南故里孤独终老。

    可是张辽执意不肯,甚至答应她辞去爵位,将帅印交还,此生再不用武。

    后来,二人来到王家村隐居,但这里离京都太近了,近到京都稍有风吹草动便封禁这里,她让张辽搬到更远的地方,张辽却告诉她说,他背负着重任,这份重任比生命还重要。

    她没有问张辽,张辽也没有给她说。但是她明白,丈夫不说有不说的道理。

    第二年,便有了张虎,就这样她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直到那天,王婶告诉她,张虎偷偷跟人学习武术。

    “别站着了,饭菜都凉了,先进屋吃饭吧。”张辽见二人都站着不再说话,便出口说道。

    吃饭间,张辽关心道: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许亦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说道:出门前还是阴天,等我到了镇上,下起了雨,避雨耽搁了些许时间。

    张辽关心道:辛苦你了,你本来身子就弱,还要走这么远的路。

    许亦说道:高兴嘛。对了,虎儿为什么今天会回来?

    张虎听到母亲说自己的事儿,想起当年自己赌气离家出走,让母亲白白为自己担心三年,一时忍不住,哭了出来。许亦连忙安慰他,张虎哭了一会,然后伸手把眼泪擦干净,对许亦说道:孩儿不孝,让母亲为我操心,今后孩儿哪也不去了,就留在母亲身边尽孝。

    张辽听到儿子这般话,一口将杯中的酒饮尽,高兴地说道:对,明日我也把打铁铺变卖了,咱们一家人另择新地居住,重新开始。

    许亦见丈夫这样讲,很是吃惊,张辽则告诉她任务完成了,从此再也不用守在这里了。许亦很高兴,非要喝一杯,张辽劝阻不了,就给她倒了半杯。

    此时许亦脸蛋通红,惹人爱怜,她本是标准的江南美人,虽然这些年被柴米油盐遮去了风华,但骨子里温柔典雅是遮不住的。张辽见妻子醉了,就搀扶着她进了卧室,服侍她睡好后,出来和儿子继续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