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段落
繁体版

第十四章

    创新法铁蛋成绩受嘉奖

    支春种官兵助农战冰田

    贺雷传承了父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倔强的基因。加之他的头脑特别灵光,又能吃苦,军训技术要领学得快,老兵教一次,他都记住了。因他的动作要领标准、规范,班长常要他作示范。他趴在冰冷潮湿的地上练习瞄准,衣服磨破了,胳膊肿了,从无怨言,从不打退堂鼓。面对单调乏味的军训,艰苦的生活,他的思想也曾动摇过,彷徨过。但是,为了理想,为了爱情,为了父母的渴望,他顿感信心十足,力气倍增,随之所有的困难和艰苦,也无所谓了。一天,他收到心上人的来信,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颤抖着双手打开信:

    “贺雷哥!

    自从你走后,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盼你,念你,担心你!

    听人说,新兵训练很严格。我猜想训练一定还很苦!艰苦的环境,最能锻炼人,考验人。这是从一个老百姓,转变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最关键的一步。它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经过痛苦的煎熬,锻炼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解放军战士。这是多么的伟大啊!我希望你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住,勇敢地闯过这道关,将来的天会更蓝,地会更广阔。

    现在,学校上课很正常。你走后又开几门新课,学习任务很重。也不知怎的,每当我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儿,心里只要想到你,顿觉有使不完的劲,像有股力量在驱使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奋进……”

    有人说爱人是核动力,她能使人瞬间爆发出极大的力量。当你身处逆境时,心里装着她,她能给你力量,给你勇气,给你智慧,给你战胜困难的信心。我赞同这说法,因我亲身体会到了。

    还有件事,不得不告诉你,你走后不久,在正月十六吧,李忠河带领一帮人突然闯进贺村,把爸爸抓走了。乡亲们为了保护爸爸,全村的老少爷们英勇抗争,大章叔受了伤。你别担心,队长把大章叔及时送进卫生院治疗,目前大叔的伤已经痊愈出院。现在爸爸还没放回,全村人正在设法营救……

    贺雷有白小川作精神动力,各方面进步很快。紧急集合他多次落后,找出落后的原因在打背包上。现行打背包法太复杂,反复掏捆既繁琐费时间又容易出错,一旦出差错,就得重新再来。贺雷想寻求一个简单的,快捷的,适应实战的打背包法。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摸索出简易快捷的新打背包法。这种新方法比老方法节省一半时间。新打法把背包带的一头,先挽个和背包稍长些的套,把套固定死,保证每次打背包重复使用;剩余的背包带绕好,用背包带末端系住绕好的背包带,打背包时,把套往叠好的被子上一放,纵向把另一头的背包带绕过被子,从套中拉出,横向在被子上绕三道,系牢即成。用新方法打的背包,正面和老方法打出来的一模一样。新方法关键的一点,可以边走路边打背包,节省了大部分时间。贺雷用创新法,每次紧急集合他是全连第一名,这使许多战友感到奇怪。一天,班长王海涛发现贺雷的秘密,经他一番研究后,认为这方法很不赖,请教贺雷他先学会新法。王班长夸贺雷一番,鼓励他好好干,为部队琢磨出更多更好的新方法,让战友少吃苦,少费功夫,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王海涛学会新法后,每次紧急集合动作很快,可班里其他同志仍落后。王海涛决定在全班试用新法。随着新法的应用,以及动作日臻熟练,全班紧急集合用时大大缩短,每次集合居全连第一名。王海涛班的变化,连长和排长都很纳闷,以前数不着他们啊,怎现在进步这么快,每次他班最先齐刷刷地先于他人到齐。

    王海涛班的变化,排长朱连山心里更犯嘀咕,是不是他们耍什么花招,藏什么猫腻?朱连山联想到以往带过的兵为应付紧急集合,能出成绩受表扬,晚上不脱衣服睡觉,打好背包准备着。是不是他们也……朱连山不敢往下想,决定揭开这个秘密。

    一天晚上,朱连山先得知要紧急集合,他先埋伏在室外观察情况。哨声响起,只见王海涛班的战士一跃而起,个个麻利得像猴子,迅速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挎好武器装备,没见打背包,一个个抱着被子跑出去。朱连山心里很纳闷,他跟在一个战士身后,紧赶慢赶来到集合点,再看王海涛班个个战士的背包打得整齐标准。用手摸了摸,拍了两下,没发现可疑之处,他的心里越发感到奇怪。原来,新打背包法熟练后,可以一边走路一边打背包。紧急集合结束,朱连山叫住王海涛,拿过他的背包仔细研究一番,发现了奥秘。老方法打成的背包,正反面一个样,而用新法打成的,从正面看和老方法打的没两样,可紧贴背部的那面有大差异,相对简单得多,一根纵穿背包的主带子,三道作横向缠绕,终端牢牢地系在右下角。朱连山看了又看,试了又试,一样的牢固,一样的实用,一样的美观。

    “是谁想出来的?”朱连山问。

    “是贺雷琢磨的。”王海涛说。

    朱连山用一双惊奇的目光望了望一旁默不作声的贺雷,心里喜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早饭后,朱连山派人把贺雷和王海涛叫到办公室。贺雷不知发生何事儿,心里忐忑不安。王海涛也是一头雾水。

    贺雷跟在王班长后面一前一后走进朱连山的办公室,只见朱连山弯腰撅屁股手里拿着背包带正打背包。见他额头油光光的,想必他已捣鼓的时间不短了。朱连山停住手说:

    “你们快看看,这路数对不对?看似简单,学起来还真有些麻烦哩!”

    王海涛拿起背包,反过来正过去审看,惊呼道:

    “哎呀!排长唉,你绕错方向了!再说你弄得像块发糕,跑不多远还不散架啊!”

    “你家的发糕是这个样子!没经师傅教,看一眼产品,能整这样已经蛮不错了。”朱连山笑眯眯地说。

    “我直言不讳,实话实说,排长咋就急了?”王海涛开玩笑说。

    朱连山让贺雷教他打好背包,他又反复练习几遍,端详会儿说:

    “真不孬!既简单,又省时间。好,好!”

    “此法打背包,路数不能错,拉带的手要用力,劲要使匀,谨防缓劲,否则打的背包似发糕。”贺雷说。

    “这种打法能比老法快多少?”朱连山问。

    “大概能快一半。”王海涛嘴快,抢先答道。他见朱连山满脸问号,又说道:“真的,比赛过的,发挥正常还能更快些!”

    朱连山半信半疑,他说:

    “要不咱找个高手比比?”

    王海涛知朱连山打背包功夫不浅,就说道:

    “还找啥高手哇,谁不知排长是全营有名的打背包快手啊,谁再高还能高过你呀!”王海涛说。

    “那好吧。你们谁出战都行,我去找其他排的人来,好做个……”

    未等朱连山把话说完,王海涛抢过话头说:

    “让其他排的人来,那可不行!这新法可不能传出去,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噢!你这也太自私了。如果是好法子,将来还要在全团和全师,甚至是全军推广呢!现在咱连还没认可,就捂着盖着当宝贝似的,真是小家子气!”

    “现在还是摸索阶段,传出去我怕人笑话,这怎算是小家子气呢!”王海涛不服气地说。

    “那好,不找就不找。我一对二,你们谁先上都行,输了可不准耍赖啊!”

    “以为人送你绰号‘快手朱’我们就怕你吗?有了秘密武器,我们谁也不怕。”

    “别猖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王海涛凑到贺雷耳边说:

    “千万别被他那憨态所迷惑,他虽肥胖,但打起背包麻利着哩!千万别大意,沉着应战,你决不能输给这个老狐狸,这关系到新法命运的大问题!”

    王海涛的一番话,使贺雷心里越发紧张,自信也丢了一多半。他对王海涛说:

    “班长,还是你先上吧,我心里跳得厉害。”

    “我才学会几天啊,还是你先上,正常发挥,打败他你有把握。”

    贺雷做几个深呼吸,稳稳情绪。他在想,和排长这样的高手比赛,只能胜不能败。这场比赛的胜败,直接关系到新法的荣誉和命运。此刻,他仿佛看到白小川在望着他,听见她在说你一定能行,一定能胜利。想起心上人,贺雷有了取胜的强烈欲望和必胜的信心。他看了看屋内说:

    “这地方太小耍不开,不如去班里比去,那里场地宽阔好让排长输得心服口服。”

    “中。咱去那里,别到时拉不出屎怨茅坑。”朱连山说。

    “那里人多,地方宽敞,排长输了,众人都是见证,不好赖账。”王海涛说。

    朱连山心里琢磨,不如让全排的战士都过来一起看比赛,一来教育大家。二来对新方法也有所了解。三来见证此法好处,在全排实施推广容易接受。如果贺雷能战胜我,这对全排战士起到很好的说服教育,强似王婆卖瓜;万一贺雷败了,说明新法还需要近一步完善改进,随即召开讨论会,使新法完美起来!朱连山拿定主意,命令全排集合。

    全排战士很快集合齐,当大家弄明白是观看排长与新兵比赛打背包后,大都认为贺雷是孔夫子搬家,少不了书(输)。

    有的说:这新兵牛哄哄的,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还有的说:贺雷是老太太跑步,精神可嘉。

    还有的说:这小子不错,干事业就要敢于不畏强手,有股闯劲才行……

    贺雷见周围的人大都向他投来怀疑的目光,他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一定沉住气,正常发挥,拿出最好的水平。他心里想着,脑海里把整个动作要领从头到尾温习一遍。

    王海涛领着全班战士为贺雷鼓劲加油,他们希望贺雷能取胜。平常他们班里常比赛的,每次都是新法占绝对优势。可这次的对手毕竟是得过冠军的,大家公认的快手啊!贺雷还能取胜吗?他们心里也为贺雷捏把汗。

    “既然是比赛,就要正规,要有裁判,三打两胜制,这才保证公道。”王海涛提议说。

    大伙都赞同王海涛的提议。朱连山也认为这更有利于做思想工作,他让推选两个战士当裁判。

    准备就绪,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第一回合,朱连山叠被子比贺雷动作快,他已开始打背包了,贺雷才叠好被子。他打好一角,贺雷才拿起背包带,总是比他慢一拍。围观的人大声呼喊为双方加油。王海涛和他的战士,心都提到嗓子眼里。几个老兵见贺雷开局就落后,认为这局贺雷必败无疑。

    朱连山快要打好背包,只见贺雷抱起被子,唰唰绕三道,余下的背包带在背包的一角系牢,稍加整理,大功告成。贺雷变戏法似的先于朱连山打好背包,人们惊呆了,几个老兵半张着嘴合不拢来。甚至贺雷班里的战友也从没见过贺雷的动作如此之快,这么干脆利落。

    朱连山在大伙的一片喝彩声中也结束战斗。裁判宣布,第一回合贺雷比朱连山快十八秒。

    “乖乖!真快啊!简直不像人打的。”一个小战士的话,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裁判宣布第二局开始……结果,贺雷又比朱连山快二十一秒。第三局,贺雷想给朱连山面子,怕他连输三局影响首长的威信,就边打背包边拿眼睛瞟着他的进程,结果两人打个平手。

    贺雷以两胜一平的战绩结速比赛。老兵个个瞪着惊奇的眼睛,心里在琢磨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兵。朱连山额头上冒着热气,脸红红的,显然是用尽浑身解数。此刻,他一个大排长输给一个新兵蛋子,也不觉得难为情,咧着大嘴在笑!

    “怎么样?还有谁不服,可以试试吗!哈哈…七班长,你来吧。”朱连山显得很神气地指挥着,好像他是胜利者似的。

    七班长见排长点他的将,急忙说:

    “服气,我服气。我还没搞明白贺雷是咋打的背包呢。”

    没人敢比试,朱连山令王海涛率领全班战士给大家表演打背包,还是那两位当裁判。全班战士表演三次,平均用时一分钟左右。

    朱连山总结讲评说:

    “这个新打法的效果如何,不用我再说啥,大家已经看到了。此种打背包法的发明者是贺雷同志。王海涛班为啥每次紧急集合,屡屡拿全连第一,全靠这秘密武器。我决定在全排推广试用新方法。今天,我们排就不去训练,先分班讨论新法的优缺点,谁有什么看法,或更好的方法都可以提出来,畅所欲言。讨论总结后,由贺雷负责教会每个同志新法打背包。希望同志们认真地学,反复地练,直至熟练为止。”

    何连长想缓解一下战士们军事训练中的紧张情绪,决定搞一次支农活动,使新兵体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沈指导员在动员时说:这次支农,虽是一次普通的活动,但它表现的是政治,是思想觉悟,是每个人的世界观改造得如何,是灵魂深处的表现。

    听了指导员的动员,战士们很重视这次支农活动,个个心里憋着股劲。早饭后,一百多名战士排着队,浩浩荡荡地来到早已联系好的地块,任务是整理水稻田。这活又脏又累又冷,以往,生产队派谁干这活,要多加工分。生产队长邱韶仁老汉见部队来支农,乐得他满脸的核桃纹舒展许多,心想,今年水田整理的活甭愁派不下工了。邱老汉亲自带人运来工具,早早在地头候着。

    俗话说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当地老乡辈辈相传的种田习惯,收了秋,犁好地或不犁地,先往田里灌满水浸着大田,为明春春稻插秧好整地。冬天,田野白茫茫,碧波涟漪,遥遥望去没经验的北方人误认为是汪洋湖泊。

    贺雷站在田埂上,望着冒寒气的水田心里直发毛。见周围的人陆续下到水里,他也挽了挽裤腿,顺手拿把铁锹跳进水里。可他刚下到水田,马上又蹦到田埂上。原来经过一冬冰水浸泡的稻田,水刺骨凉,贺雷实在受不住冰凉。

    南方的战士无所畏惧,不动声色相继下到田里干起活来。他们在家干惯水田里的活,在泥水里劳作如履平地。北方兵看着南方兵潇洒自如的动作,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们不能在政治上轻易服输,也学着南方兵的样子下到水田,咬牙坚持着。战士们那热脚、热腿、热身子一下子下到冰水里,确实难以承受,特别是刚下到水里那几分钟,冰得脚腿生疼,皮肤似刀子割,小虫拱,直想把脚腿抬离水面。小泥块用脚踩,大些的用铣杵用镐刨,战士们听指挥排成横队拉网式劳作,不放过一块土坷垃。远远望去,只见一排排的战士,每人两条腿交替离开水面,好像在跳“天鹅湖”好看极了。俗话说,火车不是推的,胖子不是打肿脸充的。南方兵水田劳作是行家,北方兵不适“水战”。别说让北方兵在泥水里劳作,让他们空手站在水田里,也立不稳当。不少的北方兵下到水里不久,搞得浑身是泥水。结果,南方兵没少干活,身上没泥水,反而没得到表扬;北方兵干活仨不顶南方兵一个,可凭那泥猴样落个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名声。气得南方兵直骂北方兵鬼精,耍滑头,不干活就会往身上抹泥巴评先进。

    邱韶仁老汉向战士讲明任务,分了工具就走了,一晌午没见他再露面。收工时,许多战士的脸上,身上溅不少泥水。有的泥水干了,结着块块泥茄,留下一块块干泥巴印子。还有几个北方兵不小心一屁股蹾进泥里,弄得浑身上下全是泥水,像个泥猴子似的。

    一天中午,何连长让通信员把贺雷叫到连部。贺雷见连首长和各排长都在,猜不透连长叫他何事儿,心里不由得阵阵紧张。只听何连长说:

    “好你个新兵蛋子,竟敢改变我军的老传统,你胆子不小啊!”

    贺雷听连长说出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吓一大跳。见连长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他愣在那不敢妄动以为真捅了啥漏子。猛然间,他瞥见朱连山咧着大嘴冲他笑,他似乎意识到连长和他开玩笑,要不然真捅漏子朱连山的脸早“阴天”了。

    “连长!借给我一百个胆,也不敢改老传统啊。”贺雷调皮地说。

    “还说不敢,从战争年代沿用至今的打背包法,让你用新方法给代替了,还要咋敢啊!”顿了顿,何大年又说:“我看改得好!不破不立,革新就是进步,该换换招式了。明天咱们连抽出一整天时间,由贺雷当总教员,把王海涛全班人分到各个排作示范,全连的战士干部都要学会新法,以后我们连废除老方法,启用新方法打背包。我们干部现在就向贺雷学习新方法,自己整明白了也好做战士的工作。各排要认真讨论,总结新方法的优缺点,近一步加以完善,然后由文书和贺雷同志负责收集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营首长,争取得到各级首长对新法的认可支持和推广。到时候,咱新兵连也光荣光荣。”

    其他首长除朱连山外,都不甚清楚新方法。听连长拍了板,随即个个表示同意。何连长要贺雷为首长们表演,然后教会每个人。

    朱连山说:

    “咱是不是先给新方法暂定个名子,以后别乱叫了。”

    何连长赞同,要大家发表意见起名字。

    有的提议说:

    “此法贺雷发明的,叫贺雷打背包法吧。”

    有的说:

    “以个人名字定名不妥,不如突出它的特点,叫闪电打背包法吧。”

    有的说:

    “要突出新潮,不如叫革命创新打背包法,这样有政治意义。”

    一直默默不语的沈指导员望何连长一眼提议说:

    “我看不如暂定为快速打背包法,这样更切合实际。”

    “好!快速打背包法,这名不错,叫着爽口。既突出新方法的特点,又能吸引人的好奇心,驱使其主动想认识它,主动去学习它。”

    贺雷听着大家对新方法的议论,心里美滋滋的。创新得到连首长的认可,他高兴得控制不住情感,当晚拿起笔,向白小川倾吐取得成绩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