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观
繁体版

第一章 仙路缥缈百年难觅 一

    一寸舌为安国剑,

    五言诗作上天梯。

    青云有路终须到,

    仙榜无名誓不归。

    徐长生还未到玄心观门口时,路上的道人便多了起来,高矮胖瘦各式各样的都有。不过多是三五成群走在一起,如他这般孤单一人的却是少见。想来三年一次京中大会,各地道观,来的少则三五人,多则八九人,都想见识一下京城繁华。

    这其中也有不少红色道袍,那些个道长看起来一个个仙风道骨,满面威严。不过大多都是和他一样穿着蓝色的道袍。大家见了面,都是稽首行个礼,少有交谈。只有相互熟悉的道人,见面后开心的聚在一起,年长的道人相互说着话,岁数小点的则是一脸好奇的东张西望。

    徐长生年纪又轻,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大会,也没有熟识之人,一路没有停留就到了玄心观门口。

    “道友,可有请柬,你师长呢?”,门口一个接待的中年道士见徐长生过来,稽首问道。

    “我一人来参会”,徐长生从怀中拿出请柬递了过去,想了想又把度牒也拿给了他。

    “清。。。”,中年道士翻开度牒,刚念了一个字也愣住了。他听静义师伯说过,兴许会有一位辈分高绝的长辈过来,让他们好生接待,只是没想到徐长生如此年轻。

    刚想行晚辈礼,又想起师伯的吩咐,便给门口另外一个接待的道士耳语了几句,转头对徐长生低声说道,“大有见过师叔祖,您。。且随我来,师伯吩咐过,你来了直接去师祖那里”。说罢又将请柬和度牒恭敬的还给了徐长生。

    徐长生跟着大有一路进了观内,足足一顿饭的功夫才到了大殿。徐长生也是心中感叹,他那混元观,都没人家柴房大。虽然玄心观没有法觉寺大,可处处显的清雅秀丽,就好似走在园林中一般,让人心旷神怡。大有憋了一肚子话,但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便一路介绍观内的布置结构。

    “静义师叔”,大有总算在大殿门口见到了负责组织大会的静义,赶忙上前说道,“清虚师叔祖来了”。

    静义看起来比静真要年轻些,面容清瘦,双眼狭长。他见了徐长生也是略为愣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正常,躬身行了一礼,“静义见过师叔”。说完竟然掀起前襟,要行叩拜之礼。

    “不需如此”,徐长生赶忙扶住他,“今日也不是祭拜大典。”

    “平阳师叔祖仙游的消息,我们也是上个月才得知的,没有亲自去吊唁,已是失了礼节”,静义接着说道,“师傅在丹室中修炼,交代了等您来了,就请你过去”。

    “师叔请随我来”,静义抬了抬手,又对着大有说道,“大有,你去准备点茶水送过来。”

    静义一路引着徐长生到了丹室门口,轻声说道,“师傅,清虚师叔来了”。

    “清虚师弟,进屋说话”,清松道长打开门,微笑着说道,“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还是十多年前呢。”

    清松道长身形矍铄,须发皆白,配上一身白色的道袍,就好似图画里的神仙一般。虽说已八十有六,但脸上却没有一丝皱纹。

    “师兄什么时候到混元观的,我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徐长生随清松道长进了屋,在蒲团是坐下后说道。

    “你当然不记得,那时你还在襁褓之中呢”,清松道长笑着说道,“平阳师叔抱着你去鹭洲府的道观衙门办度牒,当时道官衙门觉得师叔直接收你为徒不妥当,要给你定个大字辈,后来是我师傅明阳真人劝说下,才给你落的度牒。”

    “原来如此”,徐长生听完苦笑着说道,“师兄,其实我还是觉得定个大字辈好些呢,你看我如今也才十八岁,修行时间短,偏偏辈分高,别人修行那么久见了我都要执晚辈礼,着实有点不好意思。”

    “道家讲缘法,平阳师叔收你为徒就是缘法所在”,清松道长笑着说道,“方外之人,若是觉得在这些事上面丢了脸面,那这道,也算是白修了。”

    “师弟,听闻你曾经用柳树枝就驱散了冤魂,这里面有什么说法?”,清松道长问道。

    “师兄连这个都知道啊?”,徐长生笑道,其实也是长辈教的,“柳树属阴,但于驱鬼却是有奇效,施术之时凝神静气一心不乱,只要是打坐静修有功夫的都可以施展。”

    二人在丹室聊了一个多时辰,清松道长得知徐长生住在客栈里,又安排静义去将行李取来,观中早已为他准备了客舍。徐长生拗不过,也便应了下来。

    晌午简单的吃了斋饭,清松道长毕竟年岁大了,便先回房歇息。大有引着徐长生也一路到了客舍。

    “师叔祖,您有事的话,就告诉妙执”,大有将一个道童拉了过来,“妙执,这位是清虚师祖”

    妙执好奇的看了眼徐长生,小声说道,“见过清虚师祖”。

    “师叔祖,您先休息,我就不打扰了”,大有说完,便拉着妙执退了出去,又在门口嘱咐了一番才离开。

    却说赵清然这边,她此时刚到京城。原来前些天寿王派了一队亲卫,将她接来京中。走的匆忙,亲卫们得了王爷的命令在西山坳都未曾停歇。她只带了小婵和魏子牧,小薇便由端木诚照顾。

    “父王,到底什么事这么着急”,赵清然见父亲皱着眉头,低声问道。

    “为父也不知道,你去准备一下,等下随我进宫面圣”,寿王本来是要回鹭洲府的,只是宫中突然传了旨意,要他们几个王爷跟子女都到京中候着。

    赵清然只好梳洗一番,换了身礼服,随着寿王一起进宫。进了皇宫,和他几个王爷、世子、郡主由大太监领着到了明德帝的书房。

    “朕今日召你们进宫,乃是为福王之事”,明德帝沉默片刻,“福王薨了”

    赵清然也是好奇,一来福王薨了,应该是由朝廷发讣文的,怎么将众人召到宫中。二来,她自小就听过“福王”,却从来也没见过,父王也只字不提。

    其他郡主世子也像赵清然一样感觉莫名其妙,但王爷们却都是心中惊惧不已。原来福王排行老六,与皇上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小时聪慧,得仙人眷顾,七八岁时就入了仙门,修习神仙道法,这也是皇室不传之秘。

    “皇上,六弟当真不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秦王性子最急。

    “仙师,你来说说”,明德帝轻声说道。

    众人这才发现,不知何时,皇上边上多出来一个道士。

    “贫道赤霞峰虚元子,我徒儿赵世真上个月在横梁山山神庙被妖邪之人害了性命”,虚元子沉声说道,“赵家先祖与我师门有旧,师傅交代,虽然世真不在了,但还是要选一个赵家子侄去山中”。

    底下的世子郡主一个个的窃窃私语,难掩兴奋之情,好似福王之死是件喜事一般,只有赵清然听到横梁山山神庙时,有如被雷击中,呆立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