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记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一章 王妃归心

    王妃感动得无以复加,直接扑入了宋宁的怀里。她仰着头,一脸深情地望着他,却又伸出一只玉手按住他的嘴唇,摇头道:“宋郎,为了你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是大有前途的人,还有无数的人跟着你,万不可为了我与所有人为敌。那样的话,我就真成千古罪人了。”

    宋宁抓住她的手,坚定道:“天下人与我有何干?我可以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但却绝不能失去你。”

    “宋郎。”王妃实在是感动坏了,第一次主动凑上来吻向宋宁。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直吻了数分钟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宋宁拉着她的王妃笑道:“慕姐姐,你我父母都已不在,我们便拜皇天后土,再夫妻对拜好了。有天地为鉴,皇天后土共证,以后你就是我的妻子了。”

    “恩。”王妃微笑着点头,如秋水一般的明眸布满了水雾,眼泪一滴滴滑落下来,仿佛怎么流不尽一般,但脸上却又满是甜蜜与幸福之色。

    她本以为今生再找不到心爱之人,此后只能孤独到老。没想到,今生还能遇到宋郎。上天待我不薄!

    这一日,两人在海上大船之中,一拜、二拜,然后三拜,正式结成夫妻。

    “慕姐姐。”

    “宋郎。”爹、娘,你们看到了吗?女儿终于找到夫君了。

    婚房中床单、被褥、枕头,都是新的。宋宁三拜礼成后,又喝了交杯酒,然后携手共入洞房。没有嘉宾,没有酒宴,但王妃心中却感到分外的满足。

    宋宁迅速脱去身上的新郎服,王妃看着他健美的身躯,脸上微微有些发热,轻轻拦住他的双手低声道:“宋郎,你都一天没吃饭了,要不还是先吃点东西吧?”

    “不用,我先吃你,再吃晚饭。”开什么玩笑,都这时候了他哪还有心思东西。

    “那,那你把蜡烛熄了。”

    这个更不行了,此时外面早已经天黑了,吹了蜡烛,房间里面可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他还如何欣赏王妃的绝世美态?

    宋宁只当作没听到,然后直接埋首了下去。

    但想到爱郎还没有吃东西,还是挣扎着起来,要给宋宁去拿吃的。

    宋宁连忙将她按住,笑道:“别急,慕姐姐,我们先休息下,你晚上也还没吃呢,等下我们一起去。”

    “恩。”王妃闻言羞涩地点头,神情说不出的温顺柔和。宋宁哪里见过这般乖巧动人的王妃,差点忍不住再次将她压到身下。

    宋宁以莫大的毅力好不容易才克制住自己,然后搂着王妃说了许久的情话,大约一刻钟后,二人这才穿戴整齐,出得房来。

    宋宁命人送来饭食,然后与王妃一起共进了一顿丰富而又浪漫的晚餐。或许是太兴奋了,两人竟都没有睡意,宋宁干脆拉着王妃出来,一起到外面去欣赏夜景。

    海上一片静谧,天上挂着一弯明月,周边满天星辰,深邃而又美丽。王妃依偎在爱郎的怀中,只觉心里无比的幸福和平静,恨不得时间就此停止,两人就这样一辈子相拥下去。

    “慕姐姐,等这次回去,你和我一起去东南好不好?”宋宁搂着王妃,忽然说道。

    王妃有些犹豫。虽然已经打开心结,但她还没准备好去见宋宁的家人,也不知道将来要如何与宋宁的其他女人共处。

    宋宁知道她的顾虑,便道:“慕姐姐,你放心,我夫人她们人都很好的。你和她们相处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王妃紧紧地搂着他,把头埋在他的怀里,却不说话。她不想聊这个话题。

    宋宁无奈,只得试探道:“你还没准备好对吗?”

    “对不起,宋郎。”王妃道:“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们?”王妃指的是宋宁的其他女人,回东南的话她肯定要和她们见面的。

    “那你舍得离开我吗?”

    王妃又不说话了,只是搂住宋宁腰背的双手更用力了。答案已经很明显:她不舍得,但她也不想和宋宁回东南。

    宋宁心底暗暗叹息一声,道:“慕姐姐,要不这样吧。你还是跟我去东南,不过我先不告诉我夫人我们之间的关系,你只以我贴身保镖的身份前去。这样的话,以后我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要跟着我到哪,我们便永远都不用分开了。你暂时也不用面对我夫人她们——你觉得怎么样?”

    “好。”王妃抬起头望着他,重重地点头,一时间笑靥如花,美不可言,竟是将满天星光都比了下去。

    十天后,宋宁与王妃登上天一岛。十天中,两人仿佛一对神仙眷侣,每日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就连吃饭时都是坐在一起。白天,两人或抚琴作画,或饮酒共舞,或听宋宁讲一些从未听过的新奇故事、怪诞传说,或携手听海吹风,看日出月落。晚上则同榻而眠,云雨巫山,共效鱼水之欢。

    宋宁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且机智风趣,惯会讨人欢喜,与之相处得越久,便越让王妃感到甜蜜和开心。更难得的是,宋宁为人极有风度,与之在一起时,每天都有新的体验,令人常常忘记时间之流逝。王妃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

    至于宋宁就更不用说了。王妃解开心结后,对他也是说不出的温柔和依恋。而且王妃身体成熟,皮肤细嫩,酥胸饱满,大腿修长,丰臀挺翘,且长年习武,并经过情比金坚蛊的洗礼,真可谓是床上的恩物,上天的宠儿。

    在宋宁的女人当中,唯有杨倩儿能与她相比。宋宁每天晚上都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再次来到天一观,宋宁没有再像第一回那样兴冲冲地爬上山去,而是在山下田地里四处寻找了一番。果然,不久之后他便在田地中发现了那位有如老农一般的张祖源。作为堂堂天一观的观主,竟亲自下田耕作,王妃也觉得惊讶。不过,她比百合郡主自是好得多,并没有因此便看轻对方,也没有闹着要走。

    宋宁恭敬地向张观主行礼。张祖源见是宋宁,忙在田地中还了一礼。随后便又继续耕作去了,并没有因为宋宁的到来便提前上岸,特意来接待他。宋宁也不以为意,便与王妃在旁边一直等待着。

    王妃性子淡雅,加上只要有宋宁陪在身边,就算是站在田梗边上,她也依然开心。所以倒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换作百合郡主,肯定早拉着他到别的地方去了。

    约半个时辰后,张观主这才做完农活,离开水田。见宋宁一直不焦不躁地等在旁边,丝毫没有不耐之色,心中暗自点头。这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上次宋宁来,张老道就看出来了,不然,以他高傲而谨慎的性子,又怎会同意麾下弟子跟随宋宁下山?

    “不好意思,让宋大人久等了。”

    “观主客气了。”宋宁道:“观主能带头下田耕作,实乃我辈学习之楷模,宋宁心中万分敬佩。”

    张观主摇头道:“天一观并不富裕,若不亲自劳作,何来吃食?更何况,老道始终认为,事不躬行,难得真知。田作之事,虽然辛苦,却是万民生活之根本,里面藏着大学问,若能钻研透彻,于人于己,乃至于天下苍生,都有大裨益。”

    宋宁闻言不由对这位老道士心生敬意,叹服道:“观主果然是有大智慧之人。不错,农夫工匠,看似卑微,实则创造了这世间大部分的衣食和财富。没有他们,我们连饭都没得吃,连衣都没得穿。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技术之所以进步,都得益于万千百姓一代又一代的辛苦劳作。”

    “正是他们在亲身劳作中总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经验,发明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这才使我们从一开始只会用石头和木棍当武器,到后面慢慢学会了冶炼青铜及铁器;从一开始和野兽一样只知道吃生食、摘野果充饥裹腹,到后面慢慢学会了生火,养殖以及耕作。”

    “唯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唯有实践才能得出真知。世人都盛赞古之圣贤明君以及历代名臣将相、文人骚客。他们自然也值得人们称赞,但在我看来,真正值得称赞的是天下这些默默无闻,但却始终脚踏实地、日夜劳作的老百姓们,他们才是这世上最有智慧,最值得尊敬和赞扬的人。”

    张祖源听后不由肃然起敬,连忙正了正衣冠,对着宋宁弯腰拜了下去:“宋大人道前人所未道,真可谓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老道听后有如醍醐灌顶,深受启发,请受老道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宋宁连忙将他扶住:“观主折煞在下了,宁不过有感而发,说了几句实话而已,怎当得观主行如此大礼?”

    “当得当得。”张观主道:“宋大人心胸宽广,志向宏远,更难得的是深知天地自然之理,体恤万千生民疾苦,只要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不被名利所惑,不改今日初心,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不知宋大人今日玉趾亲临敝冠,有何下示?”

    宋宁自然不能一开口就要对方帮忙并向对方要人,而是说道:“在下此来一是为了看望观主,二是想向观主及天一观表示感谢,略尽一点绵薄之力。如今在下已得东南及山南两地,勉强在乱世之中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故而想请观主将天一观迁至山南,广收门徒,弘扬道义,教化万民。宋宁愿奏请长公主,封观主为国师,全力支持观主及门下弟子在农田耕作、手工技艺、医卜星相、兵法谋略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这是宋宁很早就有的想法了。张祖源的天一观和智能禅师的普济寺不同,张祖源更务实,虽名为道观,但诸多弟子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不像普济寺里的和尚,除了会念经,会忽悠,再没有其他什么过硬的本事了。

    如果能将天一观迁到山南,那山南人才紧缺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宋宁还可以支持他们建立分观,和宋氏学院同步建设,甚至宋宁愿意请天一观的弟子到宋氏学院去任教教学,为他将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和弟子。

    张祖源和天一观在山南本来就有很大的名声,这对他在山南尤其是百越建立学院,推广汉语和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宋宁是真心实意地邀请。

    张祖源若是答应自然最好,若他拒绝,宋宁则顺势请他出山,帮忙解决黑金和东鸣山的问题。张祖源之前拒绝过一次他的好意,之后就不好再拒绝他的请求了。

    张祖源闻言不由有些意动。他为什么支持宋宁?自然是看好他的未来,所以才在他身上提前投资。如今宋宁已经拿下东南和山南,把天一观迁到他的地盘上,自然比避居海外孤岛要好。

    不过,他也是老狐狸,表面上却似乎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摇头道:“老道闲云野鹤惯了,国师之说宋大人勿要再提。至于迁居山南也大可不必,天一观留在这海外之岛老道觉得挺好。不过,宋大人盛意拳拳,贫道倒是可以考虑让弟子在山南建立一两个分观。”

    宋宁闻言虽然有些失望,但张祖源同意建立分观,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观主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实在叫人钦佩。无论是山南还是百越,天一观都可以建立分观,在下一定鼎立支持。”

    接着,宋宁又将黑金和东鸣山上的百万土匪之事说了,并恳请张祖源能够出面,帮他劝降对方。

    “东鸣山上的土匪其实都是山南的穷苦百姓,大多都是迫于无奈,这才上山从贼。”宋宁又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状道:“如今山南已平,宋宁不忍再动刀兵,加诸于百姓身上,还望观主大发慈悲,说服黑金及诸多山匪下山投降,宁已在山南和百越安排好落脚之地,必能妥善安置众人。”

    张祖源闻言颔首道:“老道年迈,难以远行。这样吧,贫道让弟子郭万去一趟东鸣山,劝一下黑金,至于能不能成,贫道就不敢保证了。”

    这老道士还真是难请啊!宋宁心中腹诽,表面上却做惊喜状,连忙致谢道:“有郭万师兄前往,此事必定能成!宁在此代山南百姓先谢过观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