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
繁体版

第1226章 人事安排(上)

    九月中旬,后方的辅兵抵达,我军四大军团相继恢复到了满编状态。

    其中,我从江东军团中抽调部分精锐,从而将宿卫虎骑恢复到了三千人的满编。

    而从刘裕手中夺取的马匹,我将它们作为奖励,全部分给了将领们用于组建亲卫队。

    至此,在蜀军大营外,我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十万之众!

    其中,江东军团所属——程普、董袭、徐盛、朱桓、蒋钦五军全部恢复到了满编,各自统领一万人,总共五万人。

    由于屡立战功,蒋钦从讨贼中郎将,被我擢升为了讨贼将军。

    至此,江东军团的五员将领最低都是杂号将军了,主帅程普更是重号将军之一的安西将军!

    另一边,是在一个多月前,从襄阳南下支援而来的荆北军团。

    其中,荆北军团所属——韩当、孙河、潘璋、霍峻、马忠五将,各自统领一万大军,总兵力五万。

    原本霍峻奉命镇守襄阳,后来王猛跟随姜维、邓羌两军一起南下,襄阳周边的防务则是交给了太史慈的南阳军团。

    同样由于屡立战功,潘璋、霍峻二人都从中郎将,一举被我擢升为了杂号将军!

    其中,潘璋本是武猛中郎将,现在被擢升为了武猛将军。

    霍峻本是靖难中郎将,现在被擢升为了靖难将军。

    至此,荆北军团所属五员大将,如今就只有马忠一人依旧还是中郎将了。

    不过相比起其他人,马忠的资历尚浅,因此还不具备擢升为杂号将军的条件。

    由于王猛到来,他本人在亲自面见我之后,我也得以知晓了襄阳大战的全部过程。

    大战初期,先是韩当兵贵神速,从而一举拿下了樊城。

    之后,陈庆等人率领白袍军到来,就在众人对如何突破汉水一筹莫展之际,陈庆采取了迂回的策略。

    此举不仅使得白袍军迂回渡河成功,陈庆还率军一举荡平了襄阳外围的全部据点,从而帮助荆北军团轻易地渡河。

    后来,南阳军团又因为魏吴续盟,我方在让出南阳之后南下抵达襄阳。

    至此,襄阳外围几乎集结了我军的三大军团,陆逊也因此被推举为了临时的主帅。

    就当荆南方面,陶侃随江东军团与伪楚大战之际,襄阳城外的我军三大军团也与随后抵达的蜀军主力打了一场。

    由于真正的主帅—王猛在暗中定下了诈败之计,临时主帅—陆逊依计行事,因此我军此战战败。

    之后,我军主力退守汉水之畔,蜀军却也内部不合起来。

    原来,王猛的诈败之计,其目的正在于此!

    后来,蜀军主帅—王镇恶被刘裕召回,从而让庞统得以成为了蜀军新的主帅。

    结果庞统作为蜀军主帅,先是为刘裕的水攻背了锅,大水来袭却是覆灭了城外的马良麾下五万叛军,我军主力在王猛的指挥若定下却是完好无损。

    大水之后,雨季结束,又是酷暑。

    酷暑之后,万事俱备,两军主力也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决战!

    在大战前,王猛也终于正式登上了主帅的宝座,并在此之前就定下了覆灭蜀军主力的计划。

    之后,大战开启,两军却是相隔着十里列阵!

    王猛先是派遣邓羌率领由炮灰营组建的战车部队出动,此举从明面上看是为了破坏蜀军的阵型,实际上却是为了抵消蜀军的投矛之力。

    计策成功,虽然战车部队全军覆没,但随后赶到的姜维军却是成功回收了投矛,然后撤离并诱敌追击。

    蜀军方面,庞统连连中计,见我军撤退之后也果然下令追击。

    由于两军相隔十里,在蜀军追击五里之后,姜维军则是在南阳军团的支援下与敌军正式展开对决。

    两军相争,将遇良才,棋逢对手。

    然而,此时的蜀军主力已经全部出动,庞统在指挥蜀军上也果然经验不足。

    本来庞统新官上任三把火,好不容易才指挥的动全部的蜀军,并通过严格训练将蜀军和叛军给拧成了一股绳。

    虽然庞统能力不凡,但也仅限于此了,面对王猛还是根本不够看的。

    在大战中,蜀军主力被我军一个军团的兵力就全部拖住,等到荆北军团再赶到时,蜀军的落败已经再无悬念了。

    之后,荆北军团到来,一分为二配合南阳军团将蜀军三面包围。

    陈庆更是配合韩当一军消灭了马良军,霍峻则是率军攻下了襄阳,我军最终取得了大战的胜利!

    在大战中,太史慈、姜维先后阵斩朱超石、朱龄石兄弟,孙河、孙韶叔侄联手阵斩刘封。

    最终,蜀军主力大势已去,马良、王仲德先后投降。

    庞统本想自刎,但被韩当一箭射落佩剑,从而被我军生擒。

    襄阳大战,蜀军主力全军覆没,我军就此大获全胜。

    此战,可以说是王猛与三大军团相互配合,上下一心的结果。

    在这场大战中,王猛作为主帅展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指挥之才、统兵之才,其过人的谋略更是令人钦佩!

    现在,王猛来了,为此我与鲁肃等人亲自前往迎接。

    王猛被我等迎入大帐,我们也才得以大战的全部过程,并对王猛佩服不已。

    此战中,王猛绝对是首功,陈庆、太史慈、韩当三大主帅则是并列次功。

    不过孙河的表现也是十分出色,其侄—孙韶的表现也是十分亮眼,二人可以说都是出色的将才!

    除此以外,姜维、邓羌、诸葛亮、刘琦等人的表现也是出色,一点不输其他三位军团主帅。

    对此,我都对他们一一论功行赏,并就此事作出了一番新的人事安排!

    诸葛亮擢升为襄阳太守;

    庞统担任襄阳郡丞;

    刘琦擢升为南郡太守;

    韦正担任南郡郡丞。

    在文官的任命完毕之后,面对不完整的各大军团,我也就此作出了一番调整!

    霍峻调拨南阳军团,日后归属太史慈节制;

    孙韶擢升为校尉,隶属于荆北军团;

    原近卫军团所属——孙翊军移师公安,前往阆中,支援黄盖;

    韦放擢升为中郎将,移师夷陵,前往阆中,支援黄盖;

    冯道根擢升为中郎将,移师当阳,前往阆中,支援黄盖;

    暂时由四将一起重建水师军团,黄盖为主帅,孙翊为副帅。

    宿卫虎骑所属——凌统、黄叙擢升为正副统领,并归于近卫军团,此外还有陈庆、姜维、邓羌三将。

    近卫军团所属——邓羌,本是建节中郎将,由于在襄阳大战中立下功勋,至此被擢升为建节将军,并统帅由蜀军降卒组建的炮灰营!

    陈庆继续担任近卫军团主帅,姜维则是被提拔为副帅,节制邓羌、凌统、黄叙三将!

    至此,我军四大主力军团——南阳、荆北、近卫、水师,全部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