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
繁体版

第1037章 刘裕封神(一)

    自从刘裕带着主力南下,并在阳平关与王镇恶率领的主力分开之后,其带着一千亲军便直扑成都。

    就在王镇恶率军抵达江州的同时,刘裕同样用兵神速,仅仅只花了一个月时间便一路平推到了剑阁。

    剑阁,乃是蜀中门户的北部屏障,扼守剑门天险,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倘若刘璋的军队能够守住剑阁,那么他就能够北线无忧!

    然而广汉的李氏氐人大军却是偷渡阴平,直接抄小路杀过来,然后直扑成都的。

    因此,这一次李氏氐人大军的入侵压根就没有攻打剑阁,而是直接绕过了。

    等待李氏氐人大军杀到,南蛮大军也很快杀败了两支益州军,随即便直扑成都与李氏氐人大军汇合。

    双方合兵一处,竟然有十万之众,其中还不乏藤甲兵和象兵部队。

    早在李氏氐人大军兵临成都之时,坐镇城中的刘璋便向各地发出了求援的命令,以此来解成都之围。

    等到南蛮大军抵达不久,从各地赶来支援的益州军也到了,随后双方便在城外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其中,氐人大军与南蛮大军的联军总数有十万;益州的各路援军加起来却只有区区五万,甚至连原本镇守梓潼、剑阁的守军也杀到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对益州来说是多么地危急,但凡只要是属于益州的军队几乎都来了!

    之后,双方在城外大战了一场,期间成都城内的守军也出城配合着援军一起作战。

    刘璋并不知兵,但手下不乏知兵之人,于是才有了这次的两面夹击的计划!

    结果倒好,氐人和南蛮的联军骁勇善战,李氏家族更是名将、猛将辈出,南蛮军中更是蛮族骁将众多。

    反观益州军的将领多是益州大族子弟,或者是所谓的东州士,根本就是一群无能之辈。

    结果都不用想,益州军的人数尚且处在劣势,最后自然是大败!

    近六万益州军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从战场上逃离,或着是趁乱逃进了城中。

    刘璋欲哭无泪,他的大军败了,成都也被围了,这意味着他们就要完蛋了!

    于是乎,刘璋开始指责起手下的文武,结果这些人却是将责任给推到了拒绝来援的严颜头上。

    毕竟益州各地的军队都来了,唯独镇守巴郡的严颜老儿没来,难道他是要造反?

    结果严颜的说辞倒也有道理,毕竟在当时甘宁军团也趁乱打了进来,严颜又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留下巴郡不管,反而跑去支援成都呢?

    难道就成都重要,巴郡不重要吗?

    难道江东军就不是入侵者了吗?

    虽然严颜的理由十分充分,就连刘璋也觉得有些道理,但其他文武还是恨上严颜了!

    毕竟整个益州境内最富庶的就属蜀郡和巴郡了,严颜能够出镇巴郡就已经让人眼红,如今这个样子又如何不让人嫉恨?

    尤其是严颜用兵老道,虽然让人眼红,但论及用兵也确实有一套。

    众人皆认为益州如今会有如此局面,那都是严颜一手造成的,不然还能让谁来背锅?

    于是乎,在众人的一顿忽悠下,刘璋从此也恨上了严颜!

    后来,严颜得知了消息,也为后来投降王镇恶埋下了伏笔!

    当然了,严颜之所以投降王镇恶,其中也有陶侃的因素在里面。

    可益州军大败,有生力量几乎被消灭殆尽,如今就只剩下成都孤城一座了。

    接下来,氐人和南蛮的联军将成都三面包围,然后发起了猛攻。

    然而这些异族军队的攻坚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哪怕是有着藤甲兵和象兵部队相助,联军也拿不下成都。

    双方围绕着重镇—成都爆发了持续一个月的大战,结果益州军濒临绝境,最后竟然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不要以为益州军都是些软骨头,其实他们战斗力的强大与否取决于对手是谁!

    倘若对手是刘裕,亦或者是孙策,那么益州军搞不好已经献城投降了。

    可对手却是些异族!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益州军又怎么会投降异族?

    这个时代人的民族意识可是很强的,汉人都自认为高人一等,因此看不起异族。

    现在成都虽然被团团包围,城内残军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但他们在关键时刻却是不再掉链子。

    一连一个月,守军击退了异族军队的数十次进攻,居然在困守孤城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之后,由于异族联军攻城受挫,这让其主帅不得不下令暂缓攻城!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从北面又传来了消息,居然是刘裕来了!

    “什么?刘裕这个狗东西来了?”广汉李氏氐人首领—李特惊呼道。

    李特(约250年-303年),字玄休,氐族人,略阳临渭人,祖籍巴西宕渠。

    东羌猎将李慕之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建立者李雄之父,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年轻时曾为州郡官吏,元康年间,随流民徙至巴蜀,被推为首领。

    永宁元年(301年),诛杀赵廞有功,被晋廷任命为宣成将军,封长乐乡侯,不久率领六郡流民在绵县起义。

    太安元年(302年),自称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领益州牧。

    太安二年(303年),正式建年号为建初,同年为罗尚袭杀。

    其子李雄称王后,追谥李特为景王,李雄称帝时,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为始祖。

    ………

    “来了多少人?”李特又不放心地问道。

    “回禀首领!刘裕带来了一千人!如今正屯兵于剑阁!”氐人斥候说道。

    “一千人?”李特不禁笑喷了。

    一千人能干嘛?

    他们的联军可是有十万之数,乃是刘裕军的一百倍,且其中还有无敌的藤甲兵和象兵部队!

    因此,当李特听闻刘裕只有一千人的时候,他立马就开始轻敌了。

    “李首领!区区一千人而已,不如就由俺们南蛮勇士上吧!”一名南蛮首领说道。

    此次两族联军,其中李氏氐人只有两万人,南蛮大军却有八万之数!

    然而南蛮却并非是统一的民族,而是分了十几个部落,且各有首领。

    这十几名部落首领各自拥兵数千,其中为首的两位首领麾下正有藤甲兵和象兵,但也不过只有区区数千之数。

    因此,在两相比较之下,反而是统一的李氏氐人兵力最多。

    于是乎,李氏氐人的首领—李特被推举为了十万联军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