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
繁体版

第20章 遇到埋伏

    这还是我第一次坐船横渡长江,望着眼前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长江,我一时间心潮澎湃,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一旁的谋士团也不禁被我的情绪所感染,开始了吟诗作赋,但显然他们的水平作不出这样的千古绝句。

    于是,众人纷纷自叹不如,拍起了我的马屁来,夸赞我文武双全。

    而这时竟起了大雾。

    ………

    大约经过一个时辰的航行,船队便进入到了巢湖地区,再有不远便是濡须口,此处渡口早已被第一批登陆的前军部队给攻占。

    如今,大部队正在此地建造水寨,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

    当然这是我的命令,日后整个淮南都将在我江东的治下,而濡须口便将成为我江东在此地的一个中转站,并且归在金陵大营之下。

    船队停靠之后,我便带着亲卫和谋士团第一批下了船。

    往水寨内走了许久,我竟然看到了地上有不少的血迹,甚至不远处还有将士在挖坑埋着尸体!

    “怎么回事?”我随便找了名士卒询问道。

    “回主公,我等甫一抵达此处,并未发现有曹军驻守。但等我们放松警惕,开始搭建水寨的时候,这周围竟然伏兵四起!好在人数并不多,只有区区一两千人,在几位将军的带领下,我等最终杀退了伏兵!”小兵连忙回禀道,旁边不少士卒在附和着。

    “让董袭、潘璋、韩当、孙河立刻来见我!”我吩咐道。

    “喏!”说完,小兵就走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的功夫,三员大将便一起赶来,唯独少了董袭。

    “怎么回事?董元代在什么地方?”我看着三人问道。

    “回主公,一群不知死活的曹军在这里埋伏了我们!结果刚一交手又呼啦啦跑了,董元代这厮一时火起就率部追了上去!”三人里资历最高的韩当回答道。

    “听说曹军只有一两千人?打的是谁的旗号?”我又连忙问道。

    “当伏兵杀出,只见大旗上绣着“李”字,想来便是合肥守将李典!一开始我等以为会有数千人,但甫一交手才发现,居然只有千余人!”韩当接着说道。

    “糟了!主公,这定是曹军的诱敌之计!这李典乃是合淝守将,手里有五六千兵马!而伏兵又怎么可能只有区区一千?想必前方最少还有四五千大军在埋伏着,就想着重创我们中的一部,为日后的守城战减轻一些压力!”我身旁的鲁肃开口说道。

    “啊!如此一来,董元代岂不危矣!我得赶紧带兵前去救他!”韩当听了鲁肃之言,方才醒悟。

    “慢着!如果这前方确实还有伏兵,那么合肥城中的守军一定不多,此乃天赐良机!子敬,你怎么看?”我连忙说道。

    “嗯,主公所言极是,肃也觉得可以一试,韩将军不妨率部抄小路前往合淝,倘若李典真的倾巢而出,则合淝一举可下!又倘若李典留了后手,韩将军也可率部回援,堵在其必经之路上,让那李典有来无回!”鲁肃替我完善了计策。

    “末将这就去安排。”

    说罢,韩当喜滋滋地转身离去。

    而这时候,黄盖、孙权、吕岱三将所部以及我的本部也都纷纷下了战船,正在渡口边列阵。

    我看了看孙河、潘璋二将,及身后的谋士团,然后下令道:“文珪,立刻集结你的部众,与我本部一起前往救援,军师随我一同前往。”

    “喏!”众人应诺道。

    “主公,发生了何时?”黄盖、吕岱、孙权三将看到这里的情况后,连忙跑来询问。

    “董元代中了曹军诱敌之计,主公担心有失,正准备与潘文珪率部前往救援。”鲁肃开口解释道。

    “主公,要不还是让末将和潘文珪去吧!”黄盖请战道。

    “敌情不明,还是由我和军师、文珪一起去吧,倘若不敌,再派人回来通知你们增援。你们就率部留下来,继续修建水寨,并且等待后军的到来!”我吩咐道。

    “可是…主公…”黄盖还想请战。

    “别可是了,这是命令!”我有些生气地说道。

    “喏。”身为副都督的黄盖只得作罢。

    而孙权、吕岱等人的部众因为都是新军,就算想跟着去也没有资格,所以在一旁一言不发。

    三将见我生气,也不想再触霉头,便转身离去,继续指挥部众建造水寨。

    我的本部此时也刚刚下了船,正在渡口边列队集结,而潘璋也在召集着部众。

    大约一柱香的时间,队伍便全部集结完毕。

    在问清楚董袭的追击方向之后,我立马与鲁肃、潘璋带着一万大军奔袭而去。

    而韩当所部也已经抄着小路,往合淝方向离去。

    注: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孙吴名将。身高八尺,武力过人,早年随孙策扫荡江东,履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