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乡
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风水轮流转

    高利民毕业后找人安排在兽医站,无奈粥少人多。这天,他来到信用社找杨爱军说:“现在农村养鸡养猪大量需要饲料,我想集资办个饲料厂。”

    “行啊,不过兽医站上的工作怎么办?当初进去可没有少费劲。”杨爱军立刻表示双手赞成。

    “因为这个才来找你商议,我想把工作辞掉,又恐怕家里不同意。”高利民顾虑重重地说。

    杨爱军思索一下说:“留职停薪,家里就不会说了。毕竟在社会上闯荡不容易,凡事得留个后路。”

    “我想干就一心一意地大干一场,瞻前顾后的容易跌倒。我想利用学到的技术一起卖兽药行医。”高利民对堂姐夫说出自己的打算。

    “一举两得,好啊,需要资金的话尽管找我。”杨爱军以为他来找他商量办民营企业是假的,让他弄资金是真的,只好主动提出来。

    不料把他看扁了,且听他说:“我想让兄弟姐妹都出点钱,办个股份制企业。”

    “这个想法可以啊,是好事。你找你丽云姐商量去吧,家里的钱她掌握着,能出多少,我还真不知道。”杨爱军不了解他的性格脾气,把这事推给媳妇高丽云。

    高丽云知道后,对高利民说:“你这个想法很好,对咱兄妹都有利。可是我没有积蓄,别看开着店,也有车,可都是借的钱。这样吧,我找人借借,尽量多出些。”就这样在众人的帮助和支持下,高利民的兽医所很快挂牌开业,饲料厂也紧跟着运转起来。

    高利民的母亲高二婶起初不同意,她说:“你好歹考学出去端上铁饭碗,出来干个体户多丢人啊!”

    “妈,你的思想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现在国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丢人,而是光荣。”高利民笑着给她解释。

    “你喝了几天墨水,甭给我讲书上的东西。我听不懂,要是干个体户好,你堂姐夫那么有本事,为啥蹲在信用社里?”高二婶以为家里都应该跟着杨爱军,杨镇长的儿子学才好。

    “呵呵,妈,我丽云姐不是个体户吗?”高利民一看跟她说不明白,只好有事瞒着她。

    高二婶一看挡不住,只好由着儿子折腾。后来看儿子确实比在兽医站挣钱,不由乐开怀,有空主动跑去帮忙。

    真是风水轮流转。他家从此芝麻开花节节高。

    高二婶高兴,高三婶有些沉不住气,想当年高利民毕业进兽医站,是找自家女婿找人进去的,这会儿又靠着女婿杨爱军办贷款集资办饲料厂,红红火火的。

    她思前想后地攀比,十分担心自己的小儿子高利国。心想:高利国当兵去了,家里不能帮衬,但是该帮他找个媳妇啦,孬好他回来有个窝。

    再说高利国学习不用功,当兵也不会有起色。再说现在不是当兵吃香的年代啦,除非他在部队上建功立业。高三婶没有指望他在部队上干出点名堂来,瞧他那猴气劲儿,在部队上平安的呆上几年回来就行。

    这天,高三婶琢磨着来找高二婶,说起心事来。“利国当兵快回来了,你说托谁给他找个媳妇,早点成家呢。”

    高二婶眨巴一下三角眼,说:“利国,今年二十一了吧,是该给他张罗个媳妇。前几天,丽霞还说过来呢。”虽是妯娌之间少不了见面,高二婶仍然沏上壶茶给她倒上。

    高三婶端起茶杯,吹口气放下。愁眉苦脸地说:“可不是,这不,我来找你商量呢。”

    高二婶眯起三角眼,偷瞄了她一眼,眉开眼笑地说:“前几天,有人给利民介绍一个姑娘,长的挺好,是个非农业户口。可惜那姑娘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个学历。利民说什么也不同意,说是自个找,不用我们操心。”高二婶说到这儿,故意停一下,“你说,他们兄弟俩一个是大学生,自己干事业。一个在外面当兵,回来肯定找人安排好工作。给他们俩找个什么样的媳妇才能相配得上?”

    听妯娌说到这儿,高三婶觉得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埋怨自己沉不住气,光想给儿子利国张罗媳妇,没有细想找个啥样的。

    她想:当然要找个漂亮懂事的,还要有个铁饭碗。闺女丽云和大儿子利强都找个好对象,这个不能找孬了。静下心来一想,利国这媳妇还真不好找,十里八乡,找个铁饭碗的哪里有?有,也是住在城里。

    再说高利国回来不知安排到哪儿上班?这件事真是说着容易,办起来难。

    想到这里,她心烦,有些坐不住,和高二婶叨叨一会儿闲话,赶紧推说家里有事离去。

    高二婶看到她神色黯然地离开,心里话:反正我儿子办企业,有的是大姑娘来。你小儿子利国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求谁给介绍对象?你干等着吧!哈哈,没想到你也有背运犯愁的时候。

    这天高三婶正在家里拆被子缝被子,高校长回来对她说,上级领导把他调到一个镇上管教育,安排一套楼房。“好啊,这是好事。”高三婶听说要住楼房,很高兴。

    “干了这么多年的校长,临退休还有个职位干干,还给一套楼房,倒是一个好去处。可是那个镇离咱村里远,就是咱大儿子利强教书的镇上。是我自己挑选的。”高校长有点遗憾地说。

    “行啊!离大儿子近了。你到那里,找人把儿子媳妇调在一个学校里,好好给他们两口子安排一下。”高三婶一面说,一面在心里算小九九。

    高校长低头沉吟片刻,说:“我没有想过这个,只想我们搬过去,你帮他们照看孩子,好让他们安心教学工作。”

    “嗯,真这样的话,家里的房子没有人住了。”高三婶想起家里的房子,想到刚盖房子时四处借钱的难处,有些心疼。“当初盖的时候没少费劲儿,不能丢了吧。”

    高校长更是舍不得小村的一砖一瓦,他说:“不能丢,咱不经常住了,也得好好保管。等以后我们老了回来住,不住就留给孩子们用。”

    高三婶想到下雨房子有漏水的地方,便说:“有空收拾一下吧,换下破了的瓦来,别让它漏坏了。”

    “嗯,过天你找人给好好地修理一下。”高校长立刻赞同地说:“现在城里人不好找工作,不知利国当兵回来落在哪里。留着房子好歹他有个讨饭睡觉的地方。”

    “咱老小不会掉地下吧?”一说到高利国,高三婶的心病又来了。缝被子的针一下子插在手指上,疼得她赶紧用嘴裹。

    “你别担心,孩子大了自己找地方奔去。”高校长安慰妻子说。

    往哪里奔呀?种地没有田,进城没有招工的。高三婶的脸色越发难看,看来高校长的这句话戳在高三婶的心窝上,让她痛如刀绞,心乱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