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乡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市场经济

    就在人们忙着种地的时候,高丽云的单位却开始放假。这天周末,她悠闲地在校园里到处逛,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昨天已回家,高三面临高考,正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复习功课。

    她悄悄地走近,瞅了瞅走向楼前的树林里,想当年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怀着美好的希望坐在里面用心学习,挤这条通往罗马的独木桥。如今想想,人生真是变化莫测,如果父亲不在自己这里住,自己哪有机会进来体会当年的情景。

    你努力奋斗来吗?看你终日无所事事,一副懒散地样子,不要再随波逐流,任意活下去,否则你会终生无所作为。

    她望着绿意浓浓的树木正在自我反思时,耳边传来高利国的声音。“姐姐,你可真行,让我骑车找了一圈。”

    他骑着车子一边按铃铛,一边冲她吆喝着过来。“快点回家,咱爸找你有事。”看他郑重其事地样子,高丽云赶紧接过车子,载着他一块儿回去。

    “你做幼儿教师吧。”高校长听说有家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托人想让女儿丽云进去。

    没有想到她摇头拒绝说:“爸,我不喜欢做幼儿教师,看小孩。”

    “你喜欢干什么?不能光依着自己的性子,老大不小的,应该学会安排自己。棉纺厂眼看着一个挨着一个关门倒闭,你不想换个工作,以后怎么办?不能光靠大人吧,就算是结了婚也要自食其力。”

    高丽云争辩道:“我知道,我有自己的打算,不是正学着会计吗?”

    高校长双目如炬,“你想干会计?找到用人单位了吗?”

    高丽云看到父亲脸色不好,小声回答道:“没有。”

    高校长耐着性子教育她说:“没有,你上培训班学了有什么用?现在社会上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大学生越来越多,有本事的人全凭自己的能力找工作,找单位。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

    “爸,那家幼儿园刚建成,肯定也用会计,你找人说说,我进去干会计不行吗?”高丽云鼓起勇气来问。

    看来女儿到底年轻不懂事。高校长没有直接说她,只是说了句,“找人打听一下说吧。”看到她听了高兴地要走,忙喊住她说:“来,丽云。坐下,咱们爷俩好好聊聊。”

    看闺女挨着坐下,高校长意味深长地说对女儿说:“人,富贵在天,生死有命。这个你读过书不用我多说,但是你要记住:你可以相信命运,但不要认命,有时可以认命,但又不可以相信命运。”

    高丽云一时不明白他话中的含义,刚想发问,高校长摆手不让她做声,接着说:“就拿你和丽霞来说,现在你比她好,那只是表面现象。丽霞做过伤风败俗之事,但是敢做敢当的精神很值得你学习。”

    高丽云听到这儿,心里非常不安,以为父亲看她不好。还有单位放假不知道啥时候开工,她烦恼地站起来。“爸爸,我想回村里看看。”

    “回去吧,回去散散心也好。那个幼师考虑一下,行的话早点回来上班去。”高校长没有勉强她。

    在回小村的路上,高丽云刚买票挤上公共汽车,听到身后有人叫她,原来是同事。两人说着话走到车厢里坐下,“丽云,咱厂里可能倒闭破产,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没有想过。”高丽云实话实说。

    “我也是,不过家里开着扒鸡店。我爸准备再开一家,让我照应。要不,你跟着我合伙干吧?当个体户名声不好听,但是能挣钱呀!”

    “行,等你开业那天,别忘了喊我。”丽云顺坡滚驴地答应一声。

    “好,一言为定哈,哈哈。我要下车了,那个养鸡场就在前边。”同事坐到半路上,下车替家里看货订货去了。

    高丽云和她挥手告别时,看到田野里有耕地的,有给麦子浇水打药的,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唯有自己无事可做,透过车窗不禁发呆,犯困。

    公交车停下的地方,正是洛河镇新盖的邮局。下车看到墨绿色的邮筒,想到前年无聊地给同学写信的日子,想起程云清三个字。嗨!真是恍如隔世,这个曾经被自己默默规划进人生的男青年,连个面也没有认真地见过,就从她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她一面回想,一面朝邮局的方向望去,透过敞开的玻璃门,可以看到有人在工作。其中一位比她年龄小的姑娘是镇上一把手的侄女,虽然在里面是个临时工,却担任着人人想争的好位子——出纳员。

    听杨爱军说,她吃的这个香饽饽,有好几个比她有文化有能力的在争抢。唯有她一个初中生硬是挤进去。

    杨爱军和高丽云说这件事时,她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一点儿没有放在心里去。现在才忽然领悟到:杨爱军进入镇上的好单位上班,很不容易。还有一点,她如果想在镇上谋个好差事,更是雪上加霜。

    高丽云拎着包裹,路过信用社,远远看到门前停着许多自行车,看到有人出来进去的办理业务。她想到自从春节过后,不,是从他进入信用社上班到现在,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他的身影。电话里说有空看她去,却一直没有去,看来确实不如在县城里找她方便。

    他让我来找他,去?还是不去呢?自己这个样子见他干什么?何况又是上班时间。

    不知道见面好与不好,最好不要相见,何况因为工作的事,自己的心情非常糟糕。高丽云胡乱想着往里面瞟了几眼,急忙走过,生怕碰见他。

    镇上比年前又多了几家商店,还有一家理发店。高丽云发现洛河镇越来越热闹了。

    陈小兵的照相馆锁着门,她借不到自行车,坐在台阶上想:从镇上到村里还有七八里路呢,跑回去最少得一个小时,怎么办?太阳马上落山。

    最后她背着包,拎着东西,迈着踩在柏油马路啪啪作响的高跟皮鞋的步子,装作高兴的样子往家的方向走去。

    “喂,上车吧?我拉你去。”一个偏瘦的中年男人蹬着辆三轮车从前边的路口上迎过来,后面搭着旧帆布篷子。

    “去小村,要多少钱?”高丽云犹豫一下,才问道。

    “到那里有十里地,你拿四块吧。”

    “三块吧,到路边不用进村子。”高丽云学着讨价还价的样子。

    廋男人有点不情愿地说:“行,上来吧。谁叫咱这里穷乡偏僻的,什么买卖也不好干,我让着你少挣点。”

    高丽云坐上去,看他使劲蹬车的样子,想到老舍的骆驼祥子,想到电视里演的拉洋车的,心里开始不安,不由地暗问自己,何时也学会用钱使唤人了?于是把脸转向路边看去,往常热闹非凡的饭店,不知为何都关门大吉,少见人影,有的门前野草疯长,荒凉凄切。

    真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咦!有些事物,简直是来来去去的,似一阵风。

    她下了车给他车钱,走上乡间小路,碰到赶车送粪的苏冬成从地里出来,就这样高丽云坐上毛驴车。

    夕阳下,坐在地排车上,慢慢悠悠地走着,欣赏着田野上的春景,嗅着空气中,随风飘来的阵阵泥土和花儿的芳香,真是人生中一道亮丽的美景。要是每天都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景致,没有烦恼该多好啊!她感慨万分。

    “丽云,你厂里怎么经常放假?”苏冬成坐在前面,点着一支烟,回头问她。

    “不知道,大概是因为去年棉花涨钱短缺,厂里没钱买皮棉的原因吧。”

    “棉贱伤农。因为前年棉花太贱,所以去年种棉花的少啦,你们棉纺厂就不好买。我想,到秋上你们厂里又会好起来的,听说今年种的又多起来。”

    “市场经济,谁知道,谁能够把握住?哎,你打算种几亩?”高丽云望着远处的夕阳,漫不经心地问他。

    “不管贵贱,我不打算多种,种棉花太费功夫。”苏冬成不多种,也是因为媳妇宋小淑怀有身孕,确实忙不过来。

    苏冬成把车卸下来,牵着驴到大门口的路边上一边让它打滚,一边笑着说:“好好打吧,以后不用你拉车下大力了,说不定赶明儿把你卖掉。”谁成想那头驴是干活累的,还是听懂他的话儿难受的原因,竟然躺在那里不起来。

    苏冬成拽了好几下,直到最后给它几鞭子,那头毛驴才又打几个滚起来。

    拴好毛驴走进屋时,宋小淑刚把买拖拉机的钱清点完码好,看到他高兴地说:“今天去三姨家,三姨待我真好,不但劝表哥借给咱钱,还让我明天去她大女儿家去看看。”

    苏冬成认为没有借到钱,忙说:“咱不去,实在不行不买啦,干嘛这样难为自己。”

    “总算凑起来,干么不买?明天去吧。”

    “啊,凑起来了!”苏冬成兴奋地在屋子里转圈圈。

    “嗯,我还多借了几百,这样的话,明天去了准能买回来。”

    “好,明天是黄道吉日,说什么也得买家来。”苏冬成走到月份牌前翻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