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乡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高丽霞的新梦

    高丽霞和陈小兵是奉子结婚,加上家里根本不中意陈小兵,所以婚礼举行的简单,也低调。

    结了婚的高丽霞就像是出笼的鸟儿,没有了束博,总想干点别的挣钱。

    这天,她抱着孩子在街上玩,听到旁边一个女人说:“昨天去丁庄轧面条,没想到人家不干了。”

    另一个女人说:“你才知道吗?人家早卖机器不干了。我一直在集上买面条吃,可惜买的不如用自家的面轧的好喝。”

    高丽霞听到这儿,心想:没有轧面条的我买轧面机轧,不行吗?

    这天早上,她和她男人陈小兵商量说:“我想买机器轧面条。”

    陈小兵立刻反对道:“别干,等孩子大点,到镇上找点事干吧。轧面条多累,我可没有功夫帮你,照相馆根本离不开人。”

     “不用你管!”高丽霞说完这话,到婆婆屋里抱起孩子向街对面娘家走去,找个同村的对象就是好,这不回娘家,走路不用几分钟就到。

     高二婶端上饭碗,发现闺女丽霞抱着孩子低头含胸地出现在门口,斜愣了她一眼。对男人高支书嘟嚷说:“丽霞这丫头就是有福不会享。如果不嫁给陈小兵,凭咱家的条件,当着民办教师,这会儿说不定比丽云找的婆家还好。”

     “什么,丽云那对象成了吗?”高支书看电视没有看到高丽霞,也就不明白高二婶的含沙射影。

    听不见老婆回答,高支书自言自语道:“成了就好,那是镇长的儿子啊。以后,咱村里有事找他就好说话啦。”

    高二婶一听这话,满肚子酸气涌出来。

    她没好气地对男人说: “好说个屁,成了与你何干?你想借这个高升?死了这条心吧,你都多大年纪了,在村里当官长长了就不错了,想调到镇上当官去,做梦去吧。当是你亲闺女女婿,孬好人家都来巴结你,抬举你。”

    高丽霞站在门口听明白了,走进去说:“妈,你发这个牢骚有什么用?我看你帮我看孩子,才是正事。”

     “你婆婆呢,怎么不叫她看?”

     “我想买轧面机,加工面条卖面条换面条。”高丽霞一本正经地和父母商量。

     “闲的你,看孩子种地还不够你忙活吗?”高二婶把刚才的酸气撒向闺女高丽霞。

    “妈,人家是为了挣点钱。你想想,冬天地里没有活干,不搞点副业,有事花钱上哪里弄去?”

    “哎呀!你真是有佛不拜,偏往火坑里跳。嫁给陈小兵知道认钱挣钱啦?当初你叔叔好不容易安排你在村里当民办教师,你怎么不好好地干?你呀你,你看人家高丽云老老实实地听大人的安排,进了棉纺厂不到一年就找个大学生对象,还是镇长的儿子!哪像你找个穷鬼。”

     “妈,你别说啦,丽云和那个大学生镇长的儿子,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再说,就是成了怎么样,你还不让人家结婚。”

     “成不成,结不结婚,我是管不着。我是说人家丽云听大人的话,知道好歹。哪里像你个傻丫头,偏偏和大人对着干,自讨苦头吃。你说你一个庄户人家,老实种好那几亩地不就行了嘛!折腾啥?”

     高二婶像个爆仗,越说越响亮。高支书也不管束一下,尽着她费口水。

    高丽霞一看没有办法,瞅着机会把孩子往她怀里一放,转身离开。

    只用两天的功夫,高丽霞就把院子清理干净,找人帮忙搭好晾晒挂面的木头架子,在下面铺好红砖整平。抽空买来两袋面粉,等到厂家送来轧面机就准备开业。

     开业那天,院门口贴上红红的门对子,放了一挂鞭炮,那动静惹得大人孩子都来凑热闹。

    卖轧面机的师傅教授给她轧面条的手艺,直到她掌握技术,开动机器顺利地轧出面条来,才拿着机器钱离去。

     高二婶帮着把面条接住晾到架子上,对前来看热闹的人们高兴地说:“今天开业第一天,无论谁来轧面条都给优惠。咱村的八分,外村的一毛。”

      “真的吗?二婶,你说了算吗?”有人开心地询问。

     “怎么不算,刚才和丽霞说好了。咱才开始干,手艺不熟,不知轧的好不好喝,所以先管大家少要点加工费。”高二婶手里忙活,嘴里冲相好的一个老太太说,“哎,老嫂子,要不你先拿着这点回家煮煮看看,好喝不?”

      老太太一面围着看,一面笑着摆手说: “不用,你让丽霞在面里少放点水,多放点盐,多轧一遍就行。”

      “哦,知道啦。”不一会儿,一传十,十传百地来了几个轧面条的。

    中午的时候,陈母忙着给大家烧水做饭,陈小兵只得从母亲手里接过孩子,一边过秤记账,一边哄孩子。           

    再看高丽霞母女俩忙得不可开交,满头是汗。傍晚时分,把所有的挂面晾好收起切完,他们才坐下来喝口水歇歇。

    送走帮着忙活一天的岳母,陈小兵拿起账本,仔细地算了一遍,高兴地对丽霞说:“丽霞,今天轧了一百二十多斤,挣了九块钱。行呀!照这样下去,一个月能挣两三百块。赶上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吃过晚饭,哄好孩子睡觉。高丽霞拿起暖水瓶倒水想泡泡累得僵木的脚丫子,忽听陈小兵在院子里大声喊她说:“丽霞,快出来,猪跑了,拱木头架子呢。”

     高丽霞只觉得脑门轰地一下,嗡嗡直响。她放下暖水瓶,拔身往外跑。

    再看家里那头快要生猪娃的母猪,哼哧哼哧地在木头架子下面不停地乱拱,吃白天晾面条漏在砖缝里的渣渣。

    两口子端来喂猪用的盆子,一个在前面引,一个在后面赶,慢慢把它轰进猪栏里,关好门,转了一圈才放心地进屋睡觉。

    “小兵,猪快生产了,在家里轧面条真不行。要不把猪先拦到你大嫂家吧,正好她刚把肥猪卖掉,空着猪栏。”

    “你真傻!大嫂恨不得你现在就把猪拦到她的猪栏里,到时咱赶集卖小猪,她好留下两只好的喂。”

      “嗯,你不说,我还真想不到呢。”高丽霞笑了笑。

      “还有,那小猪生下来一天喂好几顿食。就算是你舍得给她两头小猪,可是谁有耐心给你天天喂?”陈小兵最后这几句话把高丽霞噎得半天没有言语。

    直到洗完脚脱衣服钻进被窝里,她才开口说。“要不拦在我三婶家,反正她一冬天不在家,到明年春天暖和才回来。”

      “行是行,不过人家过年要回来的,学校里又不是家,不可能在那里过年吧。”陈小兵挠挠头皮说。

      “唉,你真笨!到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呢,那时咱小猪早长大卖掉了。你可以趁机抽空把猪栏重新垒一下,安个结实的铁门,以后它还能再出来。”

     “行是行,不过三婶那里离咱家远,地方太偏僻。”陈小兵双手赞成答应了。

     “这个好说,晚上我们过去睡觉看着,白天叫你妈弄着孩子在那边,也玩也看着猪喂喂,不正好吗?”高丽霞说完闭上困得睁不开的眼睛

     两个人就这么思前想后地商量着安排家里的事,渐渐随着外面的风声进入甜蜜的梦乡。

    时刻正是深秋,院子里的树木早已落光枝头,在后半夜的弯月下眨着清冷的影子,好像也要想说点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