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
繁体版

第九节 睢州兵变

    弘光朝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马士英入阁,提拔阮大铖。史可法离京,左良玉胡闹。北使议和,南渡三案。朝中乌烟瘴气,外面乱搞一通。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生了太多事儿。

    而多尔衮前进的脚步,并未因弘光的胡闹而缓下来。在消灭李自成后,多尔衮立即命多铎率军南下,直指南京!当时弘光的主要兵力有五处,一是武昌的左良玉,二是督师史可法麾下的四镇。

    不过现在左良玉死了,他的儿子左梦庚正领着大军往南京而来。弘光没办法,不得不把四镇中的黄得功调去抵御左梦庚。这样,在江北抗清的军队就只剩下了三支——高杰、刘良佐、刘泽清。这三人里重点介绍高杰。

    高杰,陕西米脂人,是李自成的老乡,也是李自成的部下。至于高杰为什么降明,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李自成有一个老婆,专管军粮、军械发放,高杰长期出入军营,时不时去李自成老婆的营帐里领取军粮、军械。久而久之,二人就好上了。

    而此时李自成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戴了绿帽子。高杰很清楚,这事儿被李自成知道了十个脑袋也不够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明去了。不仅如此,走之前还带上了李自成的老婆。

    高杰曾跟孙传庭混过,打仗很有一套。但有个缺点——骄横暴厉,说白了就是一根筋,没脑子。四镇中以高杰最为跋扈,兵力也最强。史可法来之前,高杰想督师扬州,但扬州的百姓很怕高杰,不要他进来。高杰急了,引兵来攻。后来史可法来到,才制住了高杰。

    高杰宿命的终点,叫睢州。弘光建朝后,驻守睢州的是许定国。这个许定国很识时务,睢州在河南,当时清军与顺军打得热火朝天,且河南大部分已纳入了清朝的版图,许定国知道自己独木难支,于是写信给山东的豪格,这次不是什么请兵信,而是降书。

    豪格接受投降,但要许定国表示诚意,把儿子送来。

    史可法听到了风声,派高杰去探明情况,顺便帮助清军剿灭顺军。同时给他派了两个助手,河南巡抚越其杰和巡按陈潜夫。

    许定国听说上司派人来,十分害怕,此时豪格也未答应出兵,一旦被查,人头落地。许定国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了一个计划——杀人计划。

    许定国跟高杰是有一段渊源的,之前高杰跟李自成大闹河南时,将许定国的全家老小杀掉了,许定国将仇恨的种子埋在了心里。后来高杰降明,得到重用,许定国上疏说:“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皆起于行伍,列土是矣。高杰乃贼也,何故亦蒙列土之荣?”有人将许定国的这封奏疏拿给高杰看,高杰大怒:“吾见定国,必手刃之。”

    现在许定国听说来的是高杰,仇恨的种子终于结果——一定要杀掉此人。他选择的作案现场很有意思——袁可立的府邸。

    魏忠贤当政时,孙承宗与袁可立纷纷罢归,后来崇祯即位,孙承宗回归了,袁可立没有。不是崇祯没叫他,而是叫了千万回,袁可立就是不回来,不干!崇祯六年(1633)十月,这位孤傲的英雄老死在睢州老家。许定国竟然将自己肮脏的作案现场定在这样一位英雄的故居中,算是无耻到了极点。

    高杰要入睢州探明情况,越其杰劝他不要去,原因是许定国这个人太阴险。高杰不听,偏要去。

    这一去,就没回来。

    许定国先是亲自出城迎接,后在袁可立府邸宴请了高杰。有酒有肉有美女,高杰玩得很忘我,喝得酩酊大醉,完全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许定国见时机成熟,发动兵变,砍死了高杰,随后率众降清。

    高杰死后,由于儿子还小,不能继承父职。高杰老婆知道史可法没儿子,于是要史可法给自己儿子当干爹。

    史可法不干。

    原因是高杰跟李自成太久,草寇出身,我可是大明的臣子,高级知识分子,收一个草寇的儿子算什么事儿。

    所以,史可法拒绝了。

    拒绝就算了,史可法“帮人帮到底”,推荐了一位干爹人选——高起潜。希望大家还记得此人,跟杨嗣昌混,害死卢象升,崇祯死后又来南京。同样姓高,你说是不是缘分?

    但高起潜的身份是太监。

    史可法的这个建议让高杰老婆十分无语,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史可法看不起高杰,就跟当初的东林党看不起阉党一样。对这群读书人而言,只要是没读过书的,在他们眼里就什么都不是。尽管两袖清风、公正廉洁、认真刻苦,但就一样不好——太死板。

    没办法,这就是读书人,这就是明朝的读书人。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卢象升、孙传庭不那么较真,跟皇太极妥协。如果史可法放下面子,收了高杰的儿子,那历史会怎么样?

    也许,不会很糟,会很平静、很安稳。

    却不精彩!

    对,尽管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他们做法不明智,但他们从未妥协,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这种人,应该被尊敬。

    后世公认,高杰的死跟毛文龙一样,对历史的影响很大。高杰死后,部下被南明军队排挤,不少人降清,其中有一人十分有名——李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