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之年
繁体版

东林城政变

    新岛沦陷第二日,东林城人心惶惶,官府虽然勉力维持,但任然有很多人开始出逃,无奈之下,皇帝卓丽阳只有放出御驾亲征的消息,这才安抚下民心,是夜,为保东林城安定,丞相严庸协同太子殿下上奏请旨,对东林城实行封禁,雷厉风行的巡城卫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刀枪棍棒斧钺钩叉齐齐上阵,日头还没下山呢,往日里正值繁华似锦的东林城已然寥若晨星,几乎成了传说中的鬼城。

    东林城夜色撩人,闲情雅致者往往会从城墙上抬眼,下可观万家灯火通明,上可望繁星点点,月细如勾。

    “丞相好雅兴!”温顺恭谦的太子殿下信步而来,微微一笑,抬手施礼问候。

    “我果然没猜错,你当真是深藏不露啊。”回过头,严庸目光灼灼,凌厉的盯着太子殿下。

    卓英并没有躲闪,依旧温和的笑着,大方的迎上严庸的目光。

    “丞相更不简单,孤身一人远赴华朝,九死一生,竟然还能带四鬼仙玉回来。”

    “好了,像你这样的人我最清楚不过了,我想你也一样,合作可以,我们各取所需,但阳国不能出事!”

    “这是自然,我是帝国储君,没有人比我在乎这个。”

    “所以这就是问题,如果事成,宫廷内外必定大乱,到时候谁可以稳定局势?”严庸扼腕一阵叹息。

    “丞相放心,这个本宫已早有准备,三月前,南中王郑怀量已与本宫达成共识,届时由他出面稳定局势,借机由本宫继承大统,诸事可定。”

    严庸歪着头想了好一阵子,这个名字让他很是耳熟。

    “郑怀量?南中王?你是说当年领兵屠戮古昧灵城的那个?”

    “不错,当年古昧灵城一役,帝国虽然兵败,但掠夺了无数的财报,所以当时朝中除了文臣之外,武将们都很高兴,可随着先帝病殁,宅心仁厚的父皇登上帝位,一向不喜欢杀戮的他,找了个机会便把这位战功赫赫的王爷谪贬,因此本宫知道他一直怀恨在心,所以正好加以利用。”

    严庸微微一愣,看着胸有成竹的卓英,心头为之一振。

    “如此说来,太子殿下早已准备万全?”

    “不错!”

    “那殿下为何迟迟不动手?”

    卓英一声长叹,摆出一副忧伤神思的模样,凭栏远望。

    “我在等丞相。”

    闻言,严庸顿时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意图,连忙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跪在地上推心置腹的对太子说:“太子殿下肯垂青眼,严庸感激不尽,日后严庸必定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丞相言重了,丞相此次华朝之行,谓之神勇丝毫也不为过,也不知父皇是怎么想的,竟毫不领情。”

    “殿下,为人臣子本该如此,不知殿下是如何布置的?”

    “这正是本宫发愁的地方,本来打算借用巡城卫的力量,可那个令深,油盐不进,本宫实在是拿他没办法!”

    “巡城卫里可有殿下的人?”

    “这是自然,你问这个做什么?”

    “微臣有办法把令深调走,殿下可安排自己人接手巡城卫。”

    “不知丞相要如何做?”

    “昨日我曾与令深相商,抽调各城巡城卫驰援,南境花城任可辛与微臣乃是至交,我已修书告知,暂不理会东林城求援,以令深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花城离东林城不远,他势必亲自前往询问,届时殿下大事可期。”

    “如此甚好,届时还得劳烦丞相出面为我安抚群臣。”

    “殿下放心,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贝阙珠宫,灯火辉煌,宫廷内外一夜忙碌,御驾亲征是天大的事,太监们必须小心翼翼的忙活,切不可有半点遗漏,要是惹得皇帝生气,被摘了脑袋也是司空见惯事儿,如此如履薄冰的日子漫长而又枯燥,只是比起以往,今日忙碌些,也算是充实,老太监抬头看了看已微微明亮的天色,一甩浮尘,脸贴在门框上轻唤正在梦乡中的卓丽阳。

    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卓丽阳英姿勃发,胯下骏马嘶鸣,身后锦旗蔽日,长剑一挥,宛如天神下凡。

    迎着晨光,庄严肃穆里一匹骏马疾驰而来,巡城卫斥候高举信件,迎风大喊。

    “令深将军急件!”

    皇帝眼神一凛,横刀立马,字正腔圆的询问。

    “何事慌张?”

    “陛下,南境花城任可辛拒不发兵驰援,令深将军已亲自前往诘问。”

    皇帝又问。

    “如今谁人掌握东林城巡城卫大权?”

    “回陛下,这个小人不知,令深将军临走前嘱咐我把此信亲自交付到您手上,想必这其中有他推荐的人选。”

    “呈上来。”

    “是。”

    心跳,呼吸,越来越快,捧着信笺的双手也不自觉的抖动着,怎么办?图穷匕见的把戏,像是冰冷的水漫上了胸腔,刺哪儿?

    “陛下!”

    长枪穿透身体,一片慌乱中卓丽阳已然血流如注,削铁如泥的匕首果然不负众望,轻而易举的划开了明黄色的甲胄,噗的一声,刺穿了养尊处优的皮肉,痛苦不堪看着欣喜的微笑。

    抽搐着,像流着血等死猪一样抽搐着,士兵们像救火一样,提着刀砍了又砍,仿佛怕他又活过来似的。

    孝顺的太子殿下来了,哭的撕心裂肺,都没抬眼看看那碎尸万段人,却抱着自己朝思暮想处心积虑想除掉的人痛哭流涕,人总是这么无情又无聊。

    南中王来了,振臂一呼,原本已是悲痛欲绝的巡城卫将士又变的气势如虹,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天不佑我阳国,西有华朝举兵犯境,北有百里池虎视眈眈,如此多事之秋,陛下又遭奸人所害,内忧外患,值此危难之际,臣请太子殿下继承大统,以安天下民心!”

    郑怀量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已然让三军将士心潮澎湃,屈膝迎卓英登位,更是捋顺了那些心有不甘将领。

    “父皇尸骨未寒,先请王爷主政议事吧,”卓英失魂落魄,目光呆滞的望着前方,喃喃的说。

    “殿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如今阳国内忧外患,难道殿下忍心看着这万千子民陷入这水深火热之中吗?”

    “陛下...”

    身着甲胄的将军们跪倒一片,卓英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起身扶起了一直在磕头的郑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