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如歌
繁体版

第五章

    中午,因为有婉儿在此吃饭,欢声笑语几乎没有停下。被改叫婶婶的付桂香喜泪难以止住,不停地帮婉儿清除鱼刺,再将无刺的鱼肉放进婉儿碗中,特爱吃鱼的婉儿差不多是吃饱了鱼。

    也就是一餐午饭时间,大家就成了亲密的一家人。郑天乾抱起婉儿就爱不释手,抚摸完她的乌发和小脸蛋后就忍不住的亲了几下,胡须带来的刺痛让婉儿挣脱逃离,快速躲进哥哥的怀里,引得众人大笑开怀。

    高歌发现这个家有两栋平房连接一小栋杂房、厨房和饭堂,另一边是库房、厕所和猪舍,后面是一片自留地。整体上就是一个简洁、古朴、干净、明朗的四合院。家里的家具尚属齐全,虽不为华贵,但看上去很有品质与古风,且皆有一定的年代。

    后来才知道,师傅的先祖并不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是一百多年前来此地建立的家园,轮到师傅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师傅的先祖是清朝农民起义失败被打散的一队人马的头领,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后逃亡到此地。他们虽是劫富济贫,但个人还是保留了一些银两甚至还有几样宝贝。

    那时候该地方是一大片人烟稀少的荒滩草地,见此地潜在价值高离城镇不到十里,前面还有大湖小河,近三十人的逃难队伍便下马安营扎寨。面对这帮西域装扮的盲流竟然看上一片无人问津的空旷荒地,当地官府也懒得派人测量,草草收了二百两银子办好地契便大手一挥:这片湖河之内的地就全是你们的了。

    经过几年的改造和修建,不仅建起一片青砖黑瓦房院,还集中开垦了300多亩农田分片分户耕种,各自的亲人也分批次接来落户,并建坊立碑为——忠义村。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后,忠义村便改名兴旺村。郑天乾的父亲为年轻的村长,现在是他为该村生产队队长,其父已去世四年之久

    午饭后,叔叔婶婶想留高歌和婉儿吃完晚饭再回家,得知高歌担心奶奶焦急只好放弃。午休一小时,更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到来带上高歌和婉儿去了广阔天地。高歌现在还记得,那天下午是他一生最快乐充实的半天,婉儿是开心得没有停息欢闹。

    先是去荷塘采莲蓬,再去水渠里采菱角抓鱼,最后又去菜地采摘蔬菜和几个香瓜。回家前,二哥郑庆丰又帮他俩摘了四个红彤彤裂开口的大桃,大哥郑大牛一直送兄妹俩到张爷爷张奶奶家门前。因为东西实在是太多,一布袋菱角、十个莲蓬、六个大桃、六个香瓜和一条活鲤鱼。

    看到兄妹俩带回家这么多东西,又得知高歌明早五点就开始习武,两老晚饭后就带上两兄妹去了百货大楼。给高歌买了两件短袖衫、两条球裤和一双白鞋,给婉儿买了一块做连衣裙的花布,又去副食品商店买上一对酒、两斤蛋糕作为明天的回礼。

    “歌儿,习武是件好事,强身健体又能匡扶正义,爷爷支持你。三天后,你一定要带好拜师礼去师傅家,爷爷奶奶帮你准备好。”张爷爷爱抚着高歌和婉儿的头一路说道。

    早上五点之前,高歌一身锻炼装按照师傅的要求跑步到来,前坪已有六七个哥哥姐姐边做运动边等着他。师傅简单交代一番后,一行人就开始了绕村跑步两圈,绕村主干道一周怎么都有八九百米,郑天乾很惊讶高歌第一天就能跟着完成,看来他的体质还真是不错。

    休息片刻,他便示范蹲马步,再教高歌从蹲马步一刻钟逐步延长到两小时。端正好高歌的马步姿势,教了几句简单的理论,他便隔远观望。看着看着,心里的喜欢就止不住的流露出来,他太满意高歌这棵好苗子了。尤其喜欢他那一双坚定刚毅的眼神。

    第一次蹲马步一刻钟,高歌虽然汗流浃背、全身酸痛,但感觉咬咬呀一定能坚持过二十分钟。练完马步活动活动片刻,郑天乾便指导他练习压腿。这对高歌倒是有点难度,初级动作与高度的压腿他就感到很痛很累,他咬紧牙关克服这一切。再看向一米高度正常的压腿单杠,他自我鼓励一定要达到理想目标。

    早上训练结束,时间已过了七点。郑天乾知道高歌既要学习还要糊纸盒和带妹妹,为他单独安排暑假期间的习武时间。早上五点到七点,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晚上自己在家练习。当天下午,张奶奶坚持要陪同高歌和婉儿一道去兴旺村,她主要是想认认门,方便今后随时来看望或接送两个心肝宝贝。

    张奶奶代表家里给郑天乾家回赠了一对酒、两斤蛋糕、两斤猪肉和一网兜水果,夫妻俩对慈眉善目的张奶奶很是好感,师母付桂香一直陪同她,并安排孩子们去捉几条大鲫鱼回来,再备齐几样蔬菜让他们带回家。

    三天很快过去,高歌和婉儿不仅深得郑天乾一家人喜爱,还认识了整个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就连九只狗狗也成了兄妹俩的好朋友。郑晓月姐姐已到了离不开这两个弟弟妹妹的地步,开始以晚上指导弟弟练功为由住宿在张奶奶家,张爷爷张奶奶早就为婉儿午睡摆放了一张小床。

    拜师那晚,张爷爷张奶奶都在场,师傅师母也知道了他们所有的实情。有趣的是婉儿也跟着哥哥一起跪拜师傅师母,嘟嘟着小嘴说她也要习武,可爱的样子引得众人大笑连连。晓月姐姐冲过去抱起她亲个没完,对爸爸妈妈提议由她来教妹妹练剑。

    师傅师母爽快的收下拜师礼,但拒绝接收张爷爷50元的礼金,因为实在是过于贵重。

    “收下吧,我孙子孙女今后天天来免不了要增加你们的生活负担,你能为高歌破例收徒我已经是感激不尽了,若是再增加你们的负担,那我成了什么?所以我以长者的身份要求你,不仅要收下这50元,今后每年还要收下100元师傅费。”张爷爷严词道。

    张爷爷来兴旺村时就即兴参观个遍,看到每户人家都养了猪又得知兴旺村每家每户不缺粮,社员每年还能分得200多元。再对比周围的残破与贫穷,心中是感慨万千。想起这些,酒后的张爷爷长叹一声说道:“天乾,要是所有的农村都能像你们兴旺村这样就好了。我们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天下劳苦大众能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吗?解放都快30年了,可为什么太多的农民就不能摆脱贫穷呢?”

    联想起自己乡下的兄弟姐妹每次来信不是诉苦就是哭穷,老人家便抹了一把眼泪。

    张爷爷和张奶奶一生节俭,虽然每月要负担乡下的亲属,但依然存下了500元。在高歌的记忆里,张爷爷每天都是一身军装,唯一的变化是脚上不是黑布鞋就是解放鞋。张奶奶终生都没戴过手表和骑过自行车,皮鞋也是晚年时高歌买的。

    时间与真情让彼此之间越来越亲密,师傅师母逐渐把张爷爷张奶奶当成了亲生父母,儿女们自然是将两老当成亲爷爷亲奶奶了。

    又是一年过去,高歌成了小学三年级学生;婉儿也告别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一年级,兄妹俩同在一所学校。

    高歌继续保持学习成绩优秀,一年多的刻苦习武再加上他良好的悟性,基本功大有提高。糊纸盒因为有了师姐郑晓月的帮忙,每月收入稳定突破20元,高歌每次领钱后都会给晓月姐5到8元,这也是张爷爷和张奶奶严厉要求她接受的。

    高歌在师傅家不仅勤学习武,还主动帮师傅家干农活。不仅学会了耕田、插秧、锄草、割稻、打谷、喂猪、放羊,打理菜园也成了好帮手,更是深得师傅一家人的喜爱。张爷爷很赞同他这样,希望他多参加社会实践,多锤炼自己。

    张爷爷的月待遇已提高到了180多元,除开资助乡下亲属再加上张奶奶的退休工资和高歌的钱,每年给师傅家100元是很轻松的事。

    自从高歌习武以来,张奶奶主动与他们妈妈商量,最后争取到婉儿每晚睡在她家的福利。后来又经常一道留宿在师傅家,师傅师母还专门给他们指定了一间大房。这也是婉儿最开心的事,因为晚上睡觉不是晓月姐姐就是奶奶妈妈抱着她睡,有时师母妈妈也抱着她睡,实在是太幸福了。不知是不是有了太多的关爱,婉儿再也没有尿床的现象。

    因为糊纸盒的原因,兄妹俩去对面毛阿姨家的次数有很多,毛阿姨如同着了魔似的越来越喜爱婉儿。她家虽然条件不算好,但只要有好吃的必会给婉儿送一点。家里的葡萄成熟时,婉儿怎么都会有两斤的待遇。毛阿姨经常晚上来张爷爷家把婉儿抢走,让婉儿欢歌又跳舞的陪她一家人糊纸盒。这很让张爷爷生气,抽着闷烟暗骂毛阿姨是个疯子,两口子都是。家里没了孙女和女儿,他哪里还会有快乐呢?

    都说时间能增长人的认知,这话好像不对高歌的家人。父母因为感情不好,吵吵闹闹也升了级,母亲更加愚昧、粗暴、蛮横,从夫妻俩之间的交战扩大到母子之战。读初二的哥哥高山终于有一次将她推倒在地,标志着这对母子已彻底成为同一类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很吻合高歌当时的状况。他越是渴望家庭能有一个安宁祥和,家里就越是动荡不安。父母几乎是连续吵吵打打了一周,愚昧粗暴的母亲有天中午因为姐姐洗完碗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坏了两个,像是心中的怒火找到了一个发泄口狠狠地打了她。打出了鼻血,还打掉了一颗牙。

    悲痛欲绝的姐姐那天下午没去上学,一人在家待了一段时间便神色黯然、面无表情的去了河边。好在邻居沈阿姨路过时无意被发现,急忙过去询问安抚。姐姐那年已有了十一岁,绝望的她使劲想挣脱沈阿姨的手,吓得沈阿姨全力抱着大声呼喊来人,因为她不会游泳。

    见公路维修站有两人跑来,姐姐高虹使尽全力挣脱出去绝然地跳入河塘。沈阿姨被吓傻了,只知道尖叫指向河塘说不出话来。好在赶到的两位大叔都知水性,来不及脱衣就一同跳入河中救人,不到十分钟就将高虹救上了岸。

    高虹因呛了水昏迷不醒,沈阿姨见状已是吓得大声哭喊了。很多在上班的人闻讯赶来,包括高歌的父母和张爷爷。见医务室医生正在抢救不省人事的高虹和急匆匆开来的局里吉普车,张爷爷怒火万丈的走近高歌父亲就是狠狠一耳光。“你这个王八蛋!”

    两位保卫科人员急忙搀扶张科长劝慰,担心他老人家心脏病复发。高虹终于苏醒,很快由医务室医生抱上吉普车去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