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寿王李琩:我的对手是皇帝
繁体版

第12章 激活神格,绝望?

    御书房,李琩普及理学常识、规划宏伟蓝图,口干舌燥、嗓音沙哑,这一堂启蒙课,最终在李隆基的一巴掌下悄悄结束了。

    “你回去吧,在府中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出府,问安也免了。”

    “阿耶,思什么过?”

    大家不是交流的很好吗,怎么又要思过了?

    刚才还是麒麟儿呢,皇帝都这么善变吗?

    “滚!”

    滚就滚,李琩转身即走,咕噜噜的肚子已经闹了半天意见了,他迫不及待的要回去陪玉环吃饭了,谁愿意在这儿跟几个老头子磨叽啊!

    走到大殿门口,他又回头提醒了一声:“记得卯时起来看月亮啊!”

    “滚吧!”远远的传来皇帝的爱护。

    李琩坐在回府的马车上,摸着空空的肚子,这一天是滴水未进啊!

    但也不是没有收获,当有了足够的利益,重新洗牌未必不可。

    正在这时,一缕缕的信仰之力传来,片刻之间,已收获三四百缕信仰之力了。

    霎时,识海中的神格碎片散发七彩光芒,再也不复灰扑扑的石质感,氤氲之气从识海弥漫开来。

    “神格彻底激活了!”

    李琩瞬间就明悟了这种状态。

    再仔细感悟,这些信仰之力竟全部来自宅中的下人,原来牛怀安在接收了宫中配发的物资后,现在已经开始给宅内众人发放过节福利了。

    这些侍宦哪里遇见过这种好事,以前不管是在宫中还是在其他王宅当值,逢年过节顶多能有一盒点心,两斗粮食已经不错了,大多时候什么都没有。

    尤其底层的侍女、太监,平时没有额外收获,只靠微薄的俸酬生活,过的很不容易,此时忽然被寿王爷恩赐五六石粮食,当即感恩戴德,不停的念叨王爷的好。

    至于那些力课,都是穷困人家来服劳役的,平时能吃饱穿暖已经不错了,哪里敢想被恩赐五六石粟米。要知道这些粮食带回去,省着点吃,能支应一家老小好几个月了。

    所以这些力课尽皆以头抢地,对着内宅的方向不停磕头谢恩,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李琩的感恩,恨不得回家后给他立长生牌。

    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比较富庶了,但大多数穷人依然难以温饱,至于来服力课的,更是家庭穷困,无钱赎买劳役的,因此这些粮对他们来讲,意义重大。

    破碎的神格被彻底激活,李琩了解了一些神格的功能。

    首先就是能感受到信仰之力的来源、信仰人的祈求。

    其次,十万缕信仰之力可被神格合成一缕灵力,十万缕灵力可被神格合成一缕神力。信仰之力中的个人意志会被神格炼化,不会影响主人的性格。

    最后,那个神格空间名叫神海空间,当凝聚成出神力,则存于神海之中,十万缕神力可演化法则神国,助人成神。

    了解到这里,李琩彻底麻了,百亿缕信仰之力才能合成一缕神力,千万亿缕信仰之力才能成神。

    整个大唐才七千万人左右,整个世界估计也才两亿人,全世界每人给我提供50缕信仰之力,我才能有一缕神力,每个人给我提供五百万信仰之力才能成神。

    我去……

    这个时代,大唐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五十左右吧,世界上一些落后地区更少,平均一个人才能活几天。

    这还有希望吗?

    绝望?

    有些!毕竟成神的梦想那么近,却感觉怎么也走不到头。

    忧郁了一会儿,李琩开始自我调节。毕竟难过也于事无补。

    但反过来想想,好歹有神格残片转化灵力、神力强化身体,起码能自在的比别人多活些日子不是?

    更何怳有神海空间这个作弊器,发挥好了,推动大唐文明进步,糊弄李隆基等人的全球之主不是没有希望啊。

    还能比其他人多一世的经历,还有奋斗的动力和能力,还要怎么样?

    何况死后说不定还会开启下一世呢,毕竟导致他穿越的神格碎片还在他识海里呢?

    而且,路子毕竟没堵死不是,虽然看似很难很难。

    事情就是这样,换个角度,就容易接受多了。

    调整好心态,李琩面无表情的回到寿王宅,却不想,一路走来,遇到的下人们纷纷出来磕头谢恩,李琩赶紧一番礼让。

    结果闻讯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还在发放物资的牛怀安也赶了过来,见这个样子,只好在中门之处,将内外宅的人聚在一起,侍女们和部分太监在内宅,部分太监和杂役力课在外宅,都聚在中门门口一并向李琩谢恩。

    李琩看着高兴的众人,心里一阵安慰,花点钱,换来双方的开心,赚大了。

    顺便给大家拜了早年,又引得大家一阵谢恩不止。

    王爷拜年!感动啊,瞬间又是四五百缕信仰之力入账。

    嗯,还可以这样薅羊毛吗?这还有什么好吝啬的?

    早点转化一缕灵气看看什么感觉!虽然成神艰难,但也得努力一把看看啊!

    “今日在宫中受陛下教诲,我甚是感念大家辛苦不易,一人再分半匹绢,去买点什么,或者做两套衣裳好过年。牛监院,为大家分好,勿漏一人。”

    “谢王爷,王爷恩德……”

    下面的人激动万分的感恩,但李琩的注意力却在信仰之力上。

    “嗯?不对,这次信仰之力少了,只有一两百缕了……”

    李琩有些傻眼,看样子不能短时间对着同一波人薅羊毛。

    薅秃了就不好了!

    李琩朝大家摆摆手,便穿过自动分开的人群,向内院走去。

    他合计了一下,发现才一千缕左右。

    不由苦笑道:“任重而道远啊,希望未来可期。”

    回到内院,玉环正笑意盈盈的出来迎他。

    “郎君,你回来了,我已经让林茵她们散了呢!”

    看着娇俏的玉环,他给她紧了紧大氅,“散就散吧,天都快黑了。晚饭吃了吗?”

    “没有,等着郎君呢!”

    “那咱们一起吃!走,我喂你……”

    李琩这边,差一点皆大欢喜!虽然这一点差的有点大。

    然而,皇宫中,皇帝却还在与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贺知章商议关于他带来的种种机遇与危机。

    贺知章不是宰辅,但他资格老、门人多、威望高,正适合代表儒家。

    而且他心性豁达,并无门户之见,因此他的意见也比较重要。

    “陛下,既然寿王的行迹一直都为陛下所知,不曾有意外情况。那老臣以为,不管他的知识从哪里来的,谪仙也好,神人转世也罢,圣人梦中授法也行,对大唐来说,都是千年难逢的机遇。”

    李隆基却并无出声。

    与其说贺知章是个政场官员,不如说他更像一个纯粹的文人学者,对于知识文化,他不愿意掺杂太多的政治和利益,这也是他为官四十来年,才做了个工部侍郎的主要原因。

    加上工部的工作本就以技术为王,他更能明白先进的科技对民事民生的重要性,因此,他最是支持李琩传播理学。

    李隆基看向李林甫,他向来欣赏李林甫的能力,在他心里,李林甫是下一步接替张九龄,执掌中书门下的最好人选。

    李林甫心中,一直都是比较看好李琩的。首先武惠妃是后宫第一人,床头风很有力,还与他亲善;其次李琩是由李隆基的大哥宁王养大,宗室向着李琩;其三皇帝表面上对李琩最为疼爱,各项福利都仅次于太子;其四很多大臣看好李琩的未来,阵营势力较大(当然今后就未必了);最后,原李琩性格仁慈(软弱),辅佐起来既易擅权又不会被秋后算账。

    所以,没有理由不支持。

    “陛下,臣以为,寿王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出路,以儒道为民族之魂,可以塑忠孝,以理学为国之手足,可以强国力,天地规则由道定,寻道成神。陛下,臣已期待陛下威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