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脐
繁体版

第一章 迷魂村

    这一年夏季,大半个华夏笼罩在洪水的阴影之中,大江中下游水位一再突破历史极限。而深处漩涡中心的洞湖湖畔,一个近乎隐世的村庄,却没有被这场灾难波及。村民们不关心洪水,反而因为村子的电力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而欢呼雀跃。

    这个村庄叫迷魂村,因背靠的群山中,一片迷雾山林而得此怪名。

    村子的地理位置极佳,矗立在洞湖边,一座山势较为平缓的山坡上,往年最大的洪水都没能波及到这个村子。所以,村民们并不为洪水滔天而感到丝毫的紧迫。如果不是交通不便捷,估计附近很多人都会选择来此定居。

    迷魂村完全不通陆路,村民出行只能依靠船舶。整个村子37户人,有35户靠打渔为生。剩下的两户,一个是赤脚中医辛无极,另一个是杀猪匠吴老狗。

    迷雾山林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它占地面积有多大,地形地貌是什么模样,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片迷雾终年不散,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从里面走出来。

    三十年前,一个地质勘探队想要探明这片区域,一行12人,个个都是精壮汉子,装备在那个年代也算顶尖,但他们进去后,就彻底失去了踪迹。

    迷魂村的人对迷雾山林,充满着敬畏和恐惧。

    老一辈也传下来一些零零碎碎的故事。说山林中隐匿着修行的神仙,凡人不得窥探,不管有心无心,闯入者有死无生。这片修仙地四面八方皆被神仙设下迷魂阵,瘴气横生,地形错综复杂,怪石林密,连误入的牲畜都无法从里面走出来。反正迷魂村的人是不会因为好奇而踏入那片山林的,连好奇心非常强烈的孩子,都只敢在外围打转,还不敢让家里大人知晓,要不然一顿皮肉之苦肯定少不了。

    勘探队的失踪,引起了政府的重视,随即而来的搜救队,整装待发,他们不顾村民的劝说,分水路和陆路进入迷雾中搜索。结果与勘探队如出一辙,没有一人幸免,了无音讯。只有一条无人驾驶的小船,随着流水飘回了迷魂村。

    在迷魂村指挥接应的人,不敢再冒然进入,只在能看见层层雾气的山林外围,做了一些简单的勘探,就草草的收场,灰头土脸的离开了迷魂村。他们的勘探只得到一条结论:那片诡异的山林中存在紊乱的磁场,指南针,手表,电子设备,统统出现异常,而且越靠近迷雾越严重。

    不久后,水利局来到迷魂村,在村子南边的河流上,修建了一座名为天门的闸口。

    这条河,正好在迷糊村汇入洞湖,而它的源头,就在迷雾之中。河流有多长,无人知晓,储水量怎么样,也不知情。在迷糊村村民的印象中,这条河流从未干涸过,也就是说,这条河,没有枯水期。所以,水利局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考察后,最终决定,在此修建一座闸门。据水利局的人说,这道闸门对于洪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村里唯一的赤脚中医辛无极,就是负责修建闸门的建设兵团中,一名小小的连长。有一次,一名战士开小差,导致一块石头从高处滚落,眼看就要砸中下方一名战士。辛无极正好路过,听到声响,本能的扑倒了战士。战士无碍,但辛无极的左腿却被石块砸中,导致左腿腿骨碎裂,造成了永久性的伤残。因此,他被迫转业,最终选择留在迷魂村,负责闸口的维护与泄洪事宜。

    迷魂村现在叫迷糊村,也不知是谁最先叫起来的,后来大家都跟着这样称呼。

    村子里的生活条件不算差,毕竟紧靠着洞湖,这里有得天独厚的鱼米,取之不尽。但是,与距离最近的白云镇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就拿一件事来说,社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年代,村子竟然还没通上电。

    迷糊村的村长为此事操碎了心,跑白云镇就像家常便饭,来回开船要四个多小时,这还是柴油机马力全开花费的时间。老人家年纪一大把,只为寻求一个解决迷糊村电力的办法,造福子孙后代。

    洞湖是村民的衣食父母,同样也是村子难以跨越的一道天堑。镇领导也头疼迷糊村的电力问题,可是他们有心无力,光是看着那四十多公里的水域距离,就仿佛一个世纪难题挡在面前。

    有人说,唯一能解决迷糊村电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在闸口加装一套水力发电设备,自给自足。

    镇长听完,脑袋摇的如同拨浪鼓,资金预算太过巨大,小小的白云镇,根本承担不起。

    就在举国上下都在抗洪救灾的时候,赤脚中医家的二小子,年仅十一岁的辛辰,将船舶替换下来的废弃柴油机,经过一番改进,变成了一座水车发电机。

    试机这天,整个村子所以人都汇聚在闸口上方的桥梁上,拭目以待的看着这一切。

    辛无极脸上挂着自豪的微笑,甩着那条微微有些跛的左腿,用钥匙打开闸门的机房,准备开闸放水,测试水车发电机。

    水车发电机顾名思义,必须在水流的冲击下旋转,产生动力,从而带动改装的柴油机,进行发电。

    村长有些迫不及待,骂了声老瘸子,欺身挤进了机房,抓起旋臂上的摇杆,使劲推动起来。

    随着金属摩擦产生的吱呀声,河流囤积的大量储水,如奔腾的烈马,从闸门的缝隙中喷射而出。

    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场面,自然对水流冲击产生的轰鸣声习以为常,可他们无比失望的发现,因为洞湖的水位已经超过河流囤积的水位,闸门打开那一刻,洞湖的洪水倒灌而入。

    村民们发出阵阵惊呼,大喊大叫着让村长赶紧关闭闸门。

    就在这时,随着水流的冲击,那架其貌不扬的水车,吱呀吱呀转动起来。

    负责安装水车,随时准备应对调试的一个村民,瞥见测试的灯泡,竟然忽明忽暗的闪烁起来。

    “哇,亮了,亮了。”那个村民兴奋的大叫,像个孩子般蹦跳起来,围着灯泡直打转。

    “哇哈哈,真的能行,反转都能发电,天才啊,辛辰这小子是个天才。”

    水车旁的几个村民,纷纷发现了被点亮的灯泡,抓起一旁正傻乐的辛辰,像抛皮球一般将他抛向空中,一次又一次。

    他们的欢快顿时将桥上的骚动盖了下去,人们这才发现,那个昏黄的灯泡,正持续稳定的散发着光源。

    灯光持续的时间很短,又忽明忽暗的熄灭了。那是村长手忙脚乱的将闸门又重新合上了。但是,那束昏黄的灯光,彻底点燃了人们内心的渴望,雷鸣般的掌声和喧嚣响彻天际。

    说起星辰,早在迷糊村就有神童之称,他的聪慧,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村里那所小学,他只上了一年,就回家跟着辛无极学习医术,他的知识储备部分来自老爹的口耳相传,另一部分,来自田老师为他搜集的书籍。

    田老师是白云镇委任到此的任教老师,也是村里唯一的老师。辛辰的神童之名,就出自他之口。

    在发现辛辰神奇的自学能力后,田老师不遗余力的为他搜集各种各样的书籍,只要是能找到的书,不管是课内的课外的,就连杂质报刊都不放过,统统找来,供辛辰参阅。田老师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想埋没了这样一个天才。

    很多时候,田老师因为课程太多,忙不过来,还会让辛辰帮他代课。

    久而久之,辛辰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众矢之的。村里大部分孩子都视他如仇敌,仇恨来源自然是不屑辛辰给他们上课。都是同龄人,为何他能高人一等。还有家长们对辛辰的赞不绝口,对自家孩子的指责,也成功的拉了一波仇恨。

    在这个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孩子们挨打是家常便饭,而每次挨打都会听到一句:“你看看别人辛辰,和你一般大,怎么就这么聪明,这么让人省心,你再看看你,简直就是个废物,和那个辛空一样蠢。”

    辛空是辛辰的大哥,两人相差一岁,却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不但好吃懒做,还喜欢挑事生非,打架是一把好手,莽撞而冲动。

    就在辛辰被众星捧月的欢呼声包围的时候,人群外几个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孩子,东倒西歪的或坐或站着,眼神却无比一致的充满仇视,盯着人群中的焦点——辛辰。

    大块头黑娃冲着人群吐了口吐沫,骂骂咧咧:“狗屎,一坨臭狗屎,有什么了不起。田老师就是偏心,要是将那些书借给我,我也能搞出发电机。我呸,什么玩意。”

    黑娃的话顿时引起一阵哄笑,笑声中的嘲讽被压抑着。但黑娃还是听了出来,如坐针毡般豁然起身,满脸燥的通红,冲着身旁几个孩子喝骂起来:“你们这群狗日的,有本事也去弄啊,没卵蛋还敢笑话我。”

    “黑娃哥别冲动,我们不是那个意思。”一个名叫疯狗的孩子连忙打圆场。疯狗长的有些瘦弱,猥琐中透着精明,小聪明层出不穷,眼珠子一转就是个主意。“我们得想个办法,治治臭狗屎的嚣张气焰,你们看看他,脸上像是开了一朵菊花,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