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珠户人家
繁体版

第一百六十六章 因才华引发的恩怨

    许先生再度深深地瞧了方沁湄一眼,点头道:

    “原也是这么想的,大小姐思虑果然周祥。”

    “那您觉得什么时候请她们合适?该起个什么由头呢?”

    “如今天热,富户们多数不愿走动,极有钱的大约去城外庄子里、山里避暑了,再有,城内很快要办中元节。这么一算,莫如到秋分或是重阳之日,我们办个赏菊的花会如何?”

    “赏菊?好倒是好……”

    话题才说到这里,就听门外有人轻叩,许先生拉开门扉一瞧,却是婉娘闪身而入。

    她仍穿着惯常的夜行衣,入得房来,匆匆拉下蒙面巾,面色凝重地道:

    “老许,果然被你料到了!那个陈娥儿……”

    “嘘!”

    方沁湄竖起手指,打断他们的对话,目光闪动着:

    “若是谍报方面的事,我如今还不想知晓,请二位大人另做安排。”

    “什么?”

    婉娘挑眉,诧异道:

    “这也奇了,将玉器坊用作谍报所在,乃是你提出的,怎么如今你却不想知晓?!”

    “不是不想,是现在不想。”

    方沁湄凝神画下第一笔:

    “现在,我们要抓紧让这个玉器坊,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商户。”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这间玉器坊是自己的店铺,能够成为自己在这个异世立足的根本,而不是牵扯进那些添加秘辛当中去。

    方沁湄默默想着。当然,可以想见那些该来的风雨一定会来,但愿在那些风雨到来之前,自己能够赚取足够的钱财,成为一定的资本。

    …………

    “中元节如何办法,来问本宫的意思?哈,这位知州,也是个妙人。本宫歇在外头,就是不想惊动父母官,他怎么还来询问我的意思?”

    公主挽着堕马髻,缀满了珍珠的步摇轻晃,水滴状的红宝石,过滤了光线,映照在她秀美白皙的脸庞上。

    她双臂微张,手指从袖中伸出,轻轻张开,任带着潮意的江风自指间穿过。

    公主站在一只红漆描金的画舫上,眯着双眼,表情惬意。

    画舫周围,自是围满了警戒的护卫、侍女等人。

    甲板上,内侍笑得如沐春风,将手中的帖子往里收了收:

    “公主所言甚是,那这帖子老奴就先拿下去了。”

    “既是拿来了,便瞧瞧吧!”

    公主伸出手来,接过了帖子,快速地扫了几眼:

    “嗤,灯会,猜谜,戏班子,放河灯,左右不过就这些东西,果然只有那个赏宝会值得去瞧一瞧的。”

    “公主所言甚是。”

    “也罢,中元节终究是祭祀先祖的日子,谨慎简朴些是对的。”

    公主慢慢地将帖子收起,当成扇子扇了扇风,语调里带了一丝冷然:

    “父皇一直没有消息给我么?”

    “回公主的话,陛下确无旨意。”

    公主半晌不语,蓦地“噗嗤”一笑,眼中饱含讥讽:

    “中元节,也不用我回去么?就为了一个有可能怀孕的宫女,竟然那样叱责本宫,还丢了这么桩差事给我……”

    说道差事的时候,公主眉眼中多了一丝烦躁。

    “那个东西,哪个人没找过?怎么就非要我找到了才能回宫呢?”

    “如今本宫离宫两月有余,父皇可谓不闻不问。要我说,父皇,就这么肯定那个贱婢怀的乃是男胎?便算是男胎,又能如何?我已经有五个兄弟了,还嫌不够?!呵,荒谬!”

    这话,完全没法答,内侍没有做声,只是将头垂得更低了。

    公主也并不需要他回答,定定地在船头站了一会儿,忽然转身从内侍手中抢过了拂尘,啪啪地甩在身边围站的众人身上,吼道:

    “快些!让这船快些,再快些!快啊,超过江上所有的行船,本宫重重有赏,哈哈哈!哈哈!”

    画舫快速地破开水浪,向前疾驰而去。

    …………

    知州捏着投递回来的帖子,紧皱着眉头,背着手回了自己的住处。

    知州夫人迎上来,瞧见自己的丈夫脸色难看,未免动问:

    “夫君可是有甚不快之事?”

    知州将帖子扔在桌上,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忽然转头问道:

    “公主来津南城,怕是足足有两月了吧?”

    夫人是个精明的,立刻答道:

    “细算起来,足足有六十七日了。”

    知州摸着下颌的短须,眼珠乱转:

    “如此说来,莫非宫中的消息,是真的?”

    夫人微微吃惊,随后领会:

    “宫中……哦!那位天家的新宠怀龙脉之事吗?怕是十之八九。”

    知州眉头越皱越紧,又开始在屋中转圈:

    “今上正值壮年,又有万夫莫敌之力,如今已经有五位皇子,再添一位,若是母家势力不足,照理说,对朝廷格局并不会有何改观。”

    他脚步一停,说出了结论:

    “皇上对公主这般冷淡,只怕其中另有玄虚。”

    夫人瞧着他乱晃,颇是心慌,见他停了,才挤出笑容来道:

    “夫君何必过虑?天家行事,我等身为臣子的,无从置喙。”

    “不是我想置喙,长公主、英国公府接连来到津南城,唉,我总有些风雨欲来,飘摇不定之感。”

    “夫君可是忧心这两家彼此冲突?”

    夫人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知州带着苦笑点头:

    “正是,这两家,唉!对了,他们两家如何结的怨,夫人您该比本官清楚,能否再细细地分说分说?”

    夫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娓娓道来:

    “听说,裴国公之女裴玉璧,当初在京都有第一名媛之称,琴棋书画,连拳脚骑射功夫,无所不精。裴玉璧及笄之年挑头做了个诗社,还试办女学。入学不问出身,仅凭才学,她自己任考官,出考题,一时风头无俩。彼时长公主年幼,不过十岁,掐尖儿要强得很,隐瞒了自己的身份,跑去考学,谁想就给筛选下来了。长公主大怒,揭开身份,与裴玉璧大闹了一场,从此两人做了冤家。”

    “裴国公听说此事,十分懊恼,从此也是厌了自己的长女,四处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

    “依我看来,国公爷此举,倒也真是不必。”

    夫人说着,微微摇头。

    无论如何,裴玉璧已经算是把公主得罪了,但以国公府的家世来说,又何必惧怕一位公主?四处贬低自己的儿女,实在非智者所为,反被人小瞧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