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精英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人员变动

    周一回到公司,首席设计师罗工被成功劝退。这是公司目前为止,最顺利的一次劝退。得知消息的苏海涛,毫不犹豫地向严诗诗推荐了大学时代的老同学——杨子霆。

    见识过罗工的厉害之后,苏海涛认为,从大学同学里随便挑一个人,都会做得比罗工好上不止一倍。

    严诗诗将信将疑,苏海涛所在大学是广州比较有名的工科大学,工程类、设计类专业排在全省前五。单看大学条件,相当于公司的平均教育水平。但是,苏海涛身上并没有拼搏精神,与研发中心、与创业二字都格格不入。他的朋友,靠谱吗?

    抱着怀疑的态度,严诗诗邀请了杨子霆过来面试。一头秀发、一只耳环、一副黑框大眼镜,无不张显着他的个性。他到底能不能胜任呢?经过罗工一事,严诗诗对她的识人能力信心不足。

    杨子霆是有备而来。在自我介绍之后,他就从容地拿出了笔记本电脑,向她展示一幅幅以往的作品。严诗诗一看,知道他果然不是吃素的。一幅幅设计图像有生命力一样,张扬的、自我的,正如他身上的气质,让人无法怀疑,这不是他的作品。

    简单地问了两个专业问题之后,严诗诗对他出奇地满意。不过,她还是不放心,向他介绍公司的业务之后,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一小时内为公司APP设计一个logo。

    公司APP的logo虽然已经对外公开,却并没达到郭庆的要求。这次上线,只是从几个设计图中挑出了最满意的设计图作为临时logo。

    严诗诗对应聘者设计的logo,并不抱希望。毕竟,吴淑婉设计了七八款logo,都进不了郭庆的法眼。

    可是一小时过后,摆在她面前的,是两副设计稿草图。一副飘着杨子霆式的张扬气息,另一副和公司正在使用的logo气质类似,却增加了立体感,更添几分活力。

    我的小乖乖!苏海涛还有这么靠谱的一面!这是什么神仙同学,给我来一打,谢谢!严诗诗不再犹豫,拿着设计图,把面试结果汇报给郭庆。

    见严诗诗这么推崇这位应聘者,听说还是苏海涛介绍进来的,郭庆放下手头的工作,面见了杨子霆。接二连三地招到不合格的员工,郭庆不敢掉以轻心。

    进入会议室不到15分钟,他就兴奋地走向人力资源室,要求当场录用对方。他沉思片刻后,对秦玉珍说,“员工推荐员工,是靠谱的招聘途径。从现在开始,凡是推荐朋友进公司的,新员工通过试用期后,奖励员工1500元到5000元的作为推荐奖金。就从杨子霆这单开始算起吧。”

    “这个主意好!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奖励员工推荐朋友进公司,这是秦玉珍以往惯用的招聘技巧。可因为公司穷得差点揭不开锅,她才忍住没有向公司提这个建议。

    杨子霆一周后就进了公司,取代了罗工。酷帅、又带着艺术家的味道,是他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相处半天后,大家就发现他其实大大咧咧,也吃人间烟火,当天就融入了集体。

    生活中粗心大意,工作时一丝不苟,成了产品部的标记。

    连从来不主动谈工作的苏海涛,在老同学的陪伴下,变得积极工作起来。他骄傲地说,“这可是我哥们,我们班的学霸。”

    杨子霆入职不久,公司空降下来一位运营总监——宋云飞。宋云飞他爸开着软件服务公司,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商业。他从18岁上大学开始,就和同学一起创业。如今创业10年有余。来智游自在之前,经营着一家音乐社交平台。公司被某音乐巨头收购之后,他消沉了几个月,在一次晚会上无意中认识了郭庆,在郭庆的盛情邀请下,来了智游自在。

    音乐社交,和公司即将开发的内容、社交相关。宋云飞对社群运营、增长运营有独到的经验,恰好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唯一的不足是,他从事的不是旅游行业,不能为公司带来资源,哪怕一点点。

    害群之马,或是不适应创业氛围的同事,都先后离开了团队。新鲜的血液注入,留下来的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坚定的信念。

    办公室的人越来越多,办公环境开始变得拥挤。办公室里增添了零食,饮料、零食堆在办公桌周围,办公室变得凌乱起来,但却并未影响他们工作的热情。

    同事之间成为亲密伙伴,几个月的合作,培养了他们之间的默契。新的目标又进一步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纽带。公司内部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姻缘。

    从海岛回来后,吴淑婉和王楚帆成为公司公开的第二对情侣。王楚帆不再吊儿郎当,摇身变成认真严肃的绅士。不要说林一柏,就是秦妙,也一时未适应他的改变。他不再开玩笑,仿佛眼里只有他的小婉。

    这种改变,都是向着美好的方向转变。

    APP2.0将在8月底上线。产品部必须在6月份前完成所有功能的设计。在产品设计定稿之前,研发部需要不断优化1.0版本的功能和性能,对系统进行迭代更新。

    市场部计划在2.0版本上线前,完成对国内南部城市推广,在各主要城市挖掘城市合伙人。运营部需要6月份前整理完成南部城市的酒店资源、景区信息,7、8月份开始与城市合伙人展开合作。

    新一轮忙碌正式展开。产品部三朵金花,时常带上各自的男朋友,到秦妙家聚餐,或讨论工作或议论生活,好不热闹。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渐渐模糊。

    要做好推荐系统,需要吃透算法,秦妙感到很吃力。上坡的道路总是困难重重,稍不留神,可能还会后退。前进两步,退一步,再前进两步……秦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解开科技创新的谜语。

    自媒体、社交、内容运营、增长运营,对于这些陌生词汇,严诗诗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分析竞品、阅读书籍、参加公司外的产品运营社群活动,带领产品组,经过部门内多次讨论、推翻重来、再讨论、精进这一系列操作,总算摸索出一条道路获得了一点成果。

    为了避免闭门造车,严诗诗带上产品经理,到运营部找上宋云飞和关秋月,希望他们对产品设计提出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这是秦妙第一次作为产品部的成员,和运营人员对产品方案进行讨论。在这之前,她是作为运营部门的代表参加类似的会议。角色互换,要谈论的内容,恰好是她在运营部从未涉猎过的领域。

    还有什么能比加入这样的创新活动更让人兴奋的?这就是从零开始创建产品的过程。云雾弥漫,你完全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只管带上满腔的热情。不管未来在哪里,总有人与你同行。你不是一个人。

    宋云飞显得很健谈。在熟知的领域里,他滔滔不绝,风趣又有亲和力。春风化雨中,他轻轻地点拨产品部,牵引着大家从迷雾中走出来,看清前方。

    严诗诗听了,醍醐灌顶。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宋云飞合作,印象杠杠的。

    会议结束之后,秦妙正要离开,身后却传来张敏的吼声,“秦妙,你不能只拿钱,不办事啊!”

    什么只拿钱,不办事?秦妙疑惑地转过身,跟随张敏走向财务室。

    原来,秦妙离开运营部之前,签下了两个新客户。按陈海的说法,前三个月每个月会发一笔提成给她。前两个月,秦妙发薪账户上多了一两千元的提成,就是这个新客户和心心游途给她带来的收益。

    现在正要发第三个月的提成,陈海照样把提成算到了她的头上。随着订单金额增大,上个月的提成,秦妙可以拿到四千多元!然而,问题来了。

    陈海把新客户发展成为月付客户,却在核算账单时,被新来的同事少算了两笔订单。这两笔订单因为系统问题,未在系统下单,记录在财务与运营部共享的订单清单中。陈海在忙碌中“忘记”计算这两笔订单的金额。

    财务收款的时候,才发现少收了采购商的款项。对方却不认账,认为双方都核实过了,不能出尔反尔。

    两笔订单加起来是三千多元,其实是很小的一笔失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开发组需要背起这个责任。运营部也有责任。

    秦妙想了想,对张敏说,“这个月和以后的提成,我都不要了。运营部的事情都完全交给陈海处理了,我不会再过问,也不会分享运营所得利益。如果陈海有疑问,可以随时联系我。”

    她已经离开运营部四个月了。没干活继续拿提成,对其他人不公平。秦妙从来没有想过,要贪图这笔钱。

    张敏挑了挑眉,“去产品部有什么好的?在运营部拿提成,不是很好吗?你看,你都签约新客户了,订单趋势不错啊!你啊,就是缺乏耐心。”又看向刘小莹,“小莹啊,你可得多向秦妙学习。她的韧性不错,不仅骂不还口,而且,每次都能和平地解决问题。”

    秦妙没想过,张敏会在下属面前称赞她。她尴尬地笑了笑,“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刘小莹站起来,拍了拍秦妙的肩膀,“张总就是只纸老虎,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她人很好的,你别跟她计较。”

    秦妙笑着摇了摇头,“不计较,一点也不计较!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好。”

    张敏又接着说,“说真的。你好好呆在智游自在,不出三年,你就可以做到总监级别。我看好你哟!”

    秦妙没想到,那一次谈话,成为她和张敏的最后一次交谈。半个月以后,张敏悄悄从公司离职,不知去向。她的大嗓门从此在公司里消失。公司逐渐走向了正轨,刘小莹已经可以独挡一面,张敏在智游自在的使命圆满完成。

    张敏离职之后,刘小莹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任财务总监。刘小莹和张敏的风格迥异,一个温柔得不像话,另一个刀子嘴豆腐心。一个如清风细雨,另一个如电闪雷鸣。没听到张敏的吼声,办公室似乎少了一点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