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精英
繁体版

第九章 搬家

    下周一刚好是10号,是和采购商约定的付款时间,今天已经是星期五了,下班前就得把账单对好。秦妙走到陈海和赵雯雯的座位上,看两人的对账情况。

    与以往一样,陈海已经对好账,按照秦妙的指引校验了账单的准确性。赵雯雯还在焦头烂额地整理对账单,显然还没有弄好。

    “怎么啦?”秦妙走到赵雯雯身后,问道。

    “公式是记住了,但是忘记怎么使用……”赵雯雯抬头看着秦妙说。

    秦妙叹了口气,按下心中的不满,一步一步地指引赵雯雯操作。做好一份对账单,再核对账单总金额、账单总数量,确认没有问题,总算完成账单检验。

    赵雯雯依葫芦画瓢地整理第二份、第三份对账单。

    秦妙回到座位上,将“对账单操作指引”列为待办事项。三人终于赶在中午下班前把所有对账单发送给采购商核对。

    自从秦妙当上主管,遇到运营部的问题时,她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明明处理的还是那些事情,处理流程也大同小异,但还是急得团团转。她几乎每天都召开部门会议,今天讨论服务问题,明天讨论供应商问题,后天讨论产品问题……问题似乎没完没了,一个又一个坑等着她去填。

    “我们不怕问题。怕的是逃避问题的态度。”开会遇到消极情绪时,秦妙总是重申这句话。“我们的目标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临时救火。”当问题出现,想要和平时那样草草了事时,秦妙就说出这句话,提醒自己,也提醒团队。她每天就这样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管不顾地向前冲。

    秦妙把整理好的管理制度初稿通过邮件发给魏玲玲,希望得到对方的指正。可是过了几天,她都没有收到魏玲玲的回复,便决定打电话给她。电话很快被接通,“魏总,您好!上周我和陈海、雯雯一起商定了运营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前几天我把资料发到您的邮箱了,请问您看了吗?”

    “你把那些规则制度挑重点跟我说一下。”耳边传来魏玲玲疲惫的声音。

    秦妙赶紧打开文档,将要点一一介绍给魏玲玲。一手拿着电话,一手记下魏玲玲的意见。“谢谢魏总。那我改好之后,再发给您。”

    “不用了。改好之后,就在运营部实施吧。你们工作很棒!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电话那端,魏玲玲很是满意。

    有了魏玲玲的肯定,秦妙大胆地落实规章制度。写得再完美也没有用,关键是实施起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幸好现在人不多,如果有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修改。

    陈海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觉得秦妙很有意思,在她身上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推着自己向前奔去。创业失败和失恋带来的创伤,无形中被秦妙每天灌的鸡汤和行动力治愈。她唯一的问题,似乎是不懂得拒绝。运营部的事情被领导们布置得越来越多……

    赵雯雯却没有那么乐观了,有一次上洗手间时,小声地跟黄敏儿吐槽,“最近部门忙死了,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料被秦妙听到了。

    秦妙对赵雯雯感到失望,讨厌她竟然表里不一。她早该猜到的,只是对她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在部门一周例会上,秦妙认真地跟两个小伙伴说,“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的人,我们的船小,经不起大风大浪,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赢得未来。我现在没有能力给你们调薪,但是我一定会倾尽所能给大家提升职场竞争力。”

    说着,她看向赵雯雯,冷冷地说,“能量是可以传递的,正能量可以传递,负能量也可以传染。我不希望听到消极的信息从我们这里传播出去。如果有问题,可以找我谈。不要一边抱怨,一边又瞒着我。”

    赵雯雯低头不语,铁青着脸,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

    陈海倒是点头赞同,同时心生好奇,明明只是毕业三年,前东家还是一家大型外企,何以有这种力量?

    谁都知道,秦妙只是毕业两年。可谁都不知道,秦妙从高三毕业那年暑假开始,便做过各种兼职,在多家公司呆过。除了春节,其他时间平均每天工作半天。大三之前,做过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员、图书馆管理员、家教等工作。上大三之后,还跑过展会,做过翻译,做过外贸跟单员。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的大学成绩并不出色。大学毕业那年,才知道招聘企业对学习成绩也很看重,她才后悔自己没有多用功读书。投递了几次简历,后来在个人网站上写了几篇文章,才有了前东家的面试机会。通过面试时的出色表现,最终得以进入了大型外企。

    当然,以上这些,除了毕业找工作时,和面试官提起过,秦妙再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起。任谁看到,都不会认为秦妙只是工作了三年。

    高中毕业之前的每个暑假,秦妙都会帮家里干农活。她不怕日晒雨淋,更不怕流汗。盛夏里,每隔一两年就听说有人上树采摘果子时,不小心摔下来的事情。幸运的,只是摔伤,不幸的,却是不治身亡。

    秦妙的父亲,便是幸运的那个。从小,她就知道人间疾苦,一家人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她没有正儿八经地谈过一场恋爱,只知道暗恋是什么味道,却不知失恋是什么滋味,更不知道如何安慰两位并肩作战的伙伴。

    秦妈曾经教导她,工作上要努力,要上进,要吃得眼前亏。秦妈曾说,二叔就是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仅做好了份内事,还多做了一些份外事,最后深得老板赏识,提拔到县城里做店长。印象中,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说,不为别的,就图自个儿的内心自在。秦妙把妈妈的话印在脑海里,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出来工作后,她也是这么干的。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工作会触及他人的利益,秦妙感到迷茫,畏手畏脚,不敢进一步。工作一年后,她开始如鱼得水,忘乎所以,成为公司里的普通一员,谁曾想到一不小心掉进了裁员的大坑里。

    到了智游自在之后,遇到棘手的事情,秦妙便想起了妈妈的话,想起了稻盛和夫的名言——“作为人何谓正确”。自从坐上运营主管的位置,秦妙便挤尽脑汁,想各种为运营部、更为公司利益着想的事情。就像妈妈所说的,不图别的,就图内心的自在。

    张敏的蔑视,秦妙的内心不是不难受,而是觉得没必要反驳,时间能证明孰对孰错。赵雯雯的苦楚,陈海的辛酸,秦妙没办法感同身受,只觉得不应该把私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来。

    可是,如果她也遇到非常难受的事情,是否她也能做到抛去不良情绪,积极工作?秦妙没有试过,她也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是为工作烦恼,而不是为父母的健康,不是为失恋,不是为离异,不是为亲人的病痛而烦恼,那么,只为工作烦恼,便是一件幸运的事。

    这么想着,秦妙的心情舒畅多了。家庭虽穷,却很温暖;薪资虽低,工作却是她喜欢的;推动改革,困难虽有,必然只是一只纸老虎而已。她时而皱眉,时而嘟嘴,时而微笑,那张普通的脸上,正洋溢着自信的气息,让人挪不开双眼。

    秦妙要推行的管理制度,参考了RB的管理风格。比如,增加了月度一对一面谈、月度培训、季度小组评价活动。这些都是未来要进行的工作。而订单处理标准操作、客户服务标准操作,应用于日常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

    每个月,运营主管都会对员工进行一对一面谈。员工总结上个月的工作情况,需要上级协调或帮助的个人问题。主管对员工行为进行点评,提出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等。

    月度培训由部门内员工轮流组织培训。包括员工自己作为培训师,或者邀请其他同事或其他公司的专家过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也可以包括生活常识。

    季度小组评价活动,由部门负责人组织。依据部门制定的标准,员工进行自我评价,其他组员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组内互评,负责人则对每个人进行单独点评。最终形成的小组综合评价得分,占季度绩效的30%。

    轮班制度规定了轮班的时间范围、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值班人员遇到棘手问题时的上报机制、值班后的调休规定等。

    秦妙在整顿运营部门规范操作的同时,刚上任的张敏也在整顿财务部。与秦妙的轻声细语不同,张敏的大嗓门足以让整个公司都知晓财务部的“丑闻”。财务室传出书本重重摔到桌子的声音,紧接着是张敏的吼声,“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你的脑子呢!”

    大家看不到财务室的情况,只能听到抨击声和怒吼声。接着,便看到出纳人员流着泪跑出了财务室。

    “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财务室门口传来张敏的声音。不到半分钟,又传来她的怒吼,是跟财务经理刘丽英说的,“还有你!会不会招人!你自己懂不懂财务!怎么做账的?乱七八糟!”

    张敏的声音不停地传出来,直到刘丽英也红着眼走出来,身后还跟着张敏恶狠狠的骂声,“哭哭哭!一个个只知道哭!”

    全公司无人不知,这位新任人力及财务总监把整个财务室的人都骂哭了。秦妙心有余悸,自己也是挨过骂的。后来被秦玉珍取笑,说小妙是唯一一个没被张总骂哭的人。秦妙想了想,珍姐真是人精啊,是唯一一个没被张总骂的下属。

    真是可怜见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越美的人越有资格发脾气。如果张敏收敛一下脾气,那真是个完美的人。听秦玉珍说,张敏的爸爸是部队里的,从小就对她很严格。严格的家教,教出来一个严格的人,一点也不出奇。待人严格的张敏,对待自己只会更严格,看她那精致的装束、严谨的工作规范就知道了。

    从秦玉珍那里打听到八卦之后,秦妙对张敏是讨厌不起来了,反而越发羡慕,那些骂声就像摇滚音乐那么动听——反正被骂的人不是她。

    谁不希望自己有想发脾气就发脾气的资格,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强有力的靠山,关键是,那个靠山就是自己。光羡慕是没用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强大起来,像张敏那样,做自己的靠山。

    试用期已过,工作已经稳定下来了,秦妙决定把家搬到公司附近——方便加班o(╯□╰)o在苏海涛的帮助下,秦妙在苏海涛所在小区租了楼梯楼8楼的一居室。小区环境不错,绿树成荫,楼下小卖部、早餐店、小餐厅、小超市,应有尽有。房子是旧式的楼梯房,二十几年楼龄。从公司到小区,步行只需要20分钟。

    新租的房子比之前农民房单间的环境要好上几个档次,虽然每个月租金比起以前要多付500元,但综合对比起来,这个价格还是很公道的。稍微算了下,减去房租,每个月还有不到5000元。平时自己的生活费大概需要2000元,每个月给正在上大学的弟弟1500元生活费,还剩下1000多元。这跟在前东家工作时差不多,还好不是月光族。

    搬家这天,苏海涛、陈海都来帮忙。这时,秦妙才知道,原来陈海也住在这个小区,而且是和苏海涛住在一起,两人在另外一栋楼合租了一套二居室。看到两位平时要好的同事住在同一个小区,秦妙乐了,仿佛他们在同一个小区,她就不会再感到孤单那样。

    大家都搬到公司附近住了,大家都来帮她搬家。大热天里,连富二代都来帮她搬家,看着两人汗流浃背的样子,秦妙不仅开心,还感觉有一股暖流流过心间,直奔她的双眼。他们在流汗,她在笑,笑出泪来。以身相许是不可能的,请一顿饭又太轻,他们的情谊,她记在心里。未来,是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奋进的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