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每天都在看朝臣打架
繁体版

第五十八章:科举

    时间一日日而过,靖明元年这一年忙的很,最先到来的就是科举。

    二月末。

    乡试、会试层层选拔。

    会试结束后很快就出了成绩,前十进宫殿试。

    殿试举办在乾元殿,众学子在应祥的带领下进入殿内,对姜演叩首后有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他们虽然好奇,却无人敢抬头直视龙颜。

    姜演身穿龙袍头戴冕旒,高坐龙椅,目光扫视底下的众人。

    程少白赫然在内,好像察觉到姜演的视线,他抬头与姜演对视,微微一笑,姜演也冲他点了点头。

    姜演的声音不高,但在空旷静谧的大殿内清清楚楚。

    “能够坐在这里的都是千挑万选的栋梁之材,不论你们从前是何身份,何家室,你们靠自己走到这里,就已经能够平步青云。”

    缓慢的语调一转变得凌厉:“但你们不要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目的是什么,你们的初衷是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望你们不要辜负天下百姓、辜负朕对你们的拳拳之心。”

    说完这些,姜演靠在龙椅不再说话。

    学子们被女帝的言论震到,尤其是那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们要替历代圣贤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

    应祥可不管他们内心有多激动多澎湃,手臂上搭着浮尘,面目严肃看着殿内的学子。

    “此次殿试,以‘民生’为题策答,字数不限,时间为一个时辰(两小时),完成后可提前交卷,若有任何违规行为,取消所有名号,三代以内,朝廷永不录取。”

    应祥环视四周:“现在开始!”

    殿试时,纸笔墨早有朝廷准备好放在桌上,时间一到,学子立马磨墨提笔。

    乾元殿里除了姜演还有其他官员在,所以并不需要姜演一直盯着。

    她让应祥拿来了奏折,偶尔才看一眼学子。

    殿内只有磨墨和纸张翻阅的声音。

    第一个交卷的青年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

    姜演特意看了他一眼,青年看起来二十三四,剑眉星目,身材挺拔。

    年纪轻轻就闯进殿试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放眼望去殿内二十岁左右的也就是三四人。

    交卷后,青年对着应祥和姜演行了一礼,坐回椅子上静静等候。

    姜演接过应祥递来的卷子开始看起来。

    青年的字倒是和他长相不符,他的字带有一股文人的风骨,字体瘦长飘逸,无拘无束。

    在看到名字后姜演挑了一下眉。

    杜振飞。

    她还记得这个名字,杜振飞是建宁城守城将军杜涯的长子。

    不过她倒是没想到杜涯矮矮的个子,满脸络腮胡,能生出这么好看的儿子。

    学子们陆陆续续都交了试卷。

    姜演和几位朝臣一同批阅打分。

    学子们皆是紧张的屏息凝气,等着最终结果。

    册封的圣旨早已经准备好,只需最后填上名字即可。

    姜演手持朱笔,三份圣旨上写下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

    半柱香的时间,女帝放下朱笔,目光沉静。

    “应祥,宣旨。”

    “是。”应祥上前一步,清了清嗓音。

    “经陛下与诸位大人审阅后,此次科举,一甲探花为——”

    应祥故意放缓了声音,学子一个个都紧张的冒汗,他们都期待自己的名字被念到。

    只有两个人看起来风轻云淡,一个是程少白,一个则是杜振飞。

    程少白不是不在意,而是他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

    杜振飞面上不显山不露水,衣袖下的双手却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茅顺平。”

    “茅顺平上前接旨。”

    被念到名字的男人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血气一下子涌上头顶,心脏咚咚咚如同鼓声,他激动的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对着姜演就是一个大礼,高呼吾皇万岁!

    第二次应祥痛痛快快的念出了名字:“榜眼杜振飞上前接旨。”

    衣袖下交握着的双手瞬间松开,杜振飞狠狠的闭了一下眼睛,再睁开平淡如水,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空地,接过明黄色的圣旨,也朝着姜演叩首。

    “草民谢主隆恩。”

    读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应祥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

    毕竟这位和自家的陛下是从小长大的好友,爱屋及乌。

    “程少白上前接旨。”

    程少白温和的眉眼低垂,走上前跪在殿中听旨:“草民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明元年二月恩科殿试,京城才子程少白高中榜首状元及第,特此诏示天下,举国同庆,钦此!”

    程少白本身就是程太傅的孙子,从小便沉浸在各种文学当中,但他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眼界不是一般人能追上的。

    程少白恭敬的接过圣旨,对姜演叩首:“草民领旨谢恩。”

    紧接着又是一道圣旨:“即日起,状元程少白封为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杜振飞、探花茅顺平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于京中各赐府邸,五日后上任,钦此!”

    “其余学子皆赐一甲进士出身,分封各地,七日后上任,钦此!”

    十名学子一同跪在殿中央,领旨谢恩!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得到册封后,他们才终于不再自称草民。

    十位学子还未出宫,圣旨和恩科榜已经张贴出去了,除此之外更是派人跟着一甲的前十人去他家中宣旨,以示皇恩浩荡。

    探花茅顺平出身寒门,家中父母亲年迈,弟弟妹妹每日早出晚归去做小工,他的买书钱、进京的盘缠都是弟弟妹妹一文一文攒的。

    如今他高中,陛下还在京城赐了宅邸,封了官,他终于能够让父母颐养天年、报答弟弟妹妹的恩情了。

    几日后朝廷宣旨的队伍敲锣打鼓,茅顺平骑着马胸前戴着红花,荣归故乡。

    再说现在。

    程家人得到消息后都在等着程少白归家。

    程少白一下马车,见到一家大大小小都在门口等着他有些哭笑不得。

    尤其是他的妹妹程双罗,激动的跑过去抱住他还兴奋的叫个不停。

    “大哥你中状元了!啊啊啊啊大哥你太厉害了!”

    程太傅虽然拄着拐杖却满面红光,相比之下程少白的父母还是最淡定的。

    程太傅对程少白招手:“走,回府,回府再说。”

    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看,程家人回了家,关上门。

    程太傅坐在主位上,待程少白一进门便沉声让他跪下。

    程少白丝毫不犹豫,撩起衣摆跪在坚硬的地板上。

    “祖父问你,你可有对陛下册封你的六品官职不满?”

    程少白立马回话:“孙儿从未。”

    程父程母对视一眼什么也没说,因为他们知道的少白未必明白,他再聪明也没有接触过官场,父亲这是在教导他。

    “许多人都觉得堂堂一甲前三名为什么只封了个翰林院的六七品官职。”

    程太傅面容严肃:“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官职看起来虽然不大,但翰林院的官员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他们的升迁往往比其他官员要容易的多,翰林院也是皇帝想要培养心腹的首选地。”

    “翰林院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他们之间仍旧有党派之分。”

    “从我陛下太傅那一刻起,程家就站在了陛下身边,而你自幼与陛下一同长大,你现在可明白陛下为何安排你进翰林院?”

    程少白温和的眼眸变换几番,瞬间就明白了祖父说的意思。

    程太傅见他明白于是继续说到:“除了你,榜眼探花同入翰林院,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没有党派未来也不会有,而我们程家要做的就是不论何时,始终跟随陛下。”

    程少白昂首,眼中坚定认真,对着三人说道:“祖父,父亲母亲放心,儿子绝对不会做出愧对陛下、愧对百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