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垂落时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吵架

    楼主你好!你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一定很绝望,很崩溃,对吧?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那可能是因为你体验到了一种无助和无力感。这种无助无力的感觉,像不像小时候父亲责怪你满足不了他的期待时,你感到走途无路一样?现在,你的孩子满足不了你的期待,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是不是?你想让孩子听你的,想改变他,达到你的目的,比如他能知道努力,成绩会好起来,这样,你就有满满的掌控感,觉得自信和安全,对不对?但看起来事与愿违,孩子好像并没有配合你。在你与孩子斗争,进行拉锯战时,你可能觉得赢不了,感到耗竭,产生失控。你可能把孩子性格不阳光,成绩不好,怪罪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是个阻碍。同时,也认为孩子是个累赘,是个负担,让你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于是,你会产生一死了之的想法,这样自己就轻松了,孩子也就“解放”了。在这些感受里面,可能有三个动力,而且是代际传承的:1、作为孩子,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动力。a、用自己消失的方式,让父母产生内疚,进行报复。你觉察到自己跟爸爸一样,在孩子没有满足自己期待时,会暴怒,投射出你这不好那不好,怎么不去死的情绪。这个情绪里,看起来是攻击孩子,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我这不好,那不好,怎么不去死!对孩子的攻击是直接的,对自己的攻击是隐性的。对自己的隐性攻击,其实是为了报复父亲,是对父亲的攻击:我不好,我死了你就会高兴了吧?内心却明明知道,自己死了,父亲一定会痛苦。你希望的是,父亲后悔,然后内疚一辈子。这样的想法放到你的孩子身上,是一样的,当你骂他的时候,他可能有时也会想用死来报复你。b、“以死谢罪”,达成对方的“心愿”,表达忠诚。既然父母认为孩子不好,永远也不能让父母满意,那么,孩子会想,自己的存在是罪过,让父母过得那么痛苦,父母一定是不喜欢自己的,是希望自己离开的。他们会伤心地选择忠诚于父母,可能自己死了,父母的日子就好过了,就没有那么操心劳累了。曾经作为孩子的你,在父亲暴怒地对待你时,你是不是也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呢?现在,你的孩子看到你那么愤怒和痛苦时,他的想法会不会想把生命还给你?2、作为家长,也有两个极大的冲突。a、作为权威对胜利的控制。家长的位置,对于孩子来说,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家长希望孩子达到自己的高度,恨不得拔苗助长。同时,家长又害怕孩子超过自己,把自己抛弃。于是,衍生出来的情绪,可能是指责攻击,一面希望孩子做到最好,一面又说他们这不好,那不好。b、作为弱者对失败的恐惧。在与孩子的对峙中,如果孩子盖过了自己的气焰,家长会觉得挫败,这个挫败,可能有小时候的体会。小时候,自己是弱者,是失败的人,失败带给自己的恐惧,就是自己不够好,要被父母指责和抛弃,自己不如去死了才干净。自己干不过孩子时,就会生出小孩子心态,想要报复孩子,让孩子后悔和内疚。你的父亲可能也会有这些想法,特别是他觉得管不了你,觉得你达不到他的要求时。3、从家庭系统角度来看,你的祖上可能有人因为某种原因,有着很强的觉得不配活着的死亡动力。家庭系统中,如果有人有走向死亡的动力,通常会由最弱的那个人承担,这个人常常是孩子。如果有着死亡动力的那个人没有被看见,家族中的某些人觉得不配活着的现象就会不断上演。除了以上三个动力,另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1、作为高知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楼主是一个高学历的父或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必须也要达到我的高学历,我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2、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感到不安全。楼主的情绪不是很稳定,自己的体验并不好,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很糟糕。3、学习心理学,激活了童年创伤,没有得到处理。父亲的暴怒,在你童年时期没有显现出来,但学心理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你真切的想死,这是因为,你激活了童年的创伤,没有得到及时地很好处理,还波及到了自己的孩子。针对以上问题,还得要从解决楼主的心理创伤,从心理治疗上找出路。心理学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在功力不够时,运用不当,会害己害人。所以,我们常常建议在创伤不能及时很好地处理时,不要去碰他。如果你是业余学习心理学,为了疗愈自己,在创伤很深很大时,也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有专业指导,可能会让你更快走出伤痛。如果你是专业学习心理学,为了自助助人,你首先要找督导师,进行个人体验,自我成长,让你走出死亡动力。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相信学习心理学的你,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只有你自己的伤痛疗愈了,情绪稳定了,孩子才会慢慢变好,他的生命才会有活力,才能终止代际相传的模式和动力。好在你已经有了很多的觉察,并走在学习心理学和疗伤的路上,相信你会扭转局势,让自己和孩子过上阳光灿烂的人生!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我是心理咨询师燕归来,祝你和孩子及爱人好好生活,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