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3之创业大亨
繁体版

第五章:大锅饭与创业

    胡会计的双手乃至整个身体都在不停战栗。

    在那个年代,华国的法律要森严很多,尤其是涉及牢狱之类的刑罚,更是推广三代。

    也就是说,如果胡会计一旦因为玩忽职守入狱,那他的儿子,孙子,都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参加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这是铁律。

    至于私人企业……当了大半辈子国有企业的机关人员的胡会计还看不上。

    不过,这也很正常。

    当时的华国,万般皆下品,唯有饭碗高。

    求得是安慰。

    江华盯着胡会计的脸看了很久,最终却摇了摇头。

    这厮算盘打的挺好,就是小爷不上你的局。

    江华虽然算不上大公无私,可是合伙坑害别人钱的事情,还做不出来。

    江华拿过塑料袋,拿走了其中一沓钱,随后数清楚,正好是一万三,装好。

    抬头,却看到了胡会计,脸上一片凶狠神色。

    既然江华这么不上道,也只有找个机会解决一下了。

    省的真把自己举报到了监狱。

    江华,却突然转身,笑着对身后的工人说道。

    “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

    “我这里有个提议,不知道大伙是否中意。”

    “为了缅怀,我们二纺的昔日辉煌,已经为了更加稳妥的未来,这两万块,我们全二纺一百零三的职工,出去搓一顿如何。”

    那个年代,由于项目众多,又没有联网,所以很多项目都是糊涂账。

    比如接待费、茶水费和酒席费。

    可多可少,根本无迹可寻。

    一两一百八的顶级铁观音,和一两十八的陈茶铁观音,泡起茶来,如果不是常喝的,根本喝不出来。

    因此,这里面的名堂太大了。

    还有酒席。

    吃回扣,一个当时多么“高大上”的一个词,一个单位在一个饭店定点,单位领导是有分红的,甚至很多饭店老板,逢年过节,堂而皇之塞红包。

    酒桌文化,华国文化的精髓,毕竟是博大精深。

    千百年流传。

    而,江华这次打的就是一个“擦边球”。

    原因很简单。

    两万块,对单位来说,说起来不多。

    对于各人来说,却又绝对不算少。

    而这两万块,就是胡会计鲸吞财产的所有。

    江华深深的知道,凭借现在的自己,还搬不到胡会计。

    毕竟没有什么证据,而且势单力薄。

    如今,让他把贪腐的钱吐出来,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这句话说完,全体人员一阵欢呼,高兴的呼喊,此起彼伏。

    为了二纺曾经的辉煌?

    哦……多么令人怀念的词汇?

    于是一下午,当所有人的买断金都到位后,通过走访和打电话,二纺的所有员工汇聚在一起,开始会餐。

    而这一切,都在江华的掌控之中。

    席间,他以“假金主”的身份,却是四处敬酒,一来二去,众人心中“纨绔”的标签,也逐渐淡化。

    很多人夸江华少年老成。

    江华只是笑笑。

    老子两辈子,比你活的岁数多多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江华站在最高处,却是示意大家停下。

    随后,却是眼神清亮,目光平和的说道。

    “诸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

    “我有一个提议给大家说一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二纺倒闭了,但是,每个人的纺织水平尤在。”

    “我有个想法。”

    “聚集三万块钱,办一个小心的纺织厂,手工纺织,私人订制。”

    “专门卖给大老板和单位领导。”

    “现在我手中有一万三,不知道哪位叔叔阿姨,愿意投入资金中。”

    一提到这件事,众人的脸色立马变了。

    你江华也太异想天开了。

    三万块是多大的一笔数目,足足可以让自己家在无病无灾的情况下,舒舒服服过三四年了。

    谁没事捅这个幺蛾子?

    私人订制?

    那可是高端人的专用选择。

    就凭借你江华的本事,怎么可能攀的上,那种存在。

    再说,创业……无根无萍的,谁会相信一个小年轻的话。

    见在场人,只是吃喝,一点拿钱的意思都没有,江华倒也不失望。

    ……

    一场酒席,酒足饭饱,也算是化解了一场无形的危机。

    酒席结束后,胡会计,付完钱之后,就面无表情,一脸怒气冲冲,随后头也不会就离开了。

    临走前,看了江华一眼。

    目光充满了怒气和警告。

    江华长叹一声。

    问题算是解决了。

    他也算是心安理得。

    小惩大诫一下,省的你们这些蛀虫肆无忌惮的鲸吞工人资产。

    另外,江华的师傅,刘建平的行为,却让江华感觉到了温暖。

    酒席后,刘建平把江华喊到一边,随后拿出了一沓钱,塞在了江华手里。

    总共三千块,江华颇感唏嘘。

    到底是旧时的师徒关系啊……

    那个年代的师徒关系,远不比十几年之后这般利益化,若是处好了,淳朴的如同父子。

    在单位,小年轻如果受到了欺负,第一个反应不是找父母,而是找师傅。

    如果是个好师傅,这个师傅甚至会因为徒弟的利益,和科长甚至矿长硬钢。

    说实话,在二纺的三年,自己对自己这位师傅,实在不咋样。

    可是如今,一旦自己提出,一出手就是三千块……

    这可是普通人家半年的开销啊!

    江华心中非常感动。

    决定把刘建平,当成自己成立的纺织公司的第二股东。

    江华做私人订制的想法,不是空穴来风。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根据前世的记忆,此时的华国,正是富人量产的时代。

    改革深入,工人下岗,很多人被迫下海。

    所以,一大批富贾如井喷似的涌出。

    而,此时的华国已经加入世贸,所有和国外做生意,就成了一些富豪的首选。

    而做什么呢?

    制造业,人力资本低,收益率低,见效慢。

    旅游业,华国的旅游版图暂时没有完全铺开,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所以,也只有做私人订制一条路了。

    这里的私人订制,未必只是高端。

    还有中端和低端。

    这些以后再说,首先,是要凑够三万块钱。

    做生意嘛,毕竟要有成本。

    自己的一万三,加上师傅的三千,一共是一万六。

    不过,江华不慌不忙。

    酒席散尽之后,饭店老板走过来,很是热络的拍了拍江华的肩膀,一把就攥住了他的手。

    随后一个红包,自然而然的进了他的口袋。

    江华笑眯眯的和饭店老板谈天侃地,随后便走了。

    出去后,看一眼。

    十五章红票子。

    一千五百块钱。

    一共是一万七百五。

    江华掐吧掐吧算了算,还差一万两千五。

    从父母那里拿不太现实。

    父母的一生够苦了,为自己操碎了心。

    剩下的,就得从其他方向找钱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