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那点事
繁体版

第六章六人

    陈宫刚刚准备下手杀曹操,忽然转念一想说道:“我为国家跟他到此了,与其杀了他不义,还不如弃而他离开。”

    陈宫插剑上马,没有等到天明,自己一个人向东郡走去了。

    曹操一觉睡醒,不见陈宫,一个人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话,就怀疑我不仁,抛弃我离开;我应该继续快速逃跑,此地不可久留。”

    曹操连夜来到陈留,找到父亲,说出了自己报国想法;并且曹操准备解散家资,招募义兵。

    曹操父亲听到后对曹操道:“你以为咱们家钱很多吗?咱们钱少成不了大事,咱们这里有一个孝廉叫卫弘,疏财仗义,其家巨富;若得此人相助,大事可成。”

    曹操听到父亲的话后,立刻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曹操对卫弘说道:“今日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痛恨。曹操决定力扶社稷,又恨力不足。卫公乃忠义之士,曹操敢求相助!”

    卫弘听到忧心耿耿说道:“我也是此事心久,可是怨恨没有遇到也有如此的雄心壮志的英雄人物,既然孟德有如此大志,我愿将家资相助。”

    两个人一拍即合,一个人出钱,一个人出力。

    曹操听到卫弘言后大喜,于是立刻先发矫诏,飞信传报各路诸侯,然后一方面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短短几日,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来投曹操。

    曹操皆是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曾经有人辱骂夏侯惇师父,夏侯惇听到后直接杀其辱骂之人,然后逃于外方;

    夏侯惇知道了曹操起义兵,立刻带着其族弟夏侯渊两个,两个人各引壮士千人来会。

    此二人本曹操之弟兄:曹操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

    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曹操大喜,立刻命令他们在村中调练军马。

    至此曹操麾下班底全部集齐,并且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与曹操都是血肉之亲,并且曹操在家里也是四人大哥。

    卫弘则是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袁绍得到兄弟曹操矫诏,于是立刻聚麾下文武大将,引兵三万,离开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曹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说道:

    曹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第一镇,交游豪俊,结纳英雄,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袁公路。

    第二镇,贯通诸子,博览九经,冀州刺史:韩馥,韩文节。

    第三镇,阔论高谈,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孔公绪。

    第四镇,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兖州刺史:刘岱,刘公山。

    第五镇,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河内郡太守:王匡,王公节。

    第六镇,赈穷救急,志大心高,陈留太守:张邈,张孟卓。

    第七镇,恩惠及人,聪敏有学,东郡太守:乔瑁,乔元伟。

    第八镇,忠直元亮,秀气文华,山阳太守:袁遗,袁伯业。

    第九镇,有谋多智,善武能文,济北相:鲍信,鲍允诚。

    第十镇,圣人宗派,好客礼贤,北海太守:孔融,孔文举。

    第十一镇,武艺超群,威仪出众,广陵太守:张超,张孟高。

    第十二镇,仁人君子,德厚温良,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

    第十三镇,名镇羌、胡,声闻夷夏,西凉太守:马腾,马寿成。

    第十四镇,声如巨钟,丰姿英伟,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伯珪。

    第十五镇,随机应变,临事勇为,上党太守:张杨,张稚生。

    第十六镇,英雄冠世,刚勇绝伦,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

    第十七镇,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

    加上,惩办豪强,奏免贪吏,禁断淫祀,散家财以起兵,奋武将军:曹操,曹孟德。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的人领三万大军,有的人领一二万大军,各领文官武将,直奔洛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