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超市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置房

    不管是出于居住还是投资考虑,贵和苑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虽然未来的高端居住区会随着政务中心往东部宽阔处转移,但是一些基础配套设施仍然比不上贵和苑附近完善。

    当然不排除陆远还有一些别的小心思。

    贵和苑的售楼处基本都是跟卖场差不多,入口不远处摆个沙盘,上方挂个大型水晶灯,再搞个洽谈区,配几个小会议间就完事了。

    后世的售楼处相当于一个楼盘的门面,凭借着酷炫的设计及精致的装修,让如同步入五星级酒店一般。

    以后售楼处会慢慢往功能复合型发展。为了留住更多的用户时间,售楼处往往会增加一些功能区域,如:VIP室、影音室、咖啡厅、餐吧等。

    也有一些高端楼盘,其售楼处往会所方向发展,并配备健身馆,台球室、游泳池等。

    让消费者一进来就觉得特别高端,从而增加信任感,提升成交的可能性。

    到了最近,售楼处们甚至开始效仿博物馆、美术馆的设计手法,向消费者展示出售楼处的美学气质,并冠以生活体验馆、艺术美学馆等雅称。

    都说县城是一个人情世故大于天的地方,信奉这么一句话:找对人、做对事。

    大家在做出任何选择之前都试图先找关系走个后门,能找熟人办事就找熟人办,只有在问遍亲戚朋友同学无果后才勉强尝试着靠自己。

    但是这句话对围着模型简单看几眼就要直接找经理沟通参观事宜的陆远来说并不适用。

    熟谙商务交际套路的王容主动跟上前迎接的售楼员打招呼。

    没有那个扮猪吃老虎的时间,而且在这个场合的装鼻打脸实在不值得回味。

    “我们公司需要团购一批房,麻烦你联系一下经理,我们想去样板间看看”。

    陆远双手抱胸站在沙盘旁边细瞅两眼,随后饶有兴致地打量起售楼处内部装饰,跟王容聊了几句对楼型的看法。

    最起码要给杜锦峰这一家三口准备一百五十平左右的住房。

    在小县城的生活品质与他们在琴岛时相比肯定有所降低,所以只好在数量上下功夫。

    尽最大努力让老杜免于分心,还他一个安宁和谐的后方,让他尽全力在前方给公司冲锋陷阵。

    张铁三十多了还是个单身汉,暂时不需要给他准备大平层。

    等他什么时候带回个老婆回来再给他准备,也算是免去老张叔的后顾之忧,安心等着抱孙子就好。

    就在这房地产热火朝天的时期,指望年轻人自己打拼,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拼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要掏空几个钱包。

    可怜自己这当老板的承受了本该不属于自己这年纪的压力,为员工的婚姻生活操碎了心。

    “你要是跳槽过来可以自己先挑一套房子,做自己的宿舍”。

    正在王容感慨着陆远的安排细心周到的时候,没想到这种待遇砸到了自己头上。

    单纯给人画饼容易被当作骗子,馋上真金白银就不一样了,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果一会儿签完购房合同那就是有法律背书的。

    “我...我要不就先算了吧?”

    让她从一个舒适窝跳到风雨里打拼那可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种种原因导致她暂时还没下定决心,只得迟疑不定的含混过去,即使是陆远诚意满满极力相邀。

    在他身边担任一些助理工作以及开展团队业务之外的工作,如新公司的规则制定等事项还是可以接受的。

    正好可以趁机考察老板及管理团队的能力水平。

    目前来看,陆老板在待人接物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企业治理水平还有待观察。

    还需要几套房子改装作员工宿舍。

    虽然达不到东哥所谓的“高级个人公寓”水准,但是在当地绝对是顶流中的良心。

    没过几分钟,胸前挂着铭片的售楼处负责人在员工的带领下过来。

    以往的矜持在此刻散功,大老远就微弯着腰伸出右手朝陆远快步赶来,藏在紧绷着的衬衫扣子后面的啤酒肚不老实的露出来晃了晃。

    “抱歉,久等了吧。我是这里的负责人,叫我老李就行”。

    发量感人的李经理与陆远轻轻握手,娴熟的自我介绍。

    维持着体面的微笑屏退身边的售楼员后,他到前面领先一步引着二人进会客室。

    对陆远的需求进行简单了解后,李经理看这大客户的要求不一,经过几分权衡才透露出几条内幕消息。

    如果对位置有特别要求,比如想与某位实权领导做邻居的话价格要高一些。

    “还有定制服务?”

    “那当然了”。

    正当陆远惊讶于小小售楼处经理贪心不足想凭借这个赚钱时。

    谁料李经理解释说超过市场价的部分他们分文不取。

    算了,你不说我也不敢问啊。

    “那您有没有这想法?”

    说完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对照着桌子上的沙盘给陆远说明了几处特别的楼层。

    没有从陆远这里得到肯定答案,李经理也不失望,转而介绍其他几处房产。

    面积大小从八十到一百五不等。

    并不存在购置整个单元楼的可能性。

    “你们这有房主想出手吗?优先看装修完成的二手房”。

    想到要住进刚刚装修完的房子他就不寒而栗,后世见过太多因劣质装修材料而生病的案例。

    买二手房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是可以保证安全。

    这时候在当地还没有出现如“链家”“贝壳”等专业做二手房源的企业,出售意愿的业主会在报纸上占据一小块宣传,或者在小区内张贴告示。

    开发商手里也会汇集到一些二手房源信息,所以找这位李经理绝对没错。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指着楼盘模型介绍总比不上实地查看来的放心真切,恰好李经理也知道小区内有几位业主因某些原因要转让房产获取现金。

    出门两只脚便踏在被太阳晒得滚烫的石板路上,坐上类似高尔夫球车的观光电动车赶到临街一号楼。

    虽然视野开阔,站在阳台便能俯瞰整个中心商圈,但是无论白天夜晚总会有车辆通行,免不了声音嘈杂。

    李经理解释说“虽然靠街但是没有鸣笛声,楼房也使用了隔音材料,听不到多少杂音”。

    就当他说得没错,但是关着窗户的室内噪声与开着窗户完全是两码事。

    从第一套房了解到陆远所介意的地方,之后李经理刻意带他们往小区内部方向走,避开沿街太近的未售房。

    一下午,小区内位置合适的毛坯房、简装房、精装房与二手住宅看了个遍,敲定几处比较满意的房子,众人这才说说笑笑的打道回府。

    漫步在小区内部花园路,李经理跟陆远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的人见二人有话要谈,很有眼色的拉开距离。

    “陆总是代表公司还是个人购置房产啊?”

    这其中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陆远是单位里负责本次大行动的人员,在打通随行人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与售楼处负责人员联手合作,收取一大笔回扣。

    只可惜这李经理的打错了如意算盘。

    可能是陆远二人外表的年轻与较为随性的举止让他产生了某种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