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超市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生死之交一碗酒

    隔壁几桌的赤膊大汉脚底下堆满空瓶啤酒,骂骂咧咧地吹起牛鼻。

    “看到那一段的时候气得我牙痒痒,恨不得把宋江的头夺下来”。

    那汉子的吆喝声太大,言语间满是怒气。声音传到了陆远他们这里,他听到后说:

    “小时候水浒传热播,一条街上的老头气的犯病拉医院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见救护车”。

    陆远看过李雪健老师的采访,他说自己拍完《水浒传》后怕回老家,乡亲们骂他说“把英雄好汉都带沟里去了”。

    “你别回来了,回来就揍死你”。

    李老师跟宋江是老乡,都是花城人。

    因为这部《水浒》一出,父老乡亲们口中的宋公明成了全国观众心中的卑鄙小人,流毒至今,搞得大家伙在外边抬不起头。

    更有湘省的观众,看到“诏安”的时候,气得直接把电视机砸了。

    有意思的是,央视得知这名观众砸了一台20寸的电视,送给他一台29寸的电视机,打了一个“活广告”。

    “哈哈,不是说《水浒传》好就好在招安吗”。

    王容当然也是看过这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问起这个问题。

    反正大家都喝了酒,谈兴正浓,这时候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说实话,当时不接受朝廷招安也无路可走啊”。

    那个时候天下还不算大乱,老百姓但凡有条活路的都不愿意造反,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获得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

    想割据一方,也没有割据一方的实力。

    队伍要吃饭只能靠打家劫舍,但是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长久。

    武夫倒是不缺,但是继续按照“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路子走下去,最后也是晁盖那样。

    可是大家之所以认可宋江架空晁改主要就是认可他的理念——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等着朝廷诏安,为国效力。

    从一开始就告诉兄弟们不要把自己当做打家劫舍的土匪,咱们是有理想有抱负,为国尽忠的好汉。

    这就比普通的农民起义高一个层次,从单纯的利益共享上升到文化建设层面,进行团队信仰建设,也就是如今耳熟能详的大企业都在干的事情。

    “我之前去总部开会的时候,张总给我们上课,讲全国的地形图”。

    “当时在跟我们说永辉从福省往外走的必要性,讲到咱们北方的大平原,说起齐鲁”。

    齐鲁大地需要搭配临近几个省份使用,因为鲁省没有山川之险,大部分是平原与低矮的丘陵。

    集中优势兵力如骑兵、坦克可以轻松拿下,固守鲁省等于零容错,很难有像大别山那样的藏身之地。

    可是邻近的冀省若取得齐鲁立刻便是宰割天下的局面。

    这时占据鲁省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这里工农业产能充足,优质兵源多,还可以依托渤海黄海发展海洋资源。

    与辽省南端在海上相连可以作为河北藩篱,杜绝海上的骚扰。

    花城可以作冀省伸向中原的门户,沂蒙一带则可以成为冀省控制徐淮的着手点。

    所以从地理因素来看,梁山背靠鲁省有天然缺陷,只能做天下英雄称霸的助力,自身不具备割据一方的能力。

    割据中原者,不拿下鲁省就有肘腋之患,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比如三国的曹操灭吕布破青州泰山军;五代的朱温灭王师范朱喧。

    不拿掉鲁省,想要逐鹿中原的诸侯就别想坐稳,所以割据齐鲁的一方诸侯基本都被中原势力灭了。

    大家看张铁一手提着烤串口若悬河指点江山,连连侧目,对这个家伙可是刮目相看啊。

    这年头公司内部培训都这么卷了吗?都要培养店长争霸天下的视野。

    旁边的大哥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新奇的说法,瞪着大眼睛连连点头,陆远估计他上课时也没听得这么认真。

    等张铁把话说完,迫不及待的几个大汉就提着几瓶酒过来敬他,先旋一瓶酒表示诚意。

    三言两语之间竟引为“同道中人”,聚在一块唱起了《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啊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说走咱就走啊

    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

    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风风火火闯九州啊”

    声音浑厚,铿锵有力,让人听了热血沸腾,最后大家伙都加入进来唱了好几遍。

    你还别说,越唱越有劲!

    怪不得有人说真正影响鲁省人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梁山泊文化。

    他们解释道:很多鲁省人相信“生死之交一碗酒”,所以才会重视酒场,而且鲁省人重视兄弟感情,酷爱排座次,这和《水浒》何其相似!

    其实,无论是“孔孟之道”还是“水浒遗风”都有些道理,但不全面。

    齐鲁真正的魂是认大哥。

    除了鲁省外,东北也盛行大哥文化,但鲁省和东北的大哥貌似相同,骨子里面却是截然相反。

    东北的大哥文化是一种对自由、个性和江湖义气的追求,而鲁省则是源自骨子里对权威的崇拜和追随。

    齐鲁大地的大哥文化,对上体现为忠君爱国,对中体现为孝顺父母,对下体现为兄弟义气。

    “孔孟之道”和“水浒遗风”是大哥文化的一体两面,不管是忠孝义气,还是传统保守,都是认大哥情怀的不同表现。

    在这种认大哥文化的熏陶下,鲁省人在正确路线下是模范,在错误路线下也是模范。

    因为认大哥,大哥说什么都对。

    鲁省最大的大哥当然是孔圣人。

    1925年,鲁省土生土长的“大诗人”张宗昌统治齐鲁后,聘请以保守著称的晚清状元王寿彭担任教育厅厅长、山东大学校长。

    在王寿彭的就职典礼上,张宗昌说得很直白:“俺山东是孔圣人之邦,尽管别的地方有人不敬孔圣人,不读圣贤书,要把线装书抛到茅厕坑里去,俺山东可不准行的……小妞大姑娘到头嫁人做媳妇,不读经书倒也罢了,男学生不饱读圣贤宝训那怎么行?人人照着孔圣人的道理办,准没错。”

    水泊梁山也是如此。

    大哥说“替天行道”,兄弟们路见不平一声吼;

    大哥指哪,兄弟们就打哪;

    大哥说大秤分金、大碗吃肉,兄弟们就一块干;

    大哥说要讨个封妻荫子受招安,尽管李逵、武松这些人心里面不舒服,但大哥已经说了,咽着眼泪也得走。

    因为大哥总是对的。

    “嗨呀依儿呀

    嗨唉嗨依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