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的年代
繁体版

第九章 以物换物的思路

    叶云看了看父母,说道:“以物换物”。

    父母看了看儿子,说:“怎么个以物换物法?”

    叶云说:“要把生活日常用品大量卖出去,可以以物换物,前提是买货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母亲问:“云伢几,具体怎么个搞法?”

    叶云说:“我们去大量进一些如食盐、开水瓶、香皂、火柴、搪瓷盆碗等货物,然后贴张告示,如果价格达10元(要知道这个时候我们这里粮价是一百斤卖8到10元不等),可以用粮食、干鱼丶腊肉、山货等相应金额物质交换。”

    父亲看了看儿子,说:“你没变傻吗,换这么多东西,我们吃得完吗?不会亏死咯!”

    母亲说:“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我儿子聪明着呢!”

    母亲接着说:“换这么多物质,要垫钱呢,我们进货的钱从哪里来呢?”

    叶云说:“我们把每天卖给学生零食挣的钱,可以用来进货。”

    母亲接着问:“换这么多物质,如何处理,怎不能真的留给自己用吧?你肯定还有什么鬼主意。”

    叶云故意说:“粮食等物质可以放很久,留着呢?”

    母亲一把拧住叶云的耳朵,说:“叫你给我耍心眼,一看就知道憋着坏呢,说!”

    叶云赶紧讨饶,“快松手,娘呀,耳朵快掉了,会残家咯。”

    “残你个鬼崽子,好好说!”母亲笑着松了手。

    叶云一本正经的说:“爸、妈,粮食和那些个干鱼腊肉,在我们这里不值钱,但是如果换个地方呢?例如运到广东的广州、深圳等那些地方,肯定能换钱,而且价格要比我们这里高得多。”

    叶云父母相互看了看,满眼惊叹,这是要出省呀!

    母亲问:“你怎么知道的,难道一定行得通?”

    叶云道:“这个我在报纸上看的,现在国家搞经济建设,而广东省走在前面,有几个特区,办了很多工厂,吃的粮食物质肯定紧俏,现在外资企业都引进了,国家又不限制私人长途贩运,只不过我们这里,比较保守,还没人做这个事。”

    母亲又问道:“假如到时候,不好卖怎么办?”

    叶云说:“反正我们的东西,是吃的粮食,肯定有人要,万一卖不动,那边不是有很多工厂吗?就联系一些造日用品的工厂,换一些日用品,拿回我们这里卖,这中间又可以赚差价。”

    母亲比父亲有魄力些,当即决定,就这么干。

    叶云接着说:“爸、妈,那明天,就必须去沙长市批发市场,多去进些生活必需品。”

    于是叶云与父母三人,一起商量,看哪些商品是当时家家必需的小件日用品,缝纫机和自行车肯定搞不起,太贵了,在当时属于奢侈品。最后决定大量进货的商品:食盐、开水瓶、香皂、火柴、搪瓷脸盆、搪瓷缸、铁锅,锅铲子、手电筒、梳子、裤钩、铁皮烟盒、瓷碗、雪花膏、蛤蜊油等常用货物。这些物件在80年代,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当然,后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