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逍遥小衙内
繁体版

第四百四十九章 疲兵之策

    孙安及其部下几员偏将残部数千人马往晋宁方向撤退,蓟州军紧追不舍,两翼又被压制,最终犹如被赶鸭子一般被赶到了擂鼓山下。

    擂鼓山并不高,海拔也就五六百米,正如石秀所言,满山全是荒石,树木难生。山脚下西侧是通往晋宁的官道,东侧则是绕道前往襄垣。

    孙安与五位偏将逃到擂鼓山下,正在不知如何取舍,陆芳说道:“元帅,西侧大道恐追兵易至,不如取东侧小道……”

    孙安闻言,下令道:“便从东侧撤退。”

    拨转马头往东而去,刚绕到山脚,前面忽然旌旗飘舞,一骑当先,身后数千人喊杀声震天,迎面而来。

    孙安等人吃了一惊,匆忙反转,往西侧而去。

    然而西侧早有鲁智深、武松埋伏在那里,阻住了去路。几员将军查看地形,后有追兵,两侧有人拦截,唯有翻过擂鼓山才是唯一出路。不及细想,几人跃马上山。

    这擂鼓山荒芜至极,根本无路可走。且都是光秃秃的石头,战马根本无法上去,几人无奈,只得弃马步行,往山上奋力爬去。

    孙安等人狼狈不堪上得山来,往山下看去,只见密密麻麻全是宋军,已经将这座孤山团团围住。他这才察觉,这座孤山是一处死地。

    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退路。好在宋军似乎并没有立即上山的意思,只是围而不攻,便也暂时松了一口气。

    军曹清点人数,发现逃上山的不足两千人,其余人马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了。

    这一场鏖战,从清晨打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三个时辰,所有人又累又饿,不少人还有伤在身。偏将金祯背后的伤口完全崩开,身上血淋淋的,甚是瘆人。

    所有将士精疲力尽,纷纷倒在石块上休息。

    孙安命人设下岗哨,以防宋军攻上来,随即与几位偏将商议突围之策。

    几人查看山下情形,见整座擂鼓山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山下的宋军已经有后勤部队送来窝头、馒头、饮水,也在原地休息。

    而在看自己的将士,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口干舌燥。如今已经是初夏,下午的太阳已经有些毒了,这荒山上根本没有阴凉之处,石块在太阳的暴晒下,躺上去烫得生疼。

    高槛已经接到战报,一切如朱武所料,晋军残部已经被困擂鼓山。

    他与朱武、扈三娘、顾大嫂等人来到擂鼓山下,仰头看去,见晋军约两千人马盘踞在山腰之上,忍受着风吹日晒。

    几名主将前来参拜,高槛说道:“全军围困他们,不要强攻。天黑前派人喊话,让他们投降,天黑后,各营轮流派人擂鼓呐喊,决不能让他们休息。”

    这招疲敌之术,高槛用之不厌,且每次都能收到效果。

    一切按照高槛的要求,蓟州军仿似安心驻扎下来,后勤部队在山脚下埋锅造饭,显得从容悠闲。

    两名军士爬到半山腰,藏身于一块巨石之后,探头喊话:“山上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元帅有令,若你们愿意下山投降,一律予以优待!白面馒头、肉干管叫你们吃饱!”

    几人轮番喊着,山上的晋军将士本就饥肠辘辘,哪禁得住这般诱惑,一个个使劲咽着口水,强忍饥饿。

    喊得几遍,冯升听得火起,取过弓箭“嗖”的一箭向喊话之人射去。几人赶紧缩回巨石后,过得片刻,又探头开始喊话。

    如此一直折腾到夕阳西下,玉兔东升,这几人才安静下来,并下了山。

    孙安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给自己的将士们打气:“将士们听好了,我们且先忍上一忍,待到下半夜,宋军沉睡之时,我们再趁机突围……”

    可他的话还没完,山下突然传来一阵鼓号声,并有呐喊之声。他们惊慌看去,只见山下一彪人马举着火把正在往山上爬来。

    孙安立即下令,全体迎战。

    所有将士立即抓起兵器,紧张兮兮的看着那一彪人马,但他们只爬到距离他们的两百步外,喊杀声震天,就是不冲上来。

    约莫一个时辰,这一彪人马撤去,另一彪人马又开始往上爬来……

    如此周而复始,足足折腾了一夜。晋军将士又累又饿,一晚上心惊胆颤,根本无法睡觉。最要命的是这山上没有水,一滴水都没有。

    次日天刚亮,又有几人前来喊话劝降,而且他们手中都抓着白面馒头、水囊,喊几声,又咬一口馒头、喝一口水。

    不少晋军将士伸出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双眼直勾勾的盯着那几名宋军手中的馒头、水囊。

    “我们元帅有好生之德,知道你们多半是因为生计所迫才投身贼军。元帅说了,只要你们弃暗投明,过往概不追究,而且馒头、净水管够。”

    不少人已经开始动心,原本已经涣散的军心更加的动荡起来。

    一直到午时,头顶上白花花的太阳烤得他们身上直冒油。终于有人已经无法忍受,起身往山下奔去,一边跑一边喊:“我投降……我投降……”

    孙安见状大怒,拔剑将领头之人刺死在地。此举并未制止大家的求生之念,反而更多的人站了起来,一人喊道:“兄弟们,我们下山!与其饿死、渴死,还不如下山做个饱死鬼!”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相互扶携往山下走去,最终两千人都躁动起来。

    他们已经清楚,宋军之所以围而不攻,就是要困死他们。求生是人之本能,特别是在面临死亡时,只要有一线生机,岂能轻易错过?

    几名跑在前面的军士已经在那几名喊话的宋军手中接过馒头、水囊,跟着几名宋军往山下走去。后面的人更加控制不住,一窝蜂的往山下涌去。

    孙安怒道:“如此怕死之人,实在可恶!”

    随即挥剑将两人砍倒在地,待要再砍,陆清说道:“元帅,由他们去吧!与其让他们困死孤山,不如让他们下山,终归还是有一条活路。”

    孙安怒道:“莫非你也想降不成?”

    陆清一惊,赶紧说道:“末将自然追随元帅,生死不离。”

    最终所有军士全部下山,山上只留下了孙安、陆清、金祯、毕捷、冯升、陆芳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