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镜花之缘
繁体版

二十七 朝廷三千大军开往茅山

    慕可卿回到了逍遥山逍遥洞。

    见慕可卿回来,翁岑:“重重重重……”

    慕可卿:“祖爷爷,你别老重重重重……重孙女的叫了,您不嫌累,我听着还嫌累讷?”

    “重孙女,这一趟出去,感觉如何?”

    慕可卿取下罩在面上的纱巾,露出一张漂亮的脸,她说:“心里畅快多了!”

    “你伤了那个老夫人,但你却放走了她。”

    “祖爷爷,这您都知道了!”

    “哈哈哈哈,你做得对,不是万不得已何必一定要把人杀死呢?!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祖爷爷,我想去嵩山看看樊高义和月娥姐姐。”

    “现在还不是时候,祖爷爷答应你,明年中秋之夜咱们就去嵩山救你的月娥姐姐。”

    “谢谢祖爷爷!我这就去清泉中……”慕可卿话还没说完人已走出了逍遥洞。

    “哈哈哈哈。”

    京城:

    永乐皇帝朱棣高坐在金銮殿龙椅之中,他正在看着莱州府知府尚容快马递来的奏折,只见他突然一拍身前的御案:“兵部尚书史元良!”

    “臣在!”史元良走出臣班:“陛下!”

    朱棣:“你可知茅山一战我大明损失了多少人马?!”

    史元良:“臣现在还不知。”

    朱棣将尚容的奏折扔了下来:“你自己看看!”

    史元良拾起尚荣的奏折,他看后:“陛下,茅山一战损失了我大明四百人马,莱州步军提辖官马似道统兵不利,兵部自当会同大理寺对马似道议罪。”

    朱棣一指史元良:“史元良,难道你就没有罪吗?!”

    “臣不知有何罪?”

    魏忠贤走出臣班:“史大人,陛下不是让你将红衣大炮调往茅山吗?!”

    史元良:“陛下,红衣大炮正在东南沿海镇守边关,此炮不可调,臣也不能调!如若臣真的将红衣大炮调往茅山,那臣才是真的有罪!”

    魏忠贤:“陛下,史元良抗旨不尊在前,造成征剿不利在后,臣请陛下对史元良两罪并罚,罢免其官职,交大理寺议罪!”

    朱棣:“将史元良押入天牢!”

    “我看谁敢!”随着一声怒吼,镇国公常遇春走上殿来。

    朱棣见常遇春走进金銮殿,他惊得欠起身来:“原来是镇国公,快快赐座。”

    两个太监搬来一只木椅放在了大殿前面的左首。

    常遇春向上一抱拳:“老臣见过皇上。”他走过去坐到了木椅之中。

    魏忠贤:“陛下,应治常遇春大不敬之罪!”

    常遇春:“老夫铠甲在身不便下跪。”

    魏忠贤指着常遇春:“你,倚老卖老!”

    常遇春怒目看向魏忠贤:“你,这个阉人!”

    魏忠贤吓得退回到臣班之中。

    常遇春:“陛下,不知何故将张居正张大人打入了天牢秋后问斩?”

    朱棣:“张居正他祸乱朝纲!”

    常遇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朱棣这脸上就变了颜色,他刚想发怒,一老太监急匆匆来到朱棣身旁,他俯首在朱棣的耳边说了些什么?

    朱棣换了笑容:“边关吃紧,不知镇国公为何却带着三十万大军返回京城?!”

    常遇春不搭言,挺身坐在木椅上。

    朱棣:“好好好好,史元良无罪,即刻从天牢中放出张大人。”

    “我在宫外等候张大人,见到张大人,老臣即刻带着三十万大军前往镇南关!”说完,常遇春起身走出金銮殿。

    朱棣:“兵部尚书史元良,速调三千兵马征剿茅山。”

    史元良:“这……”

    朱棣:“你想抗旨吗?!”

    史元良:“臣不敢,臣遵旨。”

    朱棣:“东厂厂公魏忠贤,速派锦衣卫一百人随三千大军一道征剿茅山。”

    魏忠贤:“臣遵旨。”

    朱棣:“散朝。”

    皇宫外,常遇春和史元良见到了张居正,三人走到僻静处如此商量了一番。镇国公常遇春:“二位大人放心,老夫即刻便派人去嵩山!”

    樊梦斗一行人抵达嵩山门后,樊高义、上官青云、上官一彪不辞而别,也不知他们去往了何处?樊梦斗和母亲林月娥不免为他们耽心。

    这天傍晚,一人骑着快马来到了嵩山门,他向嵩山掌门林同林递上了镇国公常遇春的亲笔信,随后,那人打马离开了嵩山。

    林同林将常老将军的信交给了樊梦斗,樊梦斗看过信,他和上官玉箫向外公、外婆、母亲告辞后,他二人连夜赶往了茅山。

    这天,骁骑将军王识途正在中军大帐中与麾下的校尉们议事,东厂大太保魏大忠闯了进来。

    王识途厉声斥道:“这里不是东厂,你见了本将为何不跪拜?!”

    魏大忠:“我是监军,当然可不拜!”

    王识途:“你说你是监军,请你请出圣旨!”

    魏大忠:“这……我这有魏厂公的手令!”

    王识途:“哈哈哈哈,你那个干爹无权对我发号施令!魏大忠,如若你再向上次一样损兵折将,本将军定斩不饶!来人,将魏大忠乱棍打出帐外!”

    就听得一阵“噼啪”声响,军棍劈头盖脸打向了魏大忠,魏大忠捂着头跑出了中军大帐。

    就在这天的深夜,骁骑将军王识途正在秉烛夜读,樊梦斗和上官玉箫悄然进入中军大帐。

    王识途一惊:“什么人?!”

    樊梦斗:“请将军屏退左右!”

    王识途:“左右退下!”

    四个兵丁退出大帐外。

    王识途见樊梦斗相貌出众,身著淡青色衣裤,身佩太白剑,他起身笑道:“太白英雄三步绝杀果然名不虚传!本将已等你多时,来来来,桌案前就座!”

    樊梦斗和上官玉箫走到桌案前与王识途相对而坐。

    樊梦斗正要说话,王识途摆手止住:“隔墙有耳,咱们还是小心为是!”然后他低声说道:“梦斗兄弟,常老将军、张大人、史大人都有交代,你有话尽管直说。”

    樊梦斗:“王将军,这次茅山之行,你既要不引起皇上的猜疑,又要惩治那锦衣卫,还要凯旋回师,这些事,将军是否已有了主意?”

    王识途:“说来简单,只要不使锦衣卫一人逃脱则万事大吉。梦斗兄弟,我有心杀贼,但一直寻找不到机会,这次正好,有你助我,那大太保和锦衣卫定是插翅难逃!到时,我命锦衣卫打头阵,你我二人随后将其合围,你看如何?”

    “此主意甚好,事成之后,我们暂时退出茅山,这此茅山之行将军必立奇功!”樊梦斗说完起身向王识途告辞,他带着上官玉箫离开了中军大帐。

    “哈哈哈哈,本将军岂是贪图军功之人!”

    二十多天后,骁骑将军王识途率领着三千大军进入茅山。

    茅山主峰燕子崖上,樊梦斗、上官玉箫和紫云道长、东来道长站在“东来紫气”的巨石之下,三百多茅山派道众和太白门英雄手执刀械站在山崖之下。

    燕子崖下两军对垒。

    骁骑将军王识途:“众将听令!”

    众校尉:“是!”

    “锦衣卫充当前锋,大军随后,攻山!”王识途剑尖指向燕子崖。

    魏大忠:“为什么是我?”

    王识途:“不是你还能是谁?!”

    魏大忠还在犹豫。

    王识途:“违令者斩!”

    众校尉“仓啷啷”拽出刀剑:“斩!”

    魏大忠被逼无奈:“王识途,咱们回京再见!”说完,他带着一百锦衣卫冲向燕子崖。

    王识途心中笑道:魏大忠你与本将军今生再也无缘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