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释奴
繁体版

第95章 设计擒人先绊马,骄兵无首自拉跨

    翰畅、松盛、朵墨三国的国王,都是同龄人。基本都到了传位的年龄,国王都统治了二十年以上,顶事的公子,也都在三十上下。

    翰畅和松盛都是下克上,后来得到了朵墨王的承认。

    这一点比较重要,朵墨是辛家,是天下共主辛羽真卿的后人。朵墨承认了翰畅的元家,以及松盛的漕家,变相等于羽曲国承认了他们。

    东海三国中,东蓬国也是辛家,只不过东蓬的辛是旁支,是辛羽真卿的弟弟和侄子,朵墨却是辛羽真卿的儿子。因此两国不联姻,只是送人质。

    东蓬国与朵墨关系,十分微妙。两国虽是本家,却长年有竞争关系,都不想对方做大。传了几十代,其实这血缘,也非常远了,关系也不像亲戚了。两国竟然多次爆发战争,原因是在东海和朵墨,争夺正统。谁才是你们该礼让的辛家。

    东海三国其它两国,东莱和东吴,都愿与朵墨联姻,因为两家也是下克上,需要得到正统王族的承认。血脉交融,就是一种承认。

    东莱早先是莱氏,曾是辛羽真卿起兵初期的重要将领,可以说是拜把子的兄弟。

    北方蛮族攻破长城关隘入侵,羽曲国动员各国来战,羽曲联军与蛮族大军,在靖仁十六年,在东羽一带激战。东莱国举全国兵力,倾力来战。无奈遭遇靖仁之败,羽曲、东莱等国,遭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莱氏被篡权,篡位者是驸马,是入赘后改姓的莱。从表面上看,东莱的莱氏依然健在。然而,此莱氏,非彼莱氏。莱氏先是得到东蓬辛家的承认。现在还想通过联姻,得到朵墨的承认。

    东蓬和东莱曾合作,瓜分了一国,因此两国都是1.5国实力。

    东海三国的东吴国,祖上也是辛羽真卿的将领。不是早期的,是半路投奔的。最初的东吴国,只有1国领地,经过几十代的经营,在教仁之乱后,迅速崛起。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吞并了一国,现在是2国实力。

    东海之前的五国,就成了现在的三国。被灭的两国,祖上曾是辛羽真卿的外戚,他贵妃的娘家。

    叶双恒听着曲儿,看着历史,桌上摆着地图。他对羽墨大陆的历史十分重视,这些厚重的历史,对自己的军事扩张,也会起到关键作用。

    雕婵听了叶双恒所说,果真是按他的计策,活捉了辛骋,不禁被叶双恒的智谋倾倒。

    原来,叶双恒告诉护四娘,辛骋一定熟悉朵墨都城的路况,届时在朵都大道,未必能拦阻他。还要在旁边几个巷道内,铺设绊马索,长好大网。

    事实果真与叶双恒预料一样,这让雕婵佩服。

    辛骋被活捉,可是他宁死不屈,根本不合作。

    叶双恒原计划是让他撤兵,解除对无奴主力的围困,但他拒不合作。

    路智远又将他府内的家眷拉出,辛骋仍然不合作。

    城外的四千精骑,看到信号,便朝城中移动。快到城下时,见到辛驰,让就地宿营。

    被辛驰安顿好后,夜里路智深带了2万人,将他们全部俘虏。

    雨霏楼,听琴,军议。

    除了在王城值班的关闯,其余将领都到了。

    无奴主力已被困1个月,估计粮草剩下不多。叶双恒面临的问题,是尽快让主力脱困。

    飞燕和雪环,负责沏茶。

    看到两个娇艳女子,路智远小声对路智深说:“大哥,老叶真是犯桃花啊。”

    “你小子别胡说。”路智深敲了他的脑袋。

    “老三,什么桃花?你要发言,就大声说。”叶双恒放下那本《东海史志》问道。

    “禀老叶。”路老三被路智深踢了一脚,连忙改口道:“禀大将军,没有什么套话。就是辛骋这小子,还是不配合!”路智远气愤的说。

    听闻暂时无法调动朵墨军,路智深提议道:“我看,不如我们攻过去,抄他们后路。”

    “让我挟持辛骋过去,威胁敌军调动。”护四娘提议。

    “我看,就砍几个家眷,让辛骋瞧瞧。”路智远道。

    “那个谋士,也不配合。让他拟一份军令,他也写不出来。”刘德友说道。

    “我看,让辛驰伪造一份,他们也未必识别。”黎华说道。

    “他们军令有暗语口令。若是不知,一眼就被识破。”路智远说道。

    大家七嘴八舌,也没想到什么办法。

    只听琴声停了,雕婵说道:“大家还是听大将军的。”

    “近卫军,暂不动!主力虽困难,却还能坚持。路老大?”

    “末将在。”

    “你务必做好释奴募兵,吸收招募奴隶加入近卫军。”

    “遵命。”

    “路老三?老三?”叶双恒喊了两遍,路老三才答应。

    听到琴声停了,叶双恒吩咐雕婵,弹得声音大些。然后又让飞燕和雪环,去厨房做些饭食。

    让琴声大,是叶双恒故意的,他的战术布置,是不能让飞燕和雪环,乃至其它人听的。

    叶双恒指着地图,对路智远说:“你带你部,去收复这三个郡。断粮道和退路。”

    “遵命。”

    “还有。东海三国,势必先撤军。路过这三个郡,不得为其补给。”

    “若是他们硬抢攻城呢?”

    “坚守住!一旦他们上路归国,沿途没有补给,不出七天,则一定断粮。”

    “对啊。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杀他丫的。”路智远明白叶双恒的思路,显得异常兴奋。

    “你就负责守好那三个郡府。现在庄稼未长成,沿途收割可能性不大。你要将沿路各处粮草,集中到郡府。只要守住,就是大功。”

    “吃肉不给我,让我喝汤。”

    “你别废话,大将军让你守城,你就得守住了。”路智深踢了路智远一脚。

    “吃肉的,还得是老大。增兵后,待东海三国联军断粮,陆老大则可在这里,伏击联军。”叶双恒指着地图说。

    “遵命!”路智深声音如洪钟,歼灭敌军,战利品丰厚,大量铠甲和军械,可以提高军队实力。因此大家都想去打歼灭战,不想去守城。

    路老三自然不能跟路老大抢。

    “东海三国一撤,朵墨军便是孤军。粮草也接济不足,他们会盼着收缩防御。那时候,再去调动他们。”

    “是。”众将明白叶双恒的意图。

    “德友。东海联军回撤,你去联络主力。将这封信,转交许达将军。”叶双恒递给刘德友一封信。

    “遵命。”

    “大哥,你准备让我带多少人走?”吃饭时,路智远问路智深。

    “你率你部即可。”路智深回道。

    “那太少了,要攻下和守住三个郡府。”

    “再多给你3千新兵。”路智深啃着肉骨头说道。

    “你是我亲哥吗你。我得有这个数,不然守不住,让东海三国抢了粮食,填饱肚子,你怎么去歼灭他们。再说,你有那么多新兵补充,也适当照顾我一下。”路智远对叶双恒的方案,理解的很透彻。

    “你小子,要多少。”

    路智远伸出三个指头。

    “不能给你这么多。”

    “大哥,你现在少说有这个数。”路智远伸出一个巴掌。“朵墨都城这里,又招了1万多释奴兵吧。”

    “我要守朵墨都,守王城,平定周边叛乱,看俘虏,看住王子贵族。我能拿出来的兵不多。”路智深算着账。

    “那给我两万!”

    路智远死磨硬泡,从路智深手里,拉走了两万人。

    叶双恒让他到地图前,对着地图再三交待。

    “从西向东,东海联军归国,要路过六个郡。其中必定要路过的,有四个郡府。距离最远的郡府,我们不去占领,让他们去洗劫。我们占领这三个郡。老三,你要亲自先守第一座郡府。并将一半人马,置于第二座郡府,选手下强将守住。当敌人攻不下,撤走时。你第一座郡府的人马,带足军粮,走另一条路线,赶往第三座郡府,在那里等待敌人到来,继续坚守。”

    “还能这样?”众将惊讶,这又是什么操作。

    “敌人是援军,不是在本土作战。若占城不与国土不能相连,没有意义,只是抢劫抢粮,填饱肚子,获得战利品而已。军士思乡心切,沿途攻不下来的,更不会死磕。反正还会路过其它郡府,到下一座城再攻。他们不到粮尽,不会拼死攻城。所以最后一座城,敌军若是死磕,则是粮尽。”

    “敌人8万人,若是死磕,我如何守住?”

    “你关键时刻,只需这样做。在敌军猛攻时,在城头的锅里,全煮树皮,记住一定不能让敌人看到粮食。然后再打起大旗,上面写上这几个字。”

    众将看叶双恒沾了沾茶水,写了几个字。“兄弟,别攻了,我们也没粮!”

    众将不解,还想在问,却见叶双恒只笑而不语。

    “大家各自行动吧。”

    正好布置完,就听到飞燕和环雪从后院的厨房,进到一楼大厅。

    “诸位将军莫走,小女二人做了晚饭,还请将军们赏光。”飞燕和雪环请众将移步,前往一楼的会客包房,那里现在做了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