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释奴
繁体版

第9章 从谏如流

    叶双恒这两天,就住在林妙山家里,林勤知在公子府,建住院部,叶双恒就和林玉菁去送饭。

    医馆那边自从规整完毕,叶双恒去指导过几次流程。什么挂号排队、分诊、取药、住院等,给他们梳理了几遍,特别交代了,避免交叉传染的问题。

    流程理顺了,效率提高了,富人还要交钱,还得一视同仁排队,一些富人就不来了。为了提高收入,叶双恒又开办VIP通道,开设健康长寿服务,专为富人提供收费服务。病好的穷人,来参加建馆,节省了大量人工费,当然府上管饭,也不是一文不给。

    有了以上改变,掌握府里财务的辛玲珑,对叶双恒非常支持,加上有王妃交办。腾了间采光好的房子,给叶双恒住,原本厨娘给的残羹冷炙,换成了小灶,这待遇已经是府上顶级了。

    叶双恒和林玉菁在公子府,帮林勤知看图纸,忙了一下午。干活的人力,也有几个奴隶,他们小声议论:“听说下了新的动员令,你知道吗?”

    “我才从城外来,还不知道,你快说说。”

    “都传疯了,保卫琴鸳城,鼓励奴隶报名守城,可以解除镣铐,发给武器,还发自由徽章,替我们去找亲人。守城期间,找到的亲人,也暂时恢复自由,等有了军功,能释自由,还能给亲人自由。如果城守住了,就消除刺青,彻底恢复自由呢。”

    “真的?怎么报名。”

    “就在各大城门,有军士会上门询问主人。”

    “可是我家主人,不会同意啊。”

    “他们不能阻拦,我们愿意,他们就得放我们去。守城是国家大事,他们怎么能不顾国家安慰,只顾自己。”

    “那我一定得报名,你呢。”

    “那还用说,不但要报名,一定得砍几个人头,立个大功,好为家人释个自由。”

    琴鸳保卫战的动员令,总的意思,与叶双恒的建议相差不大。

    果然,出了公子府,一路看到官家的告示,张贴的满城都是,军士逐个询问奴隶主家的奴隶,主人不得干预,奴隶画了押,跟主人打了借据,奴隶就被带到军营,现实一番教育,说明政策,之后就解除镣铐,开始编入队伍。

    婚礼这天,王妃来到林妙山府上,为叶双恒证婚,林妙山感到蓬荜生辉。

    见到林玉菁温柔贤淑,生得端庄秀美,王妃好生喜欢,赐林玉菁礼服和首饰,亲自让女官,为其梳妆。

    叶双恒稀里糊涂,走完了羽曲的婚礼仪式,林勤知将林玉菁送入叶双恒的卧室。

    此时的叶双恒,却被王妃叫去,女官屏退了左右,林妙山已经喝醉,林勤知去答谢亲友。

    王妃是对叶双恒表示,听从了他的建议,现在招募了很多奴隶,只是缺乏军官统领。

    “这也好办,征召退役的军官,他们都在王公贵族家里效力,有丰富的战场经验,现在当了侍卫,可以征来当军官。”

    女官见王妃点头,当场记下,回去就公布针对侍卫的动员令。

    “羽曲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力量不统一、不集中,大家各自有小算盘、小利益,不顾全国家安危。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羽曲国还是强国。”叶双恒对羽曲的问题,已经看得比较明白了。

    王妃非常认可叶双恒所说,看他的眼神,已经变为了欣赏。

    “还有一件事,公子一定要参加守城,这是继承王位的资本。”

    王妃答应,却担心的说:“洛辰,自幼好静,不喜打打杀杀。见流血负伤,只想医治,甚至无论敌我。至于如何杀敌,他不是不管兴趣,而是厌恶屠戮。他不喜权谋,不善交往,我真担心……”

    “公子身份尊贵,肩负国之希望,而人之志向,也不在一域,无需夺人之志,应顺应天性。公子即不喜权谋,但宅心仁厚,自是吉人天相,王妃娘娘大可不必担忧。”

    “羽曲千年百世,恐葬送于吾子啊。还望先生,尽心辅佐。”王妃对于公子未来继承王位,能否确保羽曲安全,实在没有信心。

    “公子以仁义治天下,也未尝不可。我自当尽心辅之,请王妃娘娘放心。”

    “汝公子之喜好,可谓纨绔之另类。虽然此爱好,光明正大,仁义道德,却长期沉迷于此,不求学业精进,不谋军略兵书,以至于即将成人,还未为储君。”

    王妃的意思,是公子行医的爱好,可以说是另一种纨绔,叶双恒也深知,公子对行医的爱好,绝不是轻易能掉头的。

    “成为储君,要奠基筑础,非一时之功。眼下之计,一定要请公子,统领守城。”

    “他能来自然好,我就怕他,厌恶战争。”公子处于叛逆期,王妃自然对此没有信心。

    “您先给公子拨款,让他囤积草药,他一定对你感激。开战后,便可劝公子带医护人员和草药,前往战地,进行医疗。逐步介入战事,也算能获得功绩。”

    女官在侧逐一记录,当天叶双恒与王妃聊了很晚,才起驾回宫。

    临走王妃说:“不知觉,已深夜。勿怪本宫,打扰汝洞房花烛。”

    叶双恒感谢王妃,能听取他的建议,避免琴鸳城生灵涂炭,再三叮嘱,囤积草药外,一定要多囤积粮食。

    王妃走时,宾客早已离开。

    林勤知送了王妃回来,有些醉意,告别叶双恒,便回去休息。

    叶双恒回到居室,林玉菁和衣而卧,已经熟睡,便没打扰,在椅子上睡了一夜。次日一早,就去了公子处,劝他为琴鸳保卫战出力。

    女侍卫俪达,找来了当年的心腹女侍卫,名叫卫勤,加入公子府做近侍,包括武术老师辛武翱在内,叶双恒都动员他们,接了动员令,去做了军官,带着由退役士兵、守卫、侍卫、平民、奴隶组建的部队,每天开始上城墙训练。

    一时间琴鸳城的奴隶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甚至担心,万一敌人不来,该怎么办,这算不算城守住了。

    只有奴隶主们,心存一丝不满,可是想到有爵位,虽然觉得,金钱上有些不划算,但地位上,绝对是提高了,也算是没白付出。

    叶双恒鼓励公子,到城墙上,激励奴隶战士,为他们争取到一样的饭食和待遇,这让奴隶们心存感激。这也避免了,因待遇的不公,造成的哗变。

    期间公子得到王妃的拨款,开始大量囤积草药,动员了城内的医馆,将救护站,搬到了城下,就近治疗。

    林妙山及时盖好寝疗馆,计划开战后,作为后方医院,收治伤兵。

    王妃也常身着戎装,前往到城墙,按叶双恒的建议,检查奴隶的饭食,宣传奴隶军功换自由的政策,让奴隶保持高昂斗志。

    不久,溃败的骑兵,首先回到琴鸳,他们带来了不好的消息。两路人马,一个亲王和一个将军已经战败。

    两路敌人,正在来琴鸳的路上,国王和其它两路人马,战事胶着,无法脱身回援。

    叶双恒建议王妃,立即收拢溃兵,即日起关闭城门,实施宵禁。

    两天后,敌军两路人马,抵达琴鸳城下,要琴鸳开城投降,否则城破屠之。

    王妃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城内最高的军事将领,是位70岁的老将,年轻的将领,全都。

    叶双恒作为公子的幕僚参加会议,建议坚守城市,并派人给国王送信,告诉他琴鸳城稳固,不用担心,一定能守住。

    叶双恒是避免前方军心不稳,国王着急回防,反而会造成前线溃败,必须帮助国王,稳定前方军心。

    次日,敌人就发起了进攻,不过让敌人没想到的是,城墙上的守军,作战勇猛,很快打退了几次进攻。奴隶们这下放心了,敌人来了,军功就不愁了。

    当天,王妃又召开军事会议,已经有几个奴隶,攒够了自由的军功,大臣们的意见,都是不着急,战事还长。

    叶双恒却提议,当天就兑现奴隶的自由,除承认颁发的勋章外,当天就要消除脸上刺青,出具赎出的文书。

    这种激励,立刻起到了效果,虽然获得自由的门槛高,但奴隶们却奋力拼取,有的奴隶即便战死,也要拼一个自由身。

    叶双恒的建议,积攒了军功,战死的奴隶,可以指定一个亲人,获得自由。

    一连几日,敌人连续进攻,都在奴隶兵的奋勇杀敌下,无功而返。

    叶双恒陪着公子在城防前线,辛羽洛辰主要救治伤员,有了医疗保障,一线战士更是奋勇杀敌。

    敌人攻城不克,城墙又是才修好不久,高大坚固,敌军兵力,还不足以完全围困,只在琴鸳河以北,展开阵势,没有南下过河。

    守了十几日,敌军攻城伤亡较大,攻势渐渐弱了。

    此时,突然接到国王来报,其余三路都战败,国王负伤,残兵掩护国王,正在撤退的路上。

    五路迎敌,竟无一路得胜。战事与叶双恒的预料,非常吻合。

    两天后,国王带着败兵,被敌军挡在琴鸳城外。

    王妃着急,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此时与国王的联络中断。

    叶双恒看着地图,再次以公子幕僚的身份建议:“应选派一名勇将,率奴隶大军杀出,接我王及士卒返回。否则剩余三路的敌军追兵一到,恐怕国王就撤不回了。”

    这种出击,要冒很大风险,一旦出击不利,守城部队,会在城外被歼灭,到时候守城的部队又没了。

    叶双恒补充强调:“敌人绝想不到,城内会主动出击,一定要派人,从琴鸳河以南北渡后,与国王取得联系。”

    虽然出击冒险,城内守卫空虚,在王妃的坚持下,决定按照叶双恒的建议执行。

    由于琴鸳河以南,并无敌军,派出的斥候,从琴鸳河以南,北渡后与国王部队取得联系,商议好内外合击的时间、地点。

    老将军坚持带军出击,果然敌人没有想到,城内士兵会主动出击,守城战士,大多没有铠甲,敌人也看出,不是正规部队,可守军战斗起来,却异常勇猛。

    敌军的两路人马,被前后夹击,夜里也找不到方向,当敌人稳住阵脚。羽曲国王辛羽崇的部队,已经被接回了城。

    辛羽崇入城时,各个公子都在城墙上守卫,只有辛羽洛辰在医馆里治疗。

    辛羽崇在马车里,接见了几个公子,对公子辛羽洛恪一身戎装,尤为褒奖,当即赏赐了勋章。

    王妃也一身戎装,见到受伤的辛羽崇,泪流不止,守着国王,一路回到王宫。

    叶双恒听到消息,连忙让公子去王宫,为国王救治。

    国王伤得较重,好在王妃和公子悉心照料。王妃主持着每日的军事会议,她会先听叶双恒的建议,再将建议布置下去。

    叶双恒建议,在琴鸳河下游,建立浮桥,接溃兵从琴鸳河以南入城,避免与敌军交锋。

    果然,收拢了两路败兵,包括将军和亲王,陆续入了城。

    煦勇王大军赶到后,真正的考验才到。

    由于敌人军队数量众多,很快发现羽曲国,从琴鸳河以南,接收溃兵。于是敌军过了河,将琴鸳城围了水泄不通。

    敌军每日攻城,守城险象环生,这一打就是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