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正道
繁体版

有名无实

    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这是戴氏形意拳的古谱传承上记载的一句话,其实古人就热衷于卖关子,就好像古代四大名医,而实际上古代的平均寿命极低,而一个拳种是否具有优越性在于其符合时代需求,如果保家卫国及强身健体都没用上,光靠记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本来古人都习惯于“吹牛皮”,如果你都相信那些记载,那我也会相信蒲松龄和纪晓岚写的鬼故事,连并金庸的人物也一并相信他们的存在。

    据记载里戴氏心意拳传到第六代才不过数十人,戴氏心意拳第一代戴隆邦,第二代戴文良(长子)戴文勲(次子,武林人称神拳戴二闾),第三代戴良栋,第四代戴魁戴宏勋,第五代段锡福岳蕴忠高升桢等,第六代段天林、段志善(子)、重立义(正龙,启蒙师为安承模)、霍永雳、王银元、王柱龙、王成牛、王虎、申明寿、阎传宁、阎子祥、阎敦杰、李琦、李月清、李晋杰、李生海、武昆、张明林、段天和、赵新明、赵瑞林、范应标、范海金、范锁年、原庆义、原海峰、逮宪容、郭拉环、梁珂、殷新友、程永明、董如忠、渠毓通、霍永昌、戴宝书等八十余人。至于以后又传给了谁都没关系了,就实际传承状态来看,到底能有几分成色呢,杨珂还是决定先去走访一下当地的传承人,然后看看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及实战能力,人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过程。

    拳这东西不比古董,也不是什么传家宝,只注重个人修为,而不是祖师爷厉害与否,杨珂从来就是这个观点,而且周清教了杨珂一手功夫,就是师傅是否厉害要具体试试手,有些人习惯了活手打死手,就像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视频一样,一般都是师傅得势又得力,而且徒弟或者陪练的像个木桩一样,只有挨揍的份儿,真的那么厉害你们的世代传承也没拿到什么武状元或者国家领导的保卫工作,以前不是有句老话么,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到现在其实也一样,打不出名堂光自己吹牛是没意义的,虽然传说很多拳很刚猛,而实际上杨珂并没有见识到,周清是唯一让他心服口服的。

    就这样杨珂在山西祁县走访了几家传授心意拳的拳馆,多半都人迹罕至,而且教拳的人没有那种习武之人的精气神,攀谈一下也是介绍一下这门功夫的历史地位,好不容易在一家武馆里遇到了一个中年人,年龄比周清长一些,约莫45岁左右,姓李的一个师傅,据说也是正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那天是个中午,院子里散落着一些武术器械,他正在院子里背着手口头指导几个年轻人,杨珂进院子很客气的打了一下招呼,也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也就是想寻一个师傅学习一下心意拳,这时候一个三十几岁的人过来跟杨珂攀谈,然后说自己的师傅如何如之何,对于武馆里那种忽悠小学生的套路,杨珂自然是很熟悉的了,他也就默许这一切的发生,一边详细了解师傅所学的来龙去脉,一边点头示意,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很奇怪,而且八成是“短练”之辈,这家伙竟然一边说一边动起手来,其实就想证明一下他们的拳术是如此的厉害,好让杨珂下定决心在这里学习,也为师傅争争光或者说拿下一笔学费,杨珂心中暗喜,那就试试看看这家伙怎么样,结果可想而知,那个年轻人低估了杨珂,而杨珂也高估了他,他让杨珂出拳攻击他的胸口,然后就像用拨草吐芯攻击杨珂,杨珂哪里是个木头人啊,下意识来了一手鹰爪功里的功夫,一手制住对方的手,反手击向对方面门,行家一伸手便知高低了。

    那位师傅一看徒弟败下阵来,按正常有修养的师傅,应该问询一二,然后再决定如何处理,这人有时候就这狗脾气,竟然上手要教训一下杨珂,这是难免要斗上一斗了,杨珂心里想法很简单,打不过就好好跟人家学,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没什么面子问题,如果打赢了就不用学了,代表这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场子,一场毫无缘由的武术交流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