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迷案
繁体版

第二百三十二章 当隐则隐,大唐盛歌已奏响(二)

    冷萧不由轻笑一声,小老弟真是懂事啊,这个时候,真神助攻。

    “嗯!”冷萧答应一声。

    苏菱俏脸一红,延伸到脖子之处,害羞得直接低下头来。

    “呀,大嫂竟然脸红了!”韩正扬真鬼灵精,眼睛一眨一眨的。

    苏菱怀疑,韩正扬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跟冷萧学的。

    毕竟这个时候,怎么看韩正扬,都像是另一个冷萧。

    “走开一些,我没时间和你胡扯!”冷萧还是要护着自己女人的,这兄弟毕竟不怎么靠谱。

    咳咳,不是不靠谱,是苏菱刚来的,还不适应!

    嗯,冷萧发现,有些东西,越是想找个理由来解释一下,似乎理由就越不充分,这怎么回事?

    韩正扬满脸无奈之色,他真想说,有了女人,就往了兄弟。

    可是这话,韩正扬是不敢说的,要真说了,他估计会被冷萧给直接暴揍一顿。

    “父亲在什么地方?我们过去找他!”冷萧又开口。

    苏菱看了冷萧一眼,这刚刚到来,就要去见······未来的公公?

    “唉!罢了,丑媳妇早晚都是要见公婆的!”苏菱心中想着,只是瞬间,她急忙打住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什么丑媳妇,她苏菱也是美女好吧!

    冷萧看了一眼,这丫头自从进来邙山之后,怎么老是发呆?

    “怎么了?”冷萧问道。

    苏菱回过神来,摆手:“没事,咱们真要去见你父亲啊?”

    “不然呢?”冷萧说道。

    苏菱终归是女孩子,无论平时如何大方,这个时候,总会有些害羞的。

    冷萧思虑片刻,便明白这丫头在胡思乱想:“没事的!”

    苏菱心思被冷萧看透,俏脸再次一红,打死也不承认,自己在想那些难堪的事情。

    两人沿着走廊走了一会,来到韩宣的院落。

    恰在这时,韩宣从院子里面走出来。

    这······怎么今日老是这些乱七八糟的?苏菱觉得,先前已经被韩正扬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路走来,她已经在想无数种见到韩宣的情形,但却是没想到是这般的。

    韩宣的容貌,与冷萧有几分相似的,只是一眼,苏菱便认出来,此时她脑海中问问发响,半个字都说不出来。

    “可以啊,这小子悄无声息的,就带姑娘回来了,嗯,有几分我年轻时候的风范!”韩宣心里面想着。

    这老人家年轻的时候,与冷萧也差不多,毕竟有其父才有其子。

    “这位姑娘是?”韩宣问道。

    苏菱的一颗心砰砰的跳动起来,心想:“这么直接问吗?实在······尴尬啊!”

    “我叫苏菱!”苏菱不等冷萧说话,就急匆匆的说道。

    还是紧张了,冷萧暗暗发笑,这丫头在大理寺的时候,那真是有几分大姐风范的,估计只有这时,才能看到她如此模样吧。

    简单的介绍之后,韩宣急忙去吩咐厨房准备饭菜,这可是未来的儿媳妇啊,绝对不能怠慢。

    吩咐准备饭菜的时候,韩宣开始问关于泰山的一切,知道韩廷的结局,只是暗暗叹息。

    不多久饭菜已经上来,杨涟、韩正扬母子二人也在。

    说实话,苏菱是真的很尴尬的,但不得不佩服冷萧,他胡乱掰扯的本事,真不是一般了得。

    如此,便帮苏菱解决了很多问题。

    第一次见面,任凭是谁,都会如此,渐渐的混熟了,苏菱发现,在易门其实还挺好玩的。

    在易门待了几天,冷萧和苏菱便准备回去长安城了。

    眼下长安城中,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就算是要离开,也不会是这时。

    “其实易门挺好的啊!”在回长安的路上,苏菱说道。

    冷萧道:“易门如今,还算可以,不过曾经,这里的确有些······”

    忽然间,冷萧自己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

    “不管如何,都过去了!”苏菱说道。

    冷萧点头:“对,都过去了!”

    几天的时间,二人回到了长安城中。

    苏菱跟着李隆基去了泰山之后,大理寺中,管事的是李隆基亲自任命的大理寺少卿周旭。

    周旭虽然不是苏菱亲自选进来的,但他知晓苏菱、冷萧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

    作为李隆基提拔的人,当然明白如何做人。

    “周少卿,不错啊,这大理寺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苏菱笑道。

    “一切都是大人指挥得当!”周旭绝对是一个很圆滑的人。

    苏菱淡然一笑,李隆基选出来的,自然没有差的。这一点,她和冷萧都清楚明白。

    当然,对于李隆基的那些做法,她如今倒是看得很淡。

    周旭看上去恭敬,但却是表面上的而已!

    看了一下大理寺中的一切,苏菱什么都没说,直接来到天香楼。

    “你说,我是不是该把大理寺卿的官职给辞去了?”苏菱问道。

    查案子,为死者伸冤,这是苏菱最喜欢做的事情。

    但是眼下一切,显然已经不需要她了。

    事实上,经历这许多的苏菱,如今也很疲倦,只想闲下来。

    冷萧道:“这个时候,还不是辞退的时候!”

    “也是,如果咱们一回来就辞官的管,会引起皇上怀疑的!”苏菱说道。

    冷萧点头:“正是如此,他在想些什么,咱们懒得去理会,但是咱们自己的事情,却是得深思熟虑,如今每一步的退开,都很关键!”

    “伴君如伴虎,倒是半点不假!”苏菱说道。

    冷萧笑道:“这也是当初为何我不入朝堂的原因,天子,要考虑的,从来都是整个天下,而不是朋友!”

    苏菱当然明白冷萧说的这些,也能理解李隆基,但是心里面,的确不舒服。

    转眼之间,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旧的一年,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一年,正月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天。

    冷萧一直都住在天香楼中,并没有去找李隆基。

    这日正午,李隆基带着江铁山来到天香楼。

    林忆娜、王小五等人已经认识李隆基,但没有过来打招呼。他们都知道,李隆基来天香楼,只是找冷萧来的。

    “出去走走,还是坐下来喝几杯?”李隆基淡然一笑,仿佛一些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冷萧自然也能做到什么都不知:“出去走走,这长安城中繁华,但是城外却更加安静,令人心神安定,不是吗?”

    江铁山眉头微微一皱,出城之后,李隆基的安慰,他没有十足的把握保证。

    “可以,那咱们就出城去走走!”李隆基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便答应了。

    出来天香楼,沿着街道走了一会,便是延伸到皇宫的朱雀大街。

    沿着朱雀大街往南走,出来城门,而后他们便往东面行走,不多时进入了一处林子里面。

    “大唐的每一寸土地上,住着的都是大唐的子民,朕不能为每一个人考虑,但却是要念着整个天下大局,很多时候,其实是很无奈的!”李隆基开口。

    冷萧点头:“作为天子的不易,的确不是谁都明白的!”

    “可朕知道,你一定明白!”李隆基看向冷萧说道。

    三个多月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都不曾去见李隆基,李隆基也没过来,这就说明,有些东西,彼此之间是清楚明白的。

    “明白!”冷萧的回答很简单。

    “昨日里,苏菱向朕说,她要辞官!”李隆基道。

    冷萧道:“累了,就该休息,如此简单而已!”

    “那我们还是朋友吗?”李隆基问道。

    冷萧看了看一碧如洗的蓝天,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来临,荒芜的杂草之间,多了几分生机,在萧索和生机之间,是那般的自然和谐。

    “只要皇上当草民是朋友,我们就是朋友!”冷萧回答。

    李隆基闻言,淡然一笑,此时他眼中,多了几许怅然之色。

    朋友这个两个字,对于帝王来说,那的确是很奢侈的。

    但是如今,他却是要奢侈一回。

    “朕同意苏菱辞官!”李隆基说道。

    “多谢皇上成全!”冷萧行的,是江湖之礼。

    “你说,这大唐传承百余年,会在朕的手上,造就大唐盛世吗?”李隆基忽然问道。

    冷萧没有半点犹豫,肯定回答:“皇上高瞻远瞩,大唐盛世之歌,早已奏响!”

    “是这样的吗?”李隆基看向碧蓝色的天空,眼中多了几许自信之色,但其间,也有迷茫。

    祖宗打下来的江山,要守好,传承好,并非是那般容易的。

    他李隆基,的确有能力,造就这大唐盛世。

    自登基以来,他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大臣姚崇、宋璟。

    政治上,整改吏治,修订律法,减轻民众负担,大力发展国之根本农业。

    军事上,改革兵制,在边境之上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设置诸多都督府,预防北方游牧民族、西域诸国。

    励精图治多年,而今大唐人口超越八千万,商业发大达,城市繁华,不论是长安、洛阳等大城,还是边镇农村,皆是一片欣欣向荣。

    大唐已然屹立在东方,盛世之歌,的确早就奏响了!

    “冷萧,有时间,一定要陪朕出去走走,看看这大唐的大好河山!”李隆基忽然开口。

    冷萧点头,不论李隆基做了什么决定,但是如今大唐的繁荣昌盛,有他不可抹灭的功绩。

    将来不管大唐江山成为什么样子的,传承多少代,至少现在百姓安居乐业、富足。

    一万年太久,朝夕如此便足够!

    冷萧静静的站着,林子间的一切,皆在他的感知之下。

    正当这时,天空之中,一只雄鹰掠过,发出一声鸣叫,似乎也在赞这大唐盛世。

    回到天香楼时,长安城中,已然灯火通明。

    苏菱此时就在天香楼,见得冷萧回来,她迫不及待的上前来:“皇上已经准我辞官!”

    冷萧淡然一笑,人生在世,隐或则不隐,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