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好无聊
繁体版

第34章 素枢经

    在刘道长的提醒下,立夏很给面子的再一次来到了藏书阁。

    修行多年,他早已翻遍这里为数不多的道学典籍,再加上自身修真情况的特殊性,所以藏书阁对立夏而言,已经可有可无。

    要不是立夏尊兄敬长,不想冷了郑师兄的场子,他其实真没必要来此。

    “小师弟,你可算来了。师兄想死你了!”郑师兄为消祖师梦火,对立夏热情的不得了,恨不得将其供着。

    “见过郑师兄。您这么急找我,是有要紧事么?”立夏客气问道。

    “说来惭愧,我也不知何事犯了错,令祖师托梦责备。与掌门讨论后,他觉得师弟你最得各位祖师疼爱,或许知道一二,所以才请你来瞅瞅。”

    立夏也有些迷糊,因为最近这些日子,他并未得到哪位祖师的指点。

    没办法,立夏只好自己起卦卜算下,看看能得到一些提示不。

    当着郑师兄的面,立夏熟练的画爻解卦,得出的结论是:有机缘在此。

    而且这份机缘,并非郑师兄的,反倒是属于他的。

    “小师弟,你居然还会算卦嘞。卦象如何?”见立夏收好卦纸,郑师兄连忙好奇询问道。

    “师兄,实不相瞒,按卦象所显,这藏书阁里,似乎于我有份机缘。不知师兄能否让我在阁里仔细搜寻一番?”立夏诚恳回道。

    郑师兄笑道:“师弟随便搜寻就是。反正我这藏书阁里,也没啥值钱宝贝。”说完便打开藏书阁阁门,任由立夏进去翻找。

    为了不影响立夏,这位郑师兄还识趣的离开了藏书阁。

    立夏先是将每本典籍翻了一遍,没有什么发现;然后用弦眼四处探查了一番,依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最后,立夏盯上了藏书阁中心这尊祖师神像。

    说起立夏这弦眼,可以窥查藏身真灵,可以明晰宇宙弦膜,可以看破蜃楼虚幻,可以觉辨妖魔鬼怪,却唯独对某些仙佛神像,无法洞穿。

    似乎这些仙佛神像的表面,有某种神秘物质可以禁窥。

    此外,黑娃白妞这两个家伙,好像也常回避神像。就像现在,他俩就没有跟立夏一起来此。

    “祖师莫怪。”立夏恭敬拜过这尊神像后,便心中呼唤手腕上的六竹。

    “散!”

    收到立夏灵气的六竹,按照立夏所想,贴附其手、脚、后背、后脑,然后将其托举升空。

    立夏稍显僵硬的围着神像转悠,仔细搜查神像每一寸。

    “咦?祖师耳廓里有东西。”

    立夏赶紧小心靠近神像,伸手将神像左耳廓里的东西取出。

    此物入手温润,隐与中丹田气感交合,再观其材质、形状,立夏自然认出这是一枚玉简,而且是那种可以继续读取的玉简。要知道,距立夏上次读取传承玉简,都已经过去7年多了。

    “果然是大大的机缘!”如今的立夏,早已知道传承玉简的珍贵,突然有此收获,当然心花怒放。

    “合!”

    立夏落地收回六竹,端详起这枚玉简来。

    搁置久了,玉简已蒙尘,立夏抚去其表面尘泥,这才看到此简表面,刻有古字“素枢经”。

    既然机缘已找到,立夏当然着急的想早些读取玉简内容。他先是恭谢祖师,再出阁寻到郑师兄道谢,最后来到洞天树屋,在此安宁之地,静心参悟。

    立夏渡入灵气,心神沉入玉简之内。

    只见玉简空间内,炼制此玉简的高真魂力,凝聚出一尊人形模型。

    浩然之音,振聋发聩:

    “天地有气,行于人身,百病皆生于气。

    …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故能形神俱得,天年尽享,长生可期。

    …

    观此内经,有素问、灵枢各九卷,望缘者珍之。若能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吾当贺之。”

    …

    这枚玉简所蕴含的信息量,不仅庞大,还非常细致。

    好在读取玉简后,这些内容便刻印到了立夏脑子里,要不然立夏想死记硬背这些内容,怕是得花数月时间。

    此玉简主要传承的是医术,并且是太华上古时代的医术。

    配合魂力构建的人身来讲解,其可以分为《素》九卷、《枢》九卷。

    《素》主讲经络、脏腑、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针灸等理论知识。

    《枢》重点演示了经络穴位、针具选择与行针刺法。

    与太华传统太医相比较,素枢经乃是上古修真者,在修行过程中,长期观察、实践、总结而得,其对气的运用更加专业、深奥。

    立夏接收的这些医术知识,一时半会是参悟不完的,所以他暂时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

    比如,灵枢九针。

    所谓九针,分为金针、银针、铜针、木针、冰针、骨针、火针、陶针、玉针这九种,详情如下:

    金针(五行属金):凡间可用纯度极高的金炼制,在修真界则有更好的精金。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减缓细胞衰变,延年益寿。

    银针(五行属金):凡间可用纯度极高的银炼制,在修真界则有更好的秘银。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以经络导气,引毒排淤,引邪祛鬼。

    铜针(五行属金):可用老铜炼制,年代越久远越好。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稳镇人体气运,导引天雷。

    木针(常指桃木针,雷属木,电属火金,所以桃木针是木火金结合体):可用雷震电击后的桃木炼制,且雷电震击的次数越多越好。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以刺激人体生机,也能逼迫附身的魂獠离体,甚至于灭杀魂獠。

    冰针(五行属水):凡间用冰精雕细琢的针,极易融化,一般在特定场合使用,比如冷藏库内;修真界有千年不化的玄冰。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打通气血淤堵之处。

    骨针(骨属水,但骨钙含金,所以骨针是水金结合):凡间可用虎骨炼制,且虎的生前状态越强壮越好,其他强壮动物也可以;修真界有更加强大的妖兽之骨。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祛风、强筋、健骨。

    火针(钢针属金,所以火针是火金结合):凡间一般指烧红发烫的钢针,在修真界则有离火之晶。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温经散寒,祛除久病不医的寒毒。

    陶针(制作陶器的陶土属土,烧陶用火,所以陶针是土火结合):凡间可用陶土烧制,但容易破碎,在修真界则有自生自长的息壤。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以勾连地气,看见阴魂。

    玉针(玉很特殊,五行因人、因事、因需而定):最好使用品质纯净、蕴含灵气的羊脂玉。若用此针施展相应针法,可以镇压不安的魂魄,发挥追魂、锁魄的效果,或是根据不同需求来转换使用。

    …

    有些可惜的是,此玉简内的分魂之力,此次读取后便消耗殆尽了,立夏也就打消了分享给太医学界人士的想法。

    得了《素枢经》的立夏,自然是日日揣摩参悟,废寝忘食。为了更好的掌握灵枢九针里的技巧,立夏再次找上了刘道长:

    “掌门师兄,能帮个忙?”

    刘道长放下手中书,和颜悦色道:“小师弟有何难处?为兄自当分忧。”

    立夏拿出一张自己罗列的清单,一边递给师兄,一边口述道:“最近我在研究太医学,需要用到多种针具,还请师兄帮我找一下相关材料。”

    再看那清单之上,写有:

    金针6尾,均长1寸,均重3克,共需18克,万足金为妙,约6000文。

    银针12尾,均长1寸,普通足银即可。

    铜针9尾,均长2寸,老铜为妙,越老越好。

    玉针3尾,均长1寸,羊脂白玉为妙。

    火针(钢针)24尾,均长3寸,普通精钢制品即可。

    桃木针1尾,长3寸,需自然雷击桃木芯。

    至于冰针、骨针、陶针,由于不易保存、受到限制,所以立夏暂未考虑炼制。

    “小师弟,这金针、火针倒是好解决,师兄待会就去城里买回来;羊脂白玉的话,我手里刚好有几块早些年得到的好玉,完全够你制作玉针;至于这铜针,你看看祖师留下的这小坨铜胎够不够,不够我再想办法。”

    刘道长从祖师神像脚下供桌表面的一个木盒里,取出一坨压着道符的深黄偏红色老铜,递给立夏。

    “据说,这铜胎是当年天师祖师炼制铜器的铜水所剩,你看能用不?”

    立夏检验此铜胎年限的办法很简单,开启弦眼,窥其表里。

    这老铜,越是年代久远,其铜质越纯粹。古时所制作的铜器,是纯铜中加入了锡或铅的合金制品,后因风吹日晒,或常年埋于地下等原因,导致其表面氧化,颜色变化为青灰色,这才取名为青铜器。

    “师兄,这铜胎确实有上千年的时间了,够用够用。”立夏开心回道。

    “那就好。银针的话,我问一下一帖大师,他那里针具多,请他送你一套。顺便问看看他在国内不,在的话,可以请他来教教你。”刘道长想到了某位熟悉的太医学大师。

    “师兄居然认识一帖大师?”立夏没想到刘道长这关系网,还挺远的嘛,都延伸到大洋彼岸去了。

    “最难的是这自然雷击桃木芯,这玩意儿可不好找,我只能托人询问一下。对了,那种人工电灼的桃木,市面上倒是有人卖,能代替不?”刘道长补充道。

    立夏摇摇头,否定了人工桃木的建议。

    接下来的几天,师兄弟二人齐上阵,分别找金匠、玉师,加工打磨好了金针、铜针、玉针,并买到了火针。

    为了方便立夏练习针灸穴位,刘道长还从商场里买了数个塑胶模特,有男有女。当立夏看到师侄们围观时的那种眉飞色舞的表情,也不知该如何对师兄的好意表示感谢。

    数日后,应刘道长的邀请,一帖大师拜访了青真山。

    “一帖兄,今年你参加扶阳太会,又有哪些真知灼见发表呢?”刘道长似乎和眼前这位戴着眼镜的正脸儒雅之人,颇为熟悉,半开玩笑的说道。

    一帖大师笑言:“刘老弟这话听着,怎么有点酸酸的。哈哈。”

    “小弟毕竟兼学太、西医道,知道当今太医之学,犹如困兽独守,实在艰难。一帖兄愿意发声,太医界人士,都很佩服你。”刘道长郑重说道。

    听闻此话,一帖大师神情却有些落寞,语气略显伤感的叹道:“只可恨天命难违,我难过59大劫。若是能再多给我些时日,不说振兴太医,至少能让太医学说,在资本的围剿中,寻得一条活路。”

    “他人不知我远渡重洋的想法,有所误解,我都不介意。可是…”一帖大师似乎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刘道长不想再让一帖大师继续感伤,调整情绪,指着迎面赶来的立夏道:“一帖兄,来来来,这位就是我在电话里提到的本派天才,信己小师弟,俗名立夏。”

    立夏拱手致礼:“小子立夏,见过一帖大师。”

    “小师弟,无须多礼。我和你刘师兄相识多年,虽不是同门同派,却都是学医的,你也叫我师兄就行。”

    立夏看了下刘道长,见其在旁轻轻点头,于是改口说道:“好的,一帖师兄。”

    “听刘老弟说,你小小年纪,就在钻研针灸之道,可否让我瞧瞧。”

    立夏也是装过高人的少年,应付这种考校,自然不怵,当下便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这不听不要紧,一听吓一跳。一帖大师仿佛天书授传般,如痴如醉的听着立夏讲解《素枢经》里的部分内容。

    立夏讲了数分钟便停了下来,没想到一帖大师居然听的不过瘾,一把按住立夏的肩,虚心请教道:“小师弟,刚刚你所讲的气之见解,能否再跟为兄讲一遍。”

    刘道长虽然也在旁听,但这些日子,立夏已经和他有所交流,所以并没有这般激动,好奇道:“一帖兄,小师弟在太医方面的水平如何?能入你法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