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
繁体版

第13章 派御史调查税银案

    众臣今日上午连续经历册立大典取消,李治失去太子之位;然后李泰封秦王,代天子监管国事这两件事关国本的大事。

    心情激荡,谁还有心思去关心商州查税案这种小事?

    李泰也没指望这些大臣谏言。

    随意道:“就先这么着吧,退朝!”

    诸王及群臣马上依大唐朝礼跪下,口中呼道:“恭送李泰。”

    这些跪拜之礼,都是崇尚尊卑有序的李世民制定的。

    谁也不敢违背。

    哪怕是桀骜残暴的楚王李宽,胸怀异志的吴王李恪,也得向李泰跪拜。

    李泰在一片恭送声下往偏殿走去,突然又停住脚步,看向文武班列前众多皇子道:“诸位皇兄,散朝后来宣政殿,父皇要见你们。”

    说罢,他就直接穿过偏殿,回后面宣政殿去了。

    留下楚王、晋王、秦王等人,一脸诧异。

    其实,哪里是李世民要见众皇子?

    是李泰要借机敲打这些皇兄而已。

    听李泰说父皇要在后殿见他们,诸位皇子内心都有些忐忑。

    今日早朝,先是册立李泰为秦王,并且授予他监管国事之权!

    这意味着什么?

    很显然父皇现在更加青睐嫡次子李泰。

    并且在为他铺路!

    这当会儿,把他们这些皇子叫到后殿,怕是没好事。

    “你说,父皇让我们散朝后去宣政殿,你猜会是什么事?”

    楚王李宽知道四弟李恪素有主见,便出声问道。

    李恪眉头微皱,摇头道:“父皇做什么事,岂是我等能够揣度的。”

    齐王李佑一向和李恪不对付,闻言冷笑:“你问他有什么用?他那种深沉的性子,就算猜到了,也不会告诉我们的。”

    “还是得自己去看,见了父皇就知道了。”

    李佑说着,便率先向含元殿外走去。

    他们和李泰不一样。

    李泰现在奉旨监管国事,等同大唐皇帝,可以从偏殿直接穿过,到后面宣政殿去。

    而李宽、李佑等皇子,还有文武大臣,都得在退朝后先离开含元殿。

    蒙皇帝宣召,才能在宫内太监的引领下,从中门绕过含元殿,进入宣政殿。

    见李佑离开,楚王李宽、吴王李恪,还有代王、楚王、越王等诸位皇子,也不再交流,一起跟着出殿,往宣政殿走去。

    皇子们很快离去,六部堂官动作也不慢。

    吏部侍郎萧瑀、兵部侍郎褚遂良、刑部侍郎杨恭仁和工部侍郎高季辅四人,谁也不打招呼,匆忙离开含元殿。

    他们是正二品大员,对上向皇帝直接负责;对下总揽部内事务,每一桩每一件都关乎国计民生。

    位高权重,身份敏感。

    必须保持中立,决不能参与到太子的争夺中。

    连探讨都不行!

    这是大忌!

    今日早朝上这番风云变化,显然皇上在布一个大局。

    接下来必有一场腥风血雨。

    四人谁都不想沾上,所以一散朝,就急急离去。

    而且是分开走的。

    只有户部侍郎温彦博,因为和国子监学士郝处俊的翁婿关系,过去打了个招呼,宽慰李治两句,才出殿离开。

    这两年朝廷未设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张公谨负责处理礼部诸事,现在也早已不见他的人影。

    相对于文官大员的谨慎,武将公侯这边,就随性很多。

    “卢国公。”

    蒋忠公屈突通和侯君集找上程咬金,笑道:“咱们这些老友,今年都还没一起聚过吧?晚上我在家中设宴,咱们几个老朋友喝一杯。”

    程咬金会意,拱手应道:“蒋忠公有心了,晚上一定叨扰。”

    魏征那边,直接找到胡国公秦琼,说道:“一会你去我府上,我有大事和你们商量,事关秦王的……”

    “殿下,一时挫折不算什么。”

    含元殿一角,国子监学士郝处俊低声规劝李治:“请殿下振作起来!屹立到最后,才是最终的胜者。”

    为人做事,不可计一时之得失。

    眼光当放长远。

    “多谢先生,李治受教了。”

    李治收起低落的心情,郑重地向郝处俊行了一礼。

    郝处俊心中轻轻一叹。

    唉,如此宽厚贤良的,圣上怎么就不立为太子呢?

    国子监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也在一边道:“殿下先回东宫,与王妃商议;今日这番变故,我等会设法查清,看圣上因何原因改了主意。”

    “不管如何,我们国子监士人永远支持殿下!”

    清查圣旨根源,揣摩圣意,确定表示支持某一个……这些都是犯禁的。

    有的罪名摆到今日面上,杀头都不为过!

    但涉及国本之争,文官们疯起来,是可以不要命的。

    还好李泰模仿李世民的笔迹,亲手写的圣旨。

    若是找一个内常侍来写,怕是经不住查。

    李治谢过众国子监,而后离开大殿,回东宫。

    ……

    六部堂官们走了,陇西公侯们也走了,李治和国子监院的人也相继离开含元殿。

    此时,还有七个人故意落在众人身后。

    他们先是各自出了含元殿,在随着人流穿过端门后,便聚到一起出宫。

    “中书侍郎,永兴县公。”

    相貌英武的中书舍人岑文本,满怀忧虑地道:“方才大家都听到圣旨了,圣上要派监察御史去商州府清查两税,若是将我等占田的事查出来,怎么办?”

    中书侍郎于志当即笑道:“岑兄多虑了!”

    “区区两个监察御史,如何敢查我等公侯?圣上派四品监察去商州,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你当圣上真查啊?”

    中书侍郎于志冷笑道:“圣上的江山都是我们打下来的,还要靠我们去守。”

    “现在为了几亩水田把我们下狱治罪,将来谁给他李家守江山?”

    “圣上不会如此糊涂。”

    永兴县公虞世南是凌烟阁四十四功臣之一,和于志一样,都是很早跟着李世民,一起打天下。

    经历过很多战事,立下很多功勋。

    此时也笑着对一脸忧色的中书舍人岑文本道:“中书舍人,你就放宽心吧。”

    “我等都是于国有功之人,不应该比庶民百姓享受的更多吗?”

    “何况咱们几人,哪一个没有圣上亲赐的尚方宝剑?只要不谋逆,干啥脑袋都掉不了,两个御史,怎么就把你中书舍人吓成这样?”

    “到时候打发一些金银,买通他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