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之天山行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臭味相投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爸,我是带着任务来咱广仁乡的,老百姓本来对这项技术半信半疑的,我再当甩手掌柜不亲自干,这技术啥时候才能推广呀?!”田苗如实说着开展改良盐碱土地工作的难处。

    田坤禾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摆着双手,妥协道:“好、好、好,算我没说,你下乡为民服务,不能当甩手掌柜。”

    三种改良土地的模式,田苗在实地观察,进行客观的对比,他在研究中发现,三种方式在保苗率上各有不同。

    “五位一体”改良技术模式保苗率比其他模式提高5个百分点,但是投入物力和劳力多,这种模式不易让百姓接受。

    而大水洗盐模式虽说提高了保苗率,可是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在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下,也不宜推广。

    最实用、最省事而又最简便的就是秸秆还田。

    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草打碎后,拖拉机在犁地时直接将粉碎的秸秆翻到20公分左右的地里,既能当肥料,保湿性还好。

    各族百姓们当年就发现,改良技术提高了出苗率,都开始认可改良技术了。

    这样以来,田苗的推广的秸秆还田技术,得到广仁乡各族群众的支持。

    新疆在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产品种类单一,发展不平衡。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来,新疆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新疆各族农民的努力下,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改善。

    从解放初期种地靠牛耕,每天只能耕8亩地。

    发展到改革开放后靠链轨拖拉机,每天能耕100多亩地。

    慢慢发展到2000年使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农业操作,每天能耕1000亩地。

    新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由诸如无数个田苗一样的一代代农业专家孜孜不倦科研攻关下,新疆农业发展才逐渐从“量”的提升慢慢朝“质”的飞跃发展。

    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种子新品种的研究、农业技术的服务让新疆的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产量逐年提升。

    新疆粮食总产也由1978年的370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近千万吨。

    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从小生活在广仁乡的田苗,多年在乡里开展技术服务,对广仁乡的各族百姓都非常熟悉。

    这天,田苗从乡政府出来,去附近的商店买条烟。

    一路上,广仁乡男女老少都主动跟他打着招呼,他不时点着头,或驻足跟年老之人握手问好。

    他来到招牌上标着“王家商店”的门市部。

    田苗站在柜台前,指着架子上的雪莲烟,对着矮墩结实的王胖子家媳妇说道:“王姨,拿条雪莲烟。”

    田苗是老顾客,再说了,这王家商店是田石头的老岳母开的,她是看着田苗长大的。

    她见了田苗后,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递给田苗一条烟。

    田苗掏出百元大钞递给她,王胖子家边从柜台下的纸箱里找零钱,边八卦到,“田苗,告诉你个事,知道不?”

    田苗撕开烟盒,掏出一包烟放进裤兜口袋里。

    王胖子家将一把零钱递给田苗,又顺手送给田苗一个打火机。

    她斜睨着眼朝门口外看去,又刻意压低嗓音,用下巴指指对面的张静便利店,神秘兮兮地说道:“你瞧见没?那破鞋张静店里的男人?”

    循着王胖子家耐人寻味的视线,田苗转身朝张静便利店望去。

    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年轻男子,正站在一把椅子上,在柜台上放着什么东西。

    等男子从椅子上跳下来,身子转过来后。

    田苗望着男子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李晖,他咋在那。”

    “可对了,是我那亲家母张花的亲外甥。”王胖子家一副饶舌妇的表情,撇着嘴一脸的嫌弃,“知道不,他跟张静早就鬼混在一起了,听说,他俩已经领取结婚证了,最近要办婚事。”

    “哦。”田苗见王胖子家压低嗓门说话,怪累得慌,他笑着提醒,“王姨,你这商店除了苍蝇蚊子,就咱俩,别压着嗓门说话,你说着不嫌累,我听得都累的慌。”

    王胖子家闻言,讪笑着解释,“哎,习惯了,习惯了,自从早些年胡素那疯婆娘上我家找事,这么多年来,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习惯压着嗓子说话了,改不了了。”

    田苗理解的笑笑,“明白,明白。”

    王胖子家又挑着眉八卦道:“咋,我可是听说,这张静是你家田穗穿过不要的破鞋?!”

    望着王胖子家一脸是非、兴奋的神色,田苗断然出语否认着,“王姨,可别听那些长舌妇乱说,我家穗子跟弟媳感情好着呢。”

    “切,你可别瞒我,这话可是石头亲口告诉我的。”王胖子斜睨着眼睛看着田苗,八卦地说道。

    广仁乡,王胖子家商店就是个消息库,什么张家长李家短的,所有小道消息灵通又准确。

    乡政府干部有时为了排解老百姓邻里间的矛盾,都要到王胖子家商店打听消息、寻找根源。

    田苗顺着她的话语引开话题,“王姨,石头最近忙啥哩?”

    王胖子家撇撇嘴,一脸嫌弃的表情怨怼道:“能忙啥,种地吃饭、睡觉喂鸡、拉屎尿尿呗。你们老田家上辈子养育的几个儿子,先不说你家兄弟几个,就你那个大伯家的田杉、田柳,哪一个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就这个田石头,整天绌头巴脑的,尽干些都摆不上台面的事,你瞧瞧,他对他那个孤寡老娘。哎,真是作孽呀。”

    田苗借此机会敲打着,“王姨,石头是个妻管严,你说说你家小麻雀吧,要善待老人。”

    “再别说我那不成器的闺女了,不知她随谁了。”王胖子家恼羞成怒,“为了她不好好对待婆婆的事,她的三个姐姐都不知骂过她多少次了,她就是不听,现在连娘家也不回了,我看她这是打算关上门跟天过日子呢。知道不,她可把我老王家的脸丢光了,她做的恶心事,让我们老人和那仨闺女,都被别人戳脊梁骨。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