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奇侠
繁体版

十三章:阿牛到访

    一天,练武已毕,心武正在屋里陪徐师父说话,一位家人匆匆赶来秉报:

    “少爷,阿牛在门口求见。“

    心武又惊又喜,连声道:

    “这个家伙怎么这样见外,好不容易回来了,还不像过去那样进来就是了,搞什么求见嘛。快快请进!“

    说罢,他又向徐师父道:

    “师父,这个阿牛是我少时好友,两年前去峨眉山,想拜你为师,您的消息还是他告诉我的呢。他哪里想到,徐师父居然来到家乡收徒了。“

    徐师父也“呵呵“笑道:

    “老朽了,不下来活动活动筋骨,恐怕就要被峨眉山的猴子吃掉喽。“

    正说话间,阿牛快步走了进来。

    也许是在外飘泊风餐露宿,阿牛明显地削瘦了,身体倒是长高了不少,但嘴上蓄的那两撇胡子,倒让心武看得心生悲凉。

    心武上前拉住阿牛的手,发觉阿牛从掌心里传过一种不安、钦羡和苍凉的感情。他向阿牛介绍道;

    “这位就是你向我提起过的徐师父,我正跟他老人家学艺。“转脸又对徐师父道:

    “师父,他就是阿牛。“

    阿牛脸上呈露出一种膜拜的神色,退后三步,跪倒在地,恭敬地磕了一个头,道:

    “徐师父,我在外飘零数年,屡觉神踪不遇,今日终于见到您了。“

    徐师父连忙上前扶住阿牛,道;

    “哎哟,快起来快起来,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看的,哪里值得起如此大礼哪。“

    阿牛诚恳地道:

    “徐师父太谦虚了。我为了我您四处打探过,到处都在称颂您绝世的武功和侠肠义胆,江湖上黑白两道无不服您,我一介晚辈,景仰都还来不及,何曾有大礼。“

    徐师父还是摆手道:

    “江湖传言甚多,不理也罢。“

    心武见阿牛对徐师父如此毕恭毕敬,回想起自己曾经屡次怀疑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不禁暗叹:

    “幸亏及时戒除骄躁之心,否则定会失之交臂,痛悔终生的。“

    这时家人进来禀道:

    “宴席设好了,请各位入席。“

    阿牛与心武尊徐师父上座了。阿牛举杯对徐师父道:“我出去这两年,虽然没找着徐师父,也没学到什么真功夫,但阅历了一些事情,更加打心眼里佩服您的侠气,请容我借花献佛,敬您一杯。“

    说罢,仰脖一饮而尽。

    徐师父欲言又止,叹了口气,举起杯来看了看两位年轻人,

    二话不说,也一口干了。

    阿牛又举杯,对心武说:

    “我真的是羡慕你有福。两年前我们一齐出村,现在再见,你是秀才到手,名师近身,而我却饱经挫折,一无所成哪。心武老弟,请把握好自己,这样的社会里你这样的人很快就会尽展才华的。“

    心武谦虚道:“哪里哪里,老兄你出去闯荡增长才干,明悉世事,更加容易把握机会。“

    阿牛饮了一口酒,怒道:

    “机会?哼,有钱就有机会,心黑才有机会,湘川鄂各地百姓,受尽盘剥,哪里有机会可言?现在的社会就两条路,要么考个举人进士当官,要么学一身武艺劫富,除此之外就只有等死了。心武,你文也文得,武也武得,前途无可限量啊。“

    徐师父在一旁听得气血方刚的阿牛在发泄不满,也不插话,只是若有所思地喝酒。

    阿牛又喝了一口酒,道:

    “心武,你看你自己,不就把握住了机会、拜到徐师父为师了吗?徐师父收徒一向严格,多少人都不得其门而入,你轻易就列身门下,真是羡慕死我们这些人了。“

    心武一阵心虚脸红,不禁偷眼望了一望徐师父。只见徐师父冲心武眨了一眨眼睛,略带笑意地道:

    “如果说他能抓机会,那他确能抓机会千方百计地算着害我。不然,他哪里知道我这个老头子还有两下子。“

    阿牛一愣,见心武低着个头,满面通红,坐立不安,徐师父则仰着个脖子,拿着只鸡腿自顾啃着,一时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倒是心武很快缓过神来,掩饰道:“来,喝酒喝酒。“

    席散之后,徐师父对阿牛和心武道:

    “你们老友重逢,自当秉烛夜谈。我老人家可不能和你们年轻人熬身体,先去睡了。“

    两人喏喏称是。

    待徐师父安睡后,阿牛瞪着眼睛问道:

    “怎么回事?你怎么老想害徐师父?“

    心武的脸本因饮酒就红过关公,此时更觉面上火辣辣,低声解释道:

    “那是以前的事了,我想试探一下他的功夫到底怎么样,所以有时就趁其不备......。“

    阿牛的大手一拍桌子,有些生气了:

    “我不是告诉过你徐师父可能要到澧水一带的吗?你一定是看他其貌不扬,心存小觑之意了吧?“

    心武惭愧地道:

    “小弟先前确曾有此心态,但后来是真心地服了。“阿牛连连叹道:

    “唉,早该服了的呀。你可知道徐师父的来历么?“心武精神一振,忙道:

    “我只知道他功力奇高,行踪飘忽,一直想探悉他的来历呢,快说,快说。“

    阿牛立起身来,踱到窗前,望着天上的皓月,讲述起徐师父的身世来:

    “徐师父并不姓徐,他本是峨眉山下一户人家的爱子。在他三岁时,他娘背他去峨眉山烧香拜佛,不料在洗象池遭到强人拦劫,孩子一惊,顺着石阶就滚下山去......。“

    心武默然,他想起了自己九岁赶圩时所遇到的惊险,既叹与徐师父有相似遭遇而自己幸运得多,又叹世间强人横生,草民蒙恨。

    “小孩子滚下石阶,没有掉入山崖,却滚到了山中一处猴窝里。偏巧老母猴生性仁慈,并不以小孩为异种而斥之,反而收他与群猴一起生活,成天露宿风餐,钻穴上树,久而久之,居然就和一个猴儿一般了。“

    “如果就这样下去,小孩也就会这样老死在山林里了。但命中注定,他会遇到异人。“

    “什么样的异人?“

    阿牛耸了耸肩:

    “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是乐山人,人称杨状元。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熟读诗、史,并练有一身绝技。但他却恪信'反清复明',不肯出仕朝廷,宁愿走名山,访异人,寻求机会,图谋举事。“

    “一天,杨状元来到峨眉山巅,意欲饱览佛光,借神开窍,突然发现猴群中有一个文静白皙的'小猴',不蹦不跳,闲适地坐在一旁。杨状元十分奇怪,便带着'小猴'来到暂居的山寺里,细细打量后,发觉原来是个小孩儿,杨状元便教他读书写字,运气打拳。岂料这个小孩悟性极高,所学事物很快便能掌握运用,深得杨状元喜爱,刻意栽培,倾其所有传授于他。“

    阿牛讲述到这儿,似乎也沉浸在思绪中:

    “徐师父遇上奇缘,修成一身奇功,更可贵的是,他深明人伦、天地之义,并没有逞强好胜,沽名钓誉之心。杨状元羽化之后,他守陵数年,尽寄哀思。后天下大乱,盗贼蜂拥,他才下山行侠,而且不贪财不好色,劫富济贫,铲除强暴,弘扬正气,其侠名深得川湘鄂民众推崇。他不因循守旧,经常与高手切磋,自创新拳,日益无人能敌。但是,他谢绝江湖赠予的称誉,别人只好以他自嘲的'行动徐缓',称他一声'徐矮师'。其实,他动作起来又何尝徐缓过?“

    心武频频点头。徐师父迅如闪电的速度他早就多次领教了。.

    阿牛转过身,叹道:

    “徐师父择徒极严,有四不准、八不教之戒,加之行踪飘忽,弟子极少。他千里迢迢赶到咱们这里,也是看到你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欣赏你的学劲和风骨,可你却用一种怀疑、轻视的态度对他......唉!“

    心武这时才真正觉得因自己的轻狂失去了多少良机,苦笑道:

    “机会!还说我会抓机会!这样一来我错过了多少机会啊!“阿牛拍拍心武的肩膀,安慰道:

    “别灰心嘛。徐师父若对你不满,早就不呆在这里了。只要你更抓紧苦学,还是可以学到真传的。“

    心武还是懊悔:

    “学武要讲求机缘和时效,年轻时不多学打好基础,待过得几年就不适合练了。我这一耽搁就是两年,不然不就可以更早地修练徐师父的真传了吗?“

    阿牛献计道:

    “你若觉得这样在屋里练功十分枯燥无味,不如请徐师父给你讲解一下他的功夫全况和脉络,在一览无余的情况下看看自己修练到了哪一层哪一步,也好心里有个数。“

    心武有些犹豫:

    “徐师父会合盘托出他的武功底子吗?以前我曾问过他底下该练些什么,他还骂我,不准多问呢。“

    阿牛眨了眨眼,道:

    “那你就缠他带你出去历练,在实战中看他是怎样敌制敌的,这样他必将施展绝技,你也可观上一二了。“

    心武脸上绽出笑容,叫好道:“这倒是个好主意!阿牛,你真行,出去两年就这么诡计多端了。“

    阿牛淡然一笑,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学点东西哪还能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