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采石残卷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子牙托梦(二)

    却说武吉乘坐轿子刚出门不久,却见一黄门郎向着武吉官邸疾奔而来。

    那黄门郎于路上见迎面而来的,正是武吉专乘的轿子,急忙吩咐随从小跑着向前,将武吉的轿子拦了下来。

    武吉此刻正在轿中忧心着先师说交代之事,只求着能快些到达朝堂,向当今天子禀明此事,谁料却在这半途之中被人给拦停了。

    见轿子此刻被拦停了,他心中不禁火冒三丈,直接撩开了帘子,伸出头去,正欲怒斥拦轿者。

    此事黄门郎也来到了轿子前方,但见得他挥了挥手中拂尘,向着轿子朗声道:“奉天子口谕,武德将军武吉上前接旨!”

    武吉听是黄门郎替天子宣召,急忙吩咐轿夫停下轿子,自己则是连忙从轿子中走了出来,与路旁跪下接旨。

    黄门郎待他跪下之后,宣召曰:“天子口谕!今朕有要事需召武德将军武吉前来御书房相商,武将军接召后即刻前往御书房见朕,不得有误!钦此!”

    武吉听罢天子口谕,急忙磕头高呼:“臣武吉接旨!”

    礼毕,黄门郎急忙上前将武吉扶了起来。

    武吉拍掉身上尘埃后,问:“丁总管,天子除了召本将军前往御书房外,还有无其它吩咐?”

    黄门郎丁总管笑道:“咱家不知,今日天子从梦中醒来后,就一直念叨着姜丞相之名,咱家见天子神情黯然,似有泪痕,亦不敢上前问个究竟。”

    “莫非天子走完也梦到先师了?若不然天子为何一直念叨着师父之名?”武吉闻言,心中猜测着。

    “武将军,还愣着作甚?还不赶紧追随着咱家,一同去那御书房觐见天子?”丁总管见他此刻站在一旁发愣,不由得连声催促着。

    “好好好,本将军这就随丁总管一同前去!”

    言毕,他吩咐一旁的随从拿出了一小袋碎银,上前交给了丁总管。

    丁总管急忙从那随从手中接过了那小袋碎银,塞进了怀中,口中却不断说道:“使不得!使不得!这真的是使不得!咱家替天子办差,岂敢再收收武将军的钱物?”

    武吉笑道:“丁总管快别客气了!此刻外头太阳正辣,这点小意思,只当是本将军请丁总管在外面喝个凉茶,以为解暑止渴用!”

    “行!既然武将军如此体恤咱家,咱家若是不受,便是却之不恭了!”

    丁总管笑吟吟道:“咱们有什么话回头再说!此刻天子正在那御书房之中,焦急地等着咱们呢!”

    “好!那还请丁总管在前面带路,本将军此刻就紧随前去!”武吉道。

    丁总管闻言,急忙带着随从,在前边引路。

    武吉看着眼前这位黄门郎丁总管,心中有着说不尽的厌恶,只是此刻此人为天子近臣,一言一行俱是能够左右着天子决策,又不能不对此人点头哈腰。

    想到此处,他不禁摇头叹息着。

    武吉一路上尾随者黄门郎丁总管,向着皇宫疾行而去。

    进了皇宫,行至下马碑前,武吉命轿夫留在此处停下,找个地方歇着等候自己,待自己办完差事后,再来此处接应。

    轿夫得令,便退到一处歇息去了。

    武吉下了轿之后,与丁总管以前以后,向着御书房前进。

    但见此时皇宫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甚是森严。

    此刻这些守卫军们,个个都是披甲执锐,精神抖擞,好不威风。

    武吉和丁总管二人,在皇宫中行了不到半里路程,便见一名须发尽白的老者,在十数名少年的簇拥之下,从那皇宫深处向着宫门徐徐行进着。

    武吉定睛细看,见此人正是前来镐京,与天子共商退敌之策的箕子。

    武吉见了箕子,急忙上前抱拳施礼,随后道:“晚辈武吉见过箕子老前辈!”

    正在徐步前进着的箕子,闻得此间向自己打招呼的人正是姜子牙的徒弟武吉,急忙向着他这边看了过去。

    只见武吉此刻是双眼红肿,神色憔悴,体几枯槁,心知他此刻是因思虑姜子牙而哀伤过度,思虑成疾,遂开声安慰道:“武吉,闻知姜丞相仙逝,老夫亦是痛心不已。只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你且节哀顺变,莫要过度悲伤,伤了自身身体!”

    武吉闻得箕子如此关心自己,心中的哀伤减轻了不少,道:“晚辈谢过箕子老前辈关心!晚辈定当牢记老前辈嘱咐,好好爱惜身体!”

    箕子笑了笑,道:“如此甚好!”

    武吉见箕子此刻不在宫中与天子共商破鬼方之计,而是向着宫外走去,莫非那鬼方犯边之事已经解决了?

    思虑至此,他不禁心生好奇,问道:“老前辈,前番晚辈听闻老前辈此番进宫,是为了那破鬼方之事,此刻见老前辈神色轻松,满脸喜色,莫非已鬼方犯边之事已解决了?”

    箕子笑道:“正是,鬼方犯边一事早已解决。老夫见在这镐京内再无它事,遂向当今天子辞别,于今日返程回微闾山明夷宫。”

    武吉闻之,心中甚是不舍,道:“此刻朝堂之上,正需老前辈,老前辈为何忍心弃这少年天子不顾,弃满朝文武不顾,弃那黎民百姓不顾?”

    言至此处,不禁想起先师姜子牙亦是如此不辞而别,不禁心中黯然嗟叹不已。

    箕子闻言,知他此时又想起姜子牙,遂安慰道:“贤侄,且末伤心!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见当今天子年少有为,必是一代明君!你且勠力辅佐当朝天子,造福天下百姓!”

    武吉点了点头,道:“晚辈定当牢记老前辈今日之教诲,尽心辅佐天子!”

    箕子笑道:“如此甚好!若是无别事,老夫继续赶路了!”

    武吉摇了摇头,随后站到一旁,给箕子让路。

    待箕子离开后,武吉和那丁总管继续朝前走着。

    武吉和丁总管二人在皇宫中又行走了一阵,便见前面有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官,领着十几名五大三粗的士兵在前方设卡检查。

    只见那武官外披缟素,内着甲胄,腰别鬼头大刀,手执镔铁长矛,走向武吉,意欲搜他身,看他是否带着武器进入皇宫。

    正在此时,两名年轻人旁若无人地径直从哨卡处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

    但见那两名年轻人,一名身穿黑衣,腰间别着一柄通体赤红的宝剑。另外一名则是身着红衣,腰间别着一把青身红纹的宝刀。

    那两人既不停下来接受武官搜身检查,也不和武官打招呼,只顾着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着,轻而易举地走了进去。

    武吉见状,不禁问道:“那两人是谁?为何不接受搜身检查?”

    “那两人你都不认识?他们一个叫彭祖,一个叫王俭,他们都是有大功之人,若是没有他们两人,我们的姜丞相,恐怕早就被山间的虎豹撕食得尸骨无存了!”

    武吉自诩随着文武二位先王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见那年轻武官不搜那两位年轻人,而是前来搜查自己,不禁心生不悦。

    只见他眼神睥睨着那武官,鼻孔嗤得一声,竟不理会武官前来循例检查,径直从关卡处强行冲了过去。

    那十几名士兵见有人闯卡,急忙挺矛上前,将武吉和丁总管团团围住。

    武吉见状,更是暴跳如雷,他指着那武官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怒骂着。

    “哼!想当年我武吉追随文武两位先王冲锋陷阵,马背上杀敌,不曾受到过如此低三下四、颜面尽失的搜身检查,如今康王这黄毛小子,俟我恩师不在,竟然开始嫌弃我等开国功臣了!”

    说到这,他想起了先师姜子牙,不禁当场嚎啕大哭大闹起来。

    “这位将军,武将军因姜丞相新丧,心中因悲伤过度而失了分寸,还请这位将军高抬贵手,不要计较。”

    丁总管见先是武吉冲卡冲撞了护卫京畿的武官,而后不久又口出狂言轻侮周天子,急忙在一旁替武吉说着好话。

    武官知武吉是姜子牙的徒弟,见他此时又哭得如此痛苦,便也不再与他计较,不再搜他,让他们自行通过。

    武吉紧随在丁总管身后,掩面而泣着,两人走走停停,不多久便来到了御书房。

    到了了御书房门前,武吉站在门外,等着天子宣见。

    此时周康王正在御书房内焦虑不安地来回踱步,那彭祖和王俭此时却在那里嬉笑不停。

    那两人嬉闹声从御书房传了出来,如一根刺扎进了武吉耳中。

    武吉虽对此二人救回先师骸骨心存感激,但见这两人恃宠而骄、目无天子的模样,气得就要冲进去将那两人撕成碎片。

    只是碍于天子在此,他不便发作。

    良久,周康王才发现武吉和丁总管一直都站在门外候旨。

    天子见彭祖和王俭两人在此,不便多聊什么。便下旨宦官,让他前去库房取了白银三百两,丝绸十匹,赏赐给他们两人,随后便命此两人自行离去,不得再在皇宫逗留。

    彭祖和王俭二人得了天子赏赐,自然是欢天喜地地离开了御书房。

    待彭祖和王俭二人出了御书房,康王便宣武吉进去。

    武吉走进御书房,向天子行了君臣之礼后,问道:“陛下召集微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天子见武吉到来,心中大喜,忙道:“武爱卿,昨夜朕夜寐之时曾梦到姜丞相前来,说是要在龙吟山建土地庙一事。朕见爱卿乃姜丞相爱徒,遂召你前来相商此事。”

    武吉闻言,道:“回陛下,臣昨夜于灵堂守灵时,也曾梦见先师前来托梦,命微臣向陛下建言,欲在龙吟山建土地庙。”

    言毕,武吉拿出了那块书有姜子牙亲笔题写的锦帛,呈递天子。

    天子接过锦帛,细读之,心下大惊,道:“此也真是怪事一件,朕还道只是朕一人梦到了姜丞相,没想到武爱卿亦梦到了,不知这龙吟山是何种风水宝地,竟劳烦姜丞相亲自托梦你我?”

    武吉道:“想必是此前先师于彼处修得正果,是以才托梦给陛下和臣下,命我等在此处修建此等工事。”

    “那依爱卿之意,这座土地庙我们修还是不修?”天子问道。

    “既然是先师钧旨,微臣以为还是修得好!”武吉道。

    “朕亦是此意,朕想着姜丞相在此处修道成仙,除了修建土地庙外,朕还要在此处修建一座飞仙台,以纪念姜丞相生前之不朽功勋!不知武爱卿意下如何?”天子道。

    “全凭陛下定夺!微臣皆无意见!”武吉道。

    “那修建土地庙与修建飞仙台一事,朕就交由武爱卿全程负责了!”天子道。

    “臣领旨!臣必不负陛下重托,定然会将土地庙和飞仙台修建得坚如磐石,万年不倒!”武吉顿首领旨而去。

    武吉自领旨修建土地庙和飞仙台之后,再也无暇前去伤感先师逝去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