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采石残卷
繁体版

第三十章 行踪败露(一)

    “出来吧!”

    待槐公公将众少女送回喜乐宫之后,欢喜佛看向姜子牙藏身之处,朗声道。

    “哈哈!原来此处正是欢喜佛的行宫御园,世人艳羡无比之欢喜谷!”姜子牙闻声答道。

    姜子牙见此时已经是藏无可藏,唯有从石缝中徐徐走了出来。

    但见他向着欢喜佛朗声笑道:“老朽还道是何处杨堤柳岸,风景怡人之处,想不到这误打误撞之中,竟然到了欢喜佛的地界!”

    “原来是姜丞相啊!我还道是何处来的采花大盗,潜入我这欢喜谷,欲要至此处凌辱谷中女子呢!”欢喜佛见姜子牙从石缝中走了出来,阴阳怪气道。

    “咦?你我素未谋面,欢喜佛何曾得知老朽便是姜子牙?”姜子牙见他一眼就认出自己,心下震惊异常,不禁开口问道。

    “姜丞相的威名可是誉满天下,名震九州。这天下之中,何人不认识那渭水垂钓的老者姜丞相?何人不曾听说过姜丞相用那区区的长杆短线直钩鱼竿,于渭水静坐,遇文王那段佳话?”

    欢喜佛看着姜子牙身后的那杆绿玉蚕丝神针鱼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姜子牙闻之,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身后还背着鱼竿。

    此前从彭城梨林出来时,需要再次穿过那悬挂于万仞悬崖之上的瀑布。见此间无天梯藤蔓可用,又难以施展长臂猿攀缘神功。

    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拿出了鱼竿助自己返回地面。

    只不过因急着赶路,他竟然忘记将鱼竿收回包袱之中,此时那鱼竿正被自己背在身后。

    “世人不是都道欢喜佛早已前往那西方身毒番邦,追随接引道人去了么?为何此刻尚在这九州地界,于这宋国彭城地底之下,寻得如此风水佳地修建了这欢喜谷?”姜子牙冷言道。

    见了这欢喜佛,姜子牙不禁想起了姬周立国之初,民风败坏,男女滥情之事。

    那时姬周新立,世风硚薄,婚俗混乱,男女滥情。

    细究其原因,正是这欢喜佛于人世间,四处广播那滥情纵欲之歪理邪说。

    此人不但散播自己那套说辞,并于镐京王畿重地,天子脚下,创办了欢喜门,成为这欢喜门的开山鼻祖。

    欢喜佛自创办了欢喜门之后,便于九州之中著书立言,广收徒弟。此门派无视伦理,非议道德,不讲节制,宣扬纵欲,败坏纲纪。

    话说这世间之人又有几个喜好禁性节欲?又有几人不喜好放荡不羁?

    欢喜门自创教之日起,竟然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发展了数量庞大的教徒,这些教徒之中不乏一些皇亲贵胄,朝中重臣。

    此门派的那些歪理邪说,导致了天下众多的男子荒淫无度,滥情纵欲,不少人因纵欲过度,年纪轻轻便颜色憔悴,形同枯槁。

    此门派中更有不少的少年才俊,因初尝甜头,日夜放荡,不懂节欲而油尽灯枯,英年早逝。

    那时天子英明,见此门派尽是一些祸国殃民之邪淫之说,叵耐此门派却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迅速,门徒众多。此间涉及人员盘根错节,欲要根除实在是难中之难。

    天子思虑若是任由这欢喜门,如此不加节制地发展下去,定会使得天下子民体弱身残,弱不禁风。到了那时,必定是民生凋敝,国之不国。

    于是乎,天子便派周公姬旦亲自制礼教民,整饬民风。并命周公旦取缔欢喜门,阻断那些歪理邪说之传播。

    周公旦自奉天子之命时起,便亲自制定了婚义七礼,此七礼是哪七礼?

    便是那后代婚嫁时必不可少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等婚仪礼制。

    周公旦制定了那婚仪七礼后,于辟雍之中教授万民。让万民知礼仪,明事理,莫要再行那牲畜不懂节欲之事。

    待制定完婚仪七礼之后,周公旦知仅仅靠这教授礼仪,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并不能真正杜绝那些歪风邪气。

    若要根治此类邪淫之事,必须将那欢喜门驱离九州,令其不能再在这神州大地之上胡作非为。

    于是,周公旦向天子请命,带了十万精兵强将,将那欢喜门彻底铲除,连根拔起。这才从根本上根绝了邪淫,杜绝了那欢喜门继续在神州大地散播歪理邪说。

    欢喜佛见于九州之中难以立足,遂一路向西逃亡,后遇接引道人,便在接引道人身边潜心修炼。

    岂料后来这欢喜佛死性不改,自认在接引道人身边修炼枯燥无味,不若在那花花世界中逍遥快活精彩。

    于是乎,他便辞别了接引道人,偷偷潜回九州。

    回到九州之后,几经辗转,他便在这彭城地底深处,觅得此处风水佳地,重新建立了欢喜谷。

    只不过欢喜佛忌惮那周礼,不敢再光明正大地在世间传教,唯有偷偷偷摸摸地进行。

    “没想到那欢喜佛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再次潜回九州地界,在这彭城之内,建有如此规模的欢喜谷。”

    “想来若是凭着他自己一人之力,定然是不足以在这短短时间之内死灰复燃,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的,此间必有朝中之人襄助!”

    “若是任由这欢喜谷再在神州大地发展,那可要毁了那黎民百姓!周公旦那一番心血,可谓是付诸东流了!”

    “老朽焉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欢喜门在神州大地生根?待我寻找个妥善之法,再次将这欢喜门从这神州大地驱赶出去!”姜子牙于心中思忖着。

    那欢喜佛见姜子牙问起往事,深邃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不快,但却依然还是一副眉开眼笑的表情。

    “哎!此事一言难尽,姜丞相此刻若是有闲暇,不若随我一道,前去我那欢愉殿,你我煮茶品茗,我再一一与你细说!”欢喜佛笑道。

    姜子牙虽不曾见过这欢喜佛,但于坊间听闻过他不少的传闻,自己对此人那些歪理学说是极端的厌恶。

    他本欲拒绝欢喜佛的盛情邀请,只是此刻既然来到了这欢喜谷内,不如随着他前去看看他这欢喜谷之中,究竟有些什么秘密,竟然能令那世间的男男女女趋之若鹜?

    心念至此,姜子牙开口说道:“相请不如偶遇!老朽久闻欢喜佛大名,却是缘悭一面。此刻能在这深山幽谷之中偶遇了,焉有不好好相聚一番之理?”

    言语之间,他已走出了自己藏身的那块巨石。他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回头细细察看了一番自己的藏身地那道石缝。

    只见那藏身之处,竟然是由两块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状如月牙、左右对称的巨石紧紧地倚靠在一起形成的。

    而在这两块月牙巨石中间的石缝处,是一块卵形巨石。

    在这块卵形巨石上面,赫然雕刻着三个丹朱大字“月缺石”。

    “原来,世间传闻的月缺石竟然是由三块天然巨石堆砌在一块形成的,我还道这月缺石是整块呢!”姜子牙于心中喃喃说道。

    “不对!原来我看走眼了!这竟然是一块完整的天然巨石,经多年流水侵蚀,风吹日晒自然形成的!”

    姜子牙起初以为这是三块单独的巨石,人为堆砌其中而形成的这天下奇观“月缺石”,谁料他极目细看之下,方才发现这月缺石竟然是一整块的天然巨石。

    看到这,他不由得暗暗赞叹着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姜子牙以目度量了一番这块月缺石,但见这月缺石高九丈九尺,宽五丈八尺,长十二丈四尺。

    “此尺寸正合那九重天九重地,五行八卦,一年四季十二月之数理。”他自言自语道。

    此石缝高七丈二尺,宽三丈六尺,深度十二丈。

    “这尺寸自是那七十二地煞,三十二天罡,十二生肖之数了。”姜子牙如是说道。

    再看那石缝中间卵形巨石,只见此石高二丈四尺,宽一丈二尺。

    “此处尺寸恰是那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之数。”他又说道。

    “没想到这区区一块天然巨石,那尺寸竟然如此和天道!难怪欢喜佛会选此地为自己的欢乐谷!”

    姜子牙度量完那巨石的大小尺寸之后,不由得在心中说道着。

    因这些巨石俱是天然形成,上面长满了不少的花草树木。而在那石缝之间,则是一条汩汩溪流,顺着那石缝缓缓流淌着。

    “原来这石缝中还有如此一条溪流,方才只顾着留意那些少女,竟然不曾发现自己藏身之处有如此一条溪流经过。想必自己那一身衣衫,此时俱是湿漉漉的了!”姜子牙自言自语道。

    随即,他看了看自己的衣裳,只见此时果然是沾了一大片水渍。

    姜子牙见此状况,便弯下身来,用手挽起了衣摆,将衣裳上的水滴尽数拧干了。

    欢喜佛见姜子牙如此不修边幅的狼狈模样,忍不住嘲讽道:“都说姜丞相仙风道骨,仪表不凡,怎生今日弄得如此之狼狈?”

    姜子牙知他素来不喜自己,见他嘲讽自己,也不气恼,只是淡淡一笑。

    但听得他缓缓说道:“人生于这天地之间,处在这云泥之中,焉能一昧的于那云层之中居高临下,不沾染一些世间的泥尘?”

    “此番你我俱是血肉之躯,尚能满身绫罗绸缎,遍体珠光宝气,一旦魂归天国,这具躯体又何尝不是尘归尘,土归土了?”

    他看了看欢喜佛那一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冷冷说道。

    “此时你我这具血肉之躯,不管你如何貌美如花,亦不管你如何丑陋至极,终归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的皮囊!”

    “待这身皮囊化作那尘土之后,又何不是一模一样了?莫不成因你皮囊美丽,那尘土就美丽了?因你皮囊丑陋,那尘土就丑陋了?”

    话说至此,姜子牙突觉言多必失,便到此收住了。

    “你我皆是修炼之人,此中道理,你欢喜佛曾追随接引道人多年,想必会比老朽感悟得更为深刻!”

    姜子牙拧干衣裳上的溪水后,又用手掸去身上污泥,缓缓说道。

    欢喜佛听得姜子牙如此一番话竟然有着无限禅机,不由得一时语塞。

    “自己跟随接引道人多年,尚且悟不出如此高深禅机,此刻听了这姜子牙一番言语后,竟然有茅塞顿开之感!”他于心中如是想着。

    姜子牙掸掉了身上污泥之后,见欢喜佛一言不发,只顾低头沉思,不禁笑道:“欢喜佛,欢喜谷,你这真是世间无限欢喜,若黎民百姓都如你这般无忧无虑,丰衣足食,岂不快哉?”

    “佛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世间之人并非无欢喜,只可惜这世人贪欲过盛,欲壑难填,是以徒增烦恼耳!”欢喜佛笑道。

    “贪欲过盛,欲壑难填!”姜子牙闻言,口中反复念叨此句。

    “此话说得好!水满自溢,月盈则亏,这过盛总归是不好!”

    “盛极必衰,此乃天道也!世间之人若非有着无休无止的贪欲,又何曾不欢喜,又何曾不无忧无虑?”姜子牙捋须叹道。

    “姜丞相,你我皆是聪明人,我也就明人不说暗话。”欢喜佛看着姜子牙,开门见山说道。

    “我素来不喜你那一套节欲养生之言,我亦知你向来不喜我欢喜佛滥情纵欲之说!

    “叵耐此间你我竟然还有如此多一致的看法!在下斗胆说一句,姜丞相不如且移尊步,到我那欢愉宫焚香烹茶,秉烛夜谈?”

    欢喜佛见姜子牙一番言论与自己所想相差无几,不禁再次邀请着。

    “也好!你此前追随接引道人亦有一段时日了,老朽且去你宫中,向你讨教一番,顺便向你学习些许佛理禅机。”姜子牙见他三翻四次邀请着自己,遂答应着。

    “那我且在前面引路,你随我来吧!”

    言毕,欢喜佛施展自创的云雨疾步步法,先行离开了这片花海,眨眼之间,他的身影便没入了那片密林之中。

    姜子牙见状,立马施展长臂猿攀岩神功,紧紧跟在他身后。

    “没想到这欢喜佛如此之胖,这轻身功法看起来也是平平无奇,但是他施展开来,却是这般疾如那密云骤雨,这翻滚间就不见了身影。”姜子牙见他行走速度如此之快,不禁啧啧称叹着。

    却说这云雨疾步步法是何步法?

    那时欢喜佛追随接引道人西行前往身毒番邦,途径那珠峰之时,见那山中云雨成团,在翻滚之时却是快如闪电,顷刻千里。

    他思及自身身宽体胖,何不学着这团团云雨,自创一套轻身功法?

    念及至此,他便趁着接引道人在珠峰开坛布法之时,每日立身与那珠峰之巅,观看那滚滚云团雨垛翻腾奔袭。

    不日之间,他竟然由此悟出了这套云雨疾步步法。由此可见这欢喜佛亦是天资聪颖之辈。

    此套轻身功法,甚是适合那胖如球之人练习。施展之时,头埋于手臂之间紧贴肚皮,腿脚收至脖颈之间。如此团成球状,便能随心所欲,快速翻滚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