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采石残卷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巨洞梨林(二)

    穿过飞瀑,进得洞口,姜子牙便收起了鱼竿,用手轻掸,掸去了沾在衣衫上的水珠,随后便向着洞中那片硕果累累的梨林徐徐前行。

    方走几步,包袱内的赑屃就在里面拼命嘤嘤狂叫,不断抓挠包袱。

    姜子牙见状,停住脚步,笑道:“你这畜生,还没到梨林,你就如此急不可耐地欲要出来!也罢,你在那包袱中呆的时间不短了,老朽此刻便放你出来透透气!”

    言毕,他就从包袱中摸出了赑屃,随即将它放到地上,让它自行游玩。

    那赑屃许是在包袱中憋得久了,此刻被姜子牙放了出来,顷刻间便如那猛虎归山,羁鸟返林,兴奋地在道路两旁这里嗅嗅,那边闻闻,颇为活跃。

    本以为这赑屃是只龟儿,步履必定是缓慢不已。岂料它在姜子牙脚边慢悠悠地走了几步之后,突然间一时兴起,竟然撒腿就向着身旁的灌木丛钻了进去,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灵兽果然是灵兽,长着一副龟儿模样,跑起来却是脚下生风,快如闪电。”

    姜子牙看着灌木丛中被那赑屃冲撞后剧烈抖动着的草木,捋须笑道。

    正当他对着那赑屃快如闪电的行走速度赞不绝口之时,突然一阵狂风从洞内疾速吹来。

    那阵狂风直刮得洞内那些花木沙沙作响,顷刻之间,便见不少草木被这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刮得连根拔起。

    狂风在洞内刮了一阵之后,突然间又戛然而止,只留下满地被风吹断的树枝花草。

    正在灌木丛中恣意撒欢的赑屃,闻得此阵狂风之后,急忙从灌木丛中狂奔出来,不等姜子牙反应过来,它竟然从地上一跃而上,电光火石之间便跳到了姜子牙的肩膀之上。

    随后只听得“嗖”的一声,赑屃竟然主动钻进了包袱之中。

    姜子牙见那赑屃才在灌木丛中玩了那么一会,却是不知何故突然间急忙钻回包袱之中,当下心中纳闷不已。

    他不禁笑道:“你这呆子!不会是在包袱中呆习惯了吧?才玩那么一会,竟又钻回包袱受罪!”

    赑屃闻言,只在包袱中嘤嘤急促而紧张地叫唤了几声,随后便不再发出声音。

    “呆子啊呆子,俗话说山中有洞,必然生风。这洞中有风刮来,此乃寻常现象,你这呆子也真是少见多怪了!”姜子牙笑骂道。

    姜子牙想起方才那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心想这赑屃所害怕之事,想必就是此阵狂风了。

    心想至此,他也就不以为怪了,拍了拍身上被赑屃攀爬时带来的泥尘,接着就继续赶路。

    他一边走,一边看向方才被那阵狂风吹到的花木,但见那些花木中,有些井口般粗壮的大树,竟然也被那阵怪风拦腰吹断,地上铺满了不少被狂风折断的枝桠树叶。

    见了此景,姜子牙心中不禁啧啧称奇道:“想不到此洞之风的威力,竟然是如此之强大,将这井口般粗壮的树木都给拦腰吹断了!”

    “幸亏方才那阵狂风不是朝着自己这边吹来,不然的话,自己说不定也会被这阵狂风给刮出洞口,坠入那无底深渊了!”

    正当他在心中暗自庆幸之时,那阵狂风突然间又迅速刮了起来,此刻那狂风正是向着自己所处方向急速吹来,直刮得姜子牙一个趔趄,差点站立不稳被吹倒在地。

    幸亏他此刻有所准备,提前运气施展老树盘根身法,稳扎马步,双脚如在地上生了根一样,紧紧地贴在地上,才不至于被那狂风吹倒。

    因这阵狂风来势迅猛,直吹得地上沙尘滚滚,姜子牙忍不住紧闭双眼,免得被那沙尘吹入眼中。

    那狂风刮来之时,竟然还带着一股令人恶心不已的腥臭味,直熏得姜子牙几欲呕吐。当下他便急急施展龟息大法。

    “此阵风来得甚是奇怪,若是那自然之风,怎会忽东忽西,飘忽不定?又岂会如此风那般骤起骤停?况且这风中还夹带着阵阵难闻的腥臭味,此风定有蹊跷!”

    思虑至此,他急忙屏气凝神,勉强睁开双眼,四下张望着。到了此时他才发现,那阵狂风此时竟然是冲着自己刮来,其它地方的那些花草树木纹丝不动。

    看到这,姜子牙心生戒备,急忙从包袱中摸出了鱼竿,警惕地看向狂风来处,以防不测。

    只是这阵狂风吹了一阵之后,又是戛然而止。

    “这风怎生这般怪异?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正当他心中惊叹之时,那狂风突然间又猛烈刮了起来,此刻竟然带动了洞内的碎石细沙,向着姜子牙急速飞来。

    眼看那飞沙走石就要击中他的面颊,只见他迅速拿起鱼竿,施展一招竿绝风雨,快速挥动手中鱼竿。

    只见那鱼竿在他的快速挥动之下,竟然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倒扣金钟。

    这招竿绝风雨,乃姜子牙垂钓渭水,偶遇风雨来袭之时,充当那斗笠蓑衣之用。凭着鱼竿的快速挥动,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竿墙,阻绝风雨侵袭。

    姜子牙此刻所用这杆鱼竿,并非此前渭水垂钓时所用的那杆。

    今日所用鱼竿,乃三年前他在追寻九尾妖狐时,偶然间获得了不少制作鱼竿的绝世材料,因心想着此前那杆鱼竿已有年月,怕不堪使用,便将其束之高阁。

    此时这根鱼竿,竿长九尺,直径四分九厘,能长能短,自由伸缩。但见此竿通体绿如翠竹,终年冰凉如寒冰,乃和氏璧碧绿部分所制。

    当年姜子牙在荆山偶遇卞和,得知他手中持有九尾妖狐炼制的玉石一枚,遂以长生之术与他换取了部分和氏璧。

    那和氏璧外沿碧绿如翡翠,内心则是素白几近透明。而姜子牙换取的那部分,正是这碧绿部分。至于那素白透明部分,卞和则是将其献给了楚文王。

    鱼线乃北极冰蚕丝所制,亦是能长能短,随心意伸缩。此线长三万六千五百里,细如发丝却是坚韧无比,饶是太上老君炼丹炉之下的三昧真火,亦是不能将其烧断。

    鱼钩则是定海神针磨制而成。

    当年醉太白尚未遭天庭贬谪,被玉帝贬入凡间之时。

    一日,方和吕洞宾于岳阳楼喝完酒的醉太白,醉醺醺地飞回天庭,于银河边上吹风散酒。

    谁料,醉太白因为这一次银河边散步,竟然不幸触犯天条。

    那日,醉太白在银河边上散步之时,偶遇黎山老母在银河边上磨着一根巨大铁棒。

    醉太白心生好奇,遂上前问黎山老母:“骊山姥姥,你在此处磨这铁棒所为何事?”

    黎山老母看了看这个文曲星,笑道:“我在此处磨针呢!”

    醉太白见此铁棒粗如蛟龙,遂笑呵呵道:“骊山姥姥,你就别诳小仙了,如此粗壮的铁棒,你要磨到什么时候,才能磨出一枚针来?”

    黎山老母看着醉太白,缓缓说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文曲星君,你不去岳阳楼喝酒吟诗,来此处看我这老太婆磨针,有甚乐趣?”

    醉太白闻言,沉吟不语。

    辞别了黎山老母之后,醉太白沿着银河继续闲逛,突见那银河内耸立着一根巨大的铁棒,他极目远眺,自言自语道:“那不是定海神针又是什么?”

    “方才骊山姥姥说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何不用这定海神针磨几枚鱼钩试试?”

    想起方才黎山老母之言,醉醺醺的醉太白一时心生顽劣,欲要用那定海神针磨几根鱼钩,以便日后在这银河中钓龙钓蛟,用那龙肝蛟心,做自己的下酒菜。

    心下主意一定,他便摇摇晃晃地施展轻身功夫,飞向那定海神针,随后伸手用力一拔,竟然将那一万三千五斤重、三千六百五十里长短、二十四丈粗细的定海神针给拔了出来。

    随即,他便随手拿起一块泰山石,坐在那银河边上,吹着那和煦江风,用心磨起鱼钩来。

    岂料那银河在没有了那定海神针之后,瞬间从那九天之上,向着那九天之下的人世间倾泻而下。直引得世间洪水滔天,到处汪洋一片。

    玉帝得知之后已是为时已晚,醉太白此时早已将那定海神针磨成了无数粗八厘一毫的锋利鱼钩。

    细数之下,那鱼钩竟然有八万一千枚之多。

    玉帝得知定海神针被磨成了鱼钩之后,想要设法补救已是为时已晚。只好一怒之下,将醉太白收押天牢,罚洗天马二九一十八个时辰。待一十八个时辰过后再将其贬入凡间,令其在人世间将功补过。

    须知,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那醉太白被贬入人间之时,恰逢大唐盛世,凭着自己的满身才华,竟然在人世间没有遭受多少罪。

    不过谪仙醉太白遭贬谪一事此乃后话,在此不再絮叨。

    那日正巧遇到姜子牙去玄都洞向太上老君回禀缉拿九尾妖狐一事,太上老君见自己师侄乃一钓鱼翁,手中使用的正是那鱼竿。

    于是,他便厚着脸皮,向玉帝索要了醉太白用定海神针磨成的那八万一千枚鱼钩。

    太上老君见姜子牙手上正好有和氏璧碧绿部分和那北极冰蚕丝,遂决定替他重新锻造一杆鱼竿。

    太上老君所锻造的,正是这杆绿玉蚕丝神针鱼竿。

    姜子牙得了这杆新鱼竿之后亦是满心欢喜,遂将自己原来所用鱼竿放置在昆仑山某处收藏起来,自己则拿着这杆新鱼竿,在那人世间继续追缉着九尾妖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