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定疆
繁体版

119 张仲景

    拿下了江陵城,南归长沙的路上就再也没有阻碍。

    汉初平二年秋,离开长沙两年之后,孙坚终于又回到了自己起兵的地方,长沙。

    长沙太守张机率长沙官吏及百姓出城相迎,并将太守印绶交到了孙坚手中。

    “仲景先生,我父亲的情况如今怎么样?”见张机将手从孙坚的胳膊上移开,孙策关切的问道,坐在孙坚身旁的蔡姗看着张仲景,眼中满是担忧。

    张仲景号完脉,沉吟了一番说道:“文台兄的脉象与常人基本无异,脉搏强劲有力,恢复的非常不错,襄阳那边的医匠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只是老朽有一些不解,还请几位告知。”

    “仲景先生请讲。”孙坚说道。

    张仲景眼中有些疑惑,说道:“老朽刚才号脉,发现文台兄的气血只是稍微虚弱,精神确实很好。文台兄可是吃过什么天才地宝,按常理来说,不应恢复的这么快才是。”

    “当日阿翁重伤,是汉升用一截参须吊住了阿翁的性命。”孙策抢着说道。

    “哦,可是南阳黄忠黄汉升?”

    “正是,汉升还说等忙完了,还要带着黄叙去拜谢您呢。”周瑜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张仲景抚掌笑道。“文台兄倒是好福气,让老朽来猜一下,那根参须是不是阿叙治病时用的?”

    周瑜点了点头。

    “世事之奇,莫过于此。”张仲景看着榻上的孙坚,说道。“若是没有这参须,文台兄这伤势要痊愈恐怕要麻烦上三四分,到时即便是我,也会觉得棘手非常。”

    张仲景边说,边挥笔写下药方。

    “那参须吊住了文台兄的元气,使伤势不至恶化感染。右肩上的箭伤虽然麻烦,但只要文台兄按此方服药,不出两个月必可痊愈。”

    伸手接过药方,孙策向张仲景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先生。”

    “文台兄有子如此,也是你的福气呀。”张仲景赞赏的看了孙策一眼,说道。

    “仲景兄谬赞了。”孙坚话语虽然谦虚,但脸上的得意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为孙坚诊治完,又开了药方,张仲景起身向孙坚等人拱了拱手,说道:“文台兄,长沙诸事就仲景就拜托你了。你这伤势,只需要注意不要吃太过油腻的食物,忌怒忌气,按照药方即可痊愈。老朽心无牵挂,明日便可云游四方了。”

    孙坚大惊,身子从榻上直了起来,说道:“仲景兄,这是为何?”

    孙策在一旁也叫道:“对啊仲景先生,先生的医术我是佩服非常。小子正准备谢谢先生呢,先生却说要走,可是这长沙您呆腻了,准备出去散散心?”

    “非也非也。”张仲景听孙策这么一说,顿时笑了。“长沙人好,风景好,我怎么会呆腻呢?”

    张仲景不等其他人再说,正色道:“其实我早就想将这长沙太守给辞了。大汉这十多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更有疫病横行。”

    “诸位或许不知,”说到这里,张仲景脸上已满是哀色。“我张家上下近百口人,自灵帝始,死于疫病者三分有二,死于伤寒者更是十之七八。”

    “仲景兄节哀。”孙坚叹了一口气,说道。

    周瑜也是心有戚戚焉。汉末的战乱和瘟疫是导致三国后期中原地区十室九空的最主要原因。桓灵帝在位的十五年间,遍布中原的大瘟疫发生了五次,其中荆州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此时也正是黄巾之乱爆发的前夕,大疫之后是大兵。恒帝永寿年间,中原人口尚有1600万户,而到了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的户数不到150万户。

    丧亲之痛,难以言表,周瑜理解张仲景的心情。

    “老朽当时便打定主意,准备等学有所成时,便一边云游一边行医,为天下百姓解除病痛之苦。”

    张仲景看向孙坚,说道:“文台兄回到长沙,治下百姓有了依靠,我便放心了。”

    “可是先生,您这样又能救几人呢?”孙策问道。

    “老朽云游四方,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行医,但如果细算下来,每日能救三五人便是多的。只是能救一人是一人,能救两人是两人。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也是如此啊。”张仲景眼神中满是坚毅。

    “先生之志,在下佩服。只是在下胸中有一言不吐不快!”

    张仲景话音刚落,屋中便响起一道声音,孙坚一看,开口的原来是周瑜。

    “周郎请讲。”

    “瑜有一计可令先生不必太过辛劳,每日便可救活成千上万人。”周瑜沉声说道。

    “周郎此言可是与我玩笑?纵使我开一座医馆,每日也不过救治上百人罢了。”张仲景以为周瑜是在和他开玩笑,脸色有些不悦。

    周瑜向张仲景拱手道:“先生是瑜所敬重的长者,若无十分把握,瑜岂敢在长者面前妄言?”

    “这么说来,周郎倒是真的心中有所计较了?”见周瑜的神情不像作伪,张仲景的好奇心顿时被提了起来。

    “留在长沙。”周瑜说道。

    “公瑾,别卖关子了,快点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你想急死我们吗?”孙策催促道。

    “先生或许不知,我已向将军建言,准备在长沙开一座书院。”

    “那又与我的行医有什么关系?”张仲景有些疑惑,办书院那是儒家的事,和他医家有什么关系?

    “先生当知稷下学宫?”

    张仲景点了点头,他也是熟读经史的人物。周瑜一提,自己心中稍稍思索,顿时有些恍然。“周郎的意思,欲学稷下学宫?”

    “是,也不是。”周瑜将自己关于书院的设想向张仲景解释了一遍。“襄阳的黄承彦是墨家传人,他已经答应了。”

    “周郎此法倒是新颖。”张仲景听完,沉吟了片刻,说道:“但此事重大,待我考虑几日,再给诸位回复。”

    “仲景兄,公瑾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仲景兄现在虽是壮年,但数年之后,年老体衰,四处奔波行医,不仅安全不能保证。容某说句不该说的,若是兄台出事,导致医术传承断绝,岂不是愧对先贤?”孙坚也开口劝说。

    说到传承问题,张仲景心中也有些不平静了,一双眉毛紧紧皱了起来。自己身死事小,传承断绝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