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球观察日志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故事

    地球历-公元2023年-4月17日-周一-晴

    成玉今天又要上班了,但是她还是坚持提前一个小时起床锻炼身体。不换玩偶装了,就到小区健身区跟着大爷大妈做锻炼。因为穿玩偶服太闷了,出汗很多,懒得穿了,等哪天又觉得脊椎难受了再穿着去返祖。

    昨天温与梁的冲击有点大,成玉下午加晚上都没怎么说话,还在晃神中。今天一早起来,成诺就和她聊上了,因为成诺觉得以成玉的性格,昨天不该这么尴尬,话都没有说明白就回来了,回来后和以往虽没什么差别,但是成诺就感觉不太对劲,很好奇为什么。

    成玉说,她昨天主要是受到的冲击有点多,一时间脑子转不过来,不知道说什么就先回来了。但是回来了又抓心挠肝地想知道温与梁为什么会帮她妈妈买东西,但是又不方便问,昨天一直在构思怎么才能非常自然且不着痕迹地向温与梁套话。但是死宅是最缺乏这种经验的,即使理论非常丰富,实战上还是不一定成功,所以她昨天脑子里一遍遍演练温与梁可能的反应以及她自己该怎么应对。

    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吧。

    成诺不解的是,温与梁买东西怎么会给成玉带来冲击呢?虽然东西可能不是一般的东西,但是在成玉脑子里估计温与梁买的东西和她买的薯片地位基本一样,这有什么让她受到冲击的?

    成玉解释,买那个东西她不吃惊。她受到冲击的点在于,一是没想到那家店是成人用品店,她当时以为是甜品店,还想进去买个芒果慕斯吃;二是她没想到温与梁会在店里,她以为温与梁和她的交集就在小区和学校,出了小区和学校就不会见到,所以有点惊讶;三是温与梁说是给他妈妈买的,她非常好奇,什么样的女人会这么光明正大地买成人用品,一定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成诺对成玉的分析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偏差,就说这个女人不会因为有人买东西吃惊。

    成玉洗漱完兴冲冲地往健身区跑,准备实战一下脑子里测试了好几遍的人类聊天模式模拟场景之套话篇。但是很明显失败了,她构思的场景一个都没出现。

    在成玉看到温与梁时,温与梁也看见了成玉。他马上松手从单杠上下来,成玉话还没问出口,他就直接说:“学姐是想知道我妈妈的事吧。”

    然后特别自然地带着成玉和成诺边往回走边说,在成玉的单元楼通向小区健身区的路上,成玉和成诺慢慢了解到温与梁上一辈人的故事。

    温与梁出生在黔省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交通闭塞,教育水平低下,而他的生母却是那个小山村里几十年来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他的父亲只是个中专生,但是也是除了他母亲之外最有学问的一批人了。他的祖母一个人将他母亲拉扯大,他母亲大学毕业后回乡教书,因为是公费生,毕业后要回乡支援。祖母想着母亲的年纪二十多了,学业有成,也有稳定的工作,就像让母亲成家。

    祖母年纪大了,想让母亲离自己近一点,母亲也觉得无所谓,反正是搭伙过日子,哪里的都行,两个人就都没有往远处考虑,只考虑了村里的人。那时候他的父亲比母亲大了两岁,年龄合适;中专学历,也不是很低,村里除了母亲也没有更高的了;父亲家里条件不错,公婆性子看着也和善。祖母觉得两人挺合适,而且都是一个村子的,知根知底,有什么事离得近,也方便照顾自己女儿。

    后来父母结婚,有了温与梁。温与梁出生后,村子里的发展开始快速起来,许多年轻人都出远门打工,给家里寄钱,家里头钱多了就开始起新房,生活条件也变好了。温与梁的父亲呆不住,觉得那些学历没他高的都挣大钱,他也想去。一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母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父亲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两个人挣得钱足够家里用了。

    但是经不住父亲闹腾,父亲始终觉得自己被困在村子里,没能挣大钱,盖大房子,心有不甘,想出去闯荡。最后母亲说:“他想去就去吧,家里也不是没人。要是能挣点补贴家里也挺好,挣不了就回来继续做文书,免得他不死心。”

    家里其他人估计早就同意了,只是碍于母亲,不好让两口子分开,尤其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不好开口。母亲点了头,父亲就背着行囊出发了。

    刚开始那几年过年才回来一趟,住不了多久又出去找工作,钱挣了点,也不是很多。后面有一年开始,父亲突然给家里寄了很多钱,说他找人合伙创业,挣了大钱。那一年回家,父亲带回来很多东西,给父母的,给妻子的,给孩子的,很多。就是那年之后,父亲更忙了,过年都不一定能回来,但是一年会回家几次,待不了几天又走了。

    母亲那时好像已经察觉到了不对,经常带温与梁回祖母家里住,别人问起就说两家离得近,住哪里都行,祖母年纪大了更需要人照顾。奇怪的是其他家里人也不反对,甚至是支持的。

    温与梁八岁那年,清明那天,父亲带来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说是朋友的孩子,带回来玩玩,和与梁交个朋友。母亲那时看着父亲,已经像是一个陌生人。那天晚上母亲和温与梁进行了一场重要的谈话。

    温与良说,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小孩子,与他交谈总将两人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

    那天晚上,母亲将自己对父亲的所有猜测都告诉温与梁,并且很淡然的问他,真的出事了要跟谁走。温与梁坚定回到:“跟妈妈走。”

    后来,母亲向单位请了长假,温与梁留在祖母家里,她要去处理一些事情。大概过了两个多月,温与梁放假了,母亲也将事情处理完了。母亲的定向合约早就到期了,所以母亲直接向村里的学校辞职,说要带孩子去城里读书,让孩子有个好的条件。

    祖母一个人,母亲不放心,就将祖母也带走了,房子也卖了。父亲那边一直没有消息,母亲的公婆也没有出来劝说什么。村子就那么大,谁家发生点什么第二天全村都能知道,母亲和父亲出事了、分开了、孩子老人都带走了,这么大的事情,可能会成为村子里闲谈的话题,存在许久。

    母亲不喜欢那个地方,带着老人孩子搬到了黔省东部,就在安市隔壁的一个市里,叫羽市,买了一套房子,住了下来。

    温与梁十一岁时,一个姓梁的漂亮阿姨带着那年父亲带回村里的小女孩到了家里,后面梁阿姨和母亲就像寻常夫妻一样过起日子来,将温与梁和他妹妹养大。

    温与梁的名字原本不叫这个,是随父亲姓,母亲搬到羽市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温与梁改名字。母亲姓温,取名与梁,温与梁还是在十一岁才解开自己的名字之谜。妹妹六岁时就解开了,妹妹叫梁合温。可能是母亲与梁阿姨商量好的。

    母亲与父亲是事实婚姻,父亲与梁阿姨却是领了证的,后期做的生意也是夫妻档,所以因为经济利益和一些其他的因素,梁阿姨晚了三年才到羽市。

    温与梁不太清楚母亲与梁阿姨走到一起的经过,也不太敢问,因为母亲和梁阿姨都是让人很尊敬的人,探听别人的私生活很不礼貌。母亲很早就对温与梁说过,即使是母子,也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和生活,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将彼此的生活全部交付彼此,会成为彼此的负担。

    所以虽然很好奇母亲与梁阿姨的故事,但是温与梁从未谈听过。知道两个人都是自己的妈妈,都很爱自己和妹妹,是一家人,就足够了。

    不过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还是能了解到,母亲也从不避讳。因为父亲的关系,母亲和梁阿姨都觉得男的没有道具干净,道具可以消毒,丢84里泡泡。所以会用道具。

    让温与梁买也是意外,因为羽市的店没有货了,所以让温与梁在安市买了寄过去。因为用习惯了,所以不想上网买,就这么简单。

    但是听了温与梁讲的故事并没有打消成玉的好奇心,甚至引起了成诺的好奇心。因为这两个人类女性的故事与绝大多数的人类行为逻辑大不相同,成诺很想搜集更多的信息探究这种行为的逻辑链条。

    成玉则单纯觉得,出现了两个甚至四个有趣的人,想和人家交朋友,交流交流。而且温与梁讲的故事完全是隔靴搔痒,更想继续听了。但是温与梁只能说到这里,他也不知道其他了。就很遗憾。

    成诺已经没有心思记录其他了,这个故事吸引了成诺的全部注意。

    后面的行程与以往一样,成玉实习,成诺上班,回家之后洗漱洗澡,然后睡觉。

    话说回来,成玉和成诺的相处与两个阿姨的相处可能也没多大区别吧?